刘春菇 罗 力 余耀和
中医将腰痛归属于“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包括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寒湿痹阻型、湿热下注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气滞血瘀腰痛皆因气机不畅而使血滞难达腰府,瘀阻凝聚,临床多表现为腰部酸胀,刺痛拒按,晨起或劳作后加重,严重者可导致行走困难,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而血府逐瘀汤为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代表方,中医定向透药则为近年来广泛推广的中医外治疗法。故本研究以期探讨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0(57.49±6.85)岁,病程4~12(6.53±2.23)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2~73(57.77±8.52)岁;病程4~12(6.66±2.42)个月。2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气滞血瘀型腰痛的诊断标准:发病时腰痛如刺,有向下肢放射感觉, 痛处固定,按压患处疼痛症状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②腰痛反复发作,病程>3个月;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腰椎损伤或脊柱肿瘤等明确病理改变引起腰痛者;②存在皮肤过敏、破损或发炎者;③伴有重大器官严重疾病者;④伴有造血系统和精神疾病等原发疾病者;⑤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等维持生命用的医用电子器械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者;⑧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组方包括:桃仁15 g,红花、赤芍、当归各12 g,牛膝、桔梗、枳壳、生地黄、柴胡各10 g,川芎、甘草各6 g。并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进行加减治疗:若病程日久,瘀血入络,疼痛剧烈,可加全蝎、蜈蚣、地龙、三棱、莪术破血逐瘀通络;若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香附、延胡索、青皮等行气止痛;若有明显闪挫跌打外伤史,可酌加乳香、没药以加强化瘀止痛作用;若兼有风湿者,加独活、威灵仙、土茯苓祛风通络;若久病肾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者,可加杜仲、狗脊、桑寄生、续断补肾强腰。以上中药水煮成汤剂约300 ml,早、晚各服用150 ml,连续服用30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①取穴:肾俞(双侧)、腰阳关、命门;②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连接治疗电极片,并敷贴于相应穴位处,设定治疗温度为3~4挡,治疗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一般以7~25挡多见,治疗过程中可随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节),30 min/次,1次/d,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2 d,2个疗程间隔开3 d。
1.4 观察指标①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第15天和治疗第30天,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数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②功能性障碍程度:治疗前、治疗第15天和治疗第30天,根据JOA下腰痛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数0~29分,分数越低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功能性障碍程度更严重;JOA改善率=治疗前后评分差值/(29-治疗前评分)×100%[4]。③疗效标准: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JOA改善率的评定标准[5,6]。治愈,即JOA改善率≥75%,症状消失,腰椎活动不受限,直腿可抬高≥70°;显效,即75%>JOA改善率≥50%,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稍微受限,70°>直腿可抬高≥60°;有效,即50%>JOA改善率≥30%,症状明显缓解,腰椎活动受限,但活动功能基本恢复,直腿可抬高<60°;无效,即未符合上述标准。
2.1 VAS评分2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第15天、第30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第15天比较,2)P<0.05
2.2 JOA评分2组治疗前的JOA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第15天、第30天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第15 d比较,2)P<0.05
2.3 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更优(χ2=4.557,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腰痛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其主要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而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多因外力创伤或长期劳损所致,使脉络痹阻,气血失运,继而腰部肿胀疼痛,且痛处固定,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7]。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本研究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方中桃仁、红花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共为君药;赤芍、 川芎、牛膝可散瘀止痛、活血行气、逐瘀通经,共为臣药;生地黄、当归可补血滋阴、清热活血止痛,桔梗、枳壳可一升一降,宽胸理气;柴胡可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共为佐药;桔梗可载药上行、牛膝可引血下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可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8]。
本研究中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单独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的对照组,疗效更为理想。提示,基于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联合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改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为:①本研究取穴肾俞、腰阳关、命门,其中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气输注背部之处,敷于此穴可补肾益精,缓解腰痛;腰阳关属督脉,为督阳与大肠交会点,可温经祛寒、舒筋活络、行气止痛;命门位于腰部,属督脉,贯脊属肾,具有通经散寒、固本培元、行气止痛之功;②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电极片里含有当归、细辛、鸡血藤、胆南星、羌活、苍术、干姜、冰片、血竭、红花等20多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③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在非对称中频电流作用下,导致药物离子化,使皮肤表层形成负电荷电场,增大皮肤渗透压,定向推动药物离子,促进其透过皮肤黏膜,快速达到机体病灶,改善局部循环,加强药效。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可更有效镇痛,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功能性障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