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志,郑长悦,郭 健,祖 斌,林 伟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胃肠外一科,福建 莆田 351100)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道中常见的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中排第五,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胃癌的综合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1]。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主旨包括降低围手术期应激,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2];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临床应用,如今已在结直肠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等普遍开展,并取得卓越的成效。相对于ERAS在大肠癌中的普遍应用及成熟,ERAS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且ERAS理念的有效实施需要包括手术科室与麻醉、护理、康复、药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对此,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协作治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下ERAS理念的干预,观察行微创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探讨ERAS理念实施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为临床优化胃癌围手术期ERAS理念的实施提供支持。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胃肠外科行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ERAS组女28例、男32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3.2±1.8)kg/m2,年龄(58.7±10.3)岁,TNM分期:Ⅰ、Ⅱ、Ⅲ期病例分别为10例、28例、22例;对照组女30例,男30例,BMI(22.5±2.4)kg/m2,年龄(56.2±12.5)岁,TNM分期:Ⅰ、Ⅱ、Ⅲ期病例分别为8例、26例、26例。ERAS组与对照组患者在BMI、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临床比较意义,详见表1。本研究获得病人或其直系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胃镜+病理:胃癌诊断明确的病人;2)胸腹部CT检查无肝、肺等远处转移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3)手术行规范的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者;2)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放疗者;3)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病人;4)存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成立MDT-ERAS团队,由胃肠外科医生、胃肠外科护士、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营养科医生、心理科医生、临床药学专家等组成多学科参与合作团队。胃肠外科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整合多学科资源,协调和督导MDT-ERAS临床应用。入组患者经MDT-ERAS团队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ERAS组采用MDT模式的ERAS理念处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详见表2。
表2 两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腹腔/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十二指肠残端瘘、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变量的表达方式为均数±标准差(),t检验;定性变量的表达方式为百分比(%),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RAS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h第一次进食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48.81±2.68 45.16±2.72 3.7±1.2 9.5±1.4 ERAS组20.25±2.57 12.67±2.08 2.9±0.8 8.5±1.6 t 5.365 7.462 2.263 3.453 P <0.001 <0.001 <0.001 <0.001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2例、腹腔/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ERAS组出现肺部感染5例、腹腔/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1.7%和11.7%;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超过ERAS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据估计,2015年全国新增约392.9万例恶性肿瘤病例以及233.8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其中胃癌的新发病例约为40.3万,发病人数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人数的10.3%,位居第二位;胃癌的新发死亡病例约为29.1万,死亡病例约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2.4%,位居第三位[3]。全国癌症负担呈上升态势,每年癌症医疗花费超过2 200亿元,整体防控形势严峻[4]。ERAS理念是1997年由Kehlet首先提出,它以稳定病人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为基点,综合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采取多个成熟的临床技术和措施,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ERAS在结直肠病人的手术中得到了最为成功的应用,病人获益良多[5]。胃癌在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中居第二位,是严重威胁全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6];而目前针对胃癌的ERAS临床路径尚未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我国加强在胃癌手术患者中ERAS的实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此外,目前国内的MDT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对一些疑难、危重的患者,多学科专家往往会一起参与到患者各种检查、诊断当中,甚至患者的手术或治疗当中,却比较少去关注患者的预后;而ERAS更多的是关注患者的预后,会更多考虑普通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但在临床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主管科室医生的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缺乏学科间的交流,方案制定往往比较僵硬死板,缺少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ERAS的实际意义。因此,本研究结合MDT与ERAS的共同点,推行MDT综合诊疗模式,并将ERAS理念贯彻其中;以MDT模式制定规范化的ERAS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评估病情并进行优化,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及更好的预后;避免专科医生的知识局限,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综合MDT-ERAS模式进行胃癌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模式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鼓励患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并进行戒烟和吹气球等肺部功能锻炼。术前采用乳果糖口服缓泻,既减轻了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也保证了患者术前的睡眠质量,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更有利。2)胃管的放置从原来的科室床旁插管,改成为手术室麻醉后放置,在减少手术过程中胃胀的同时,又可以在食管-空肠吻合后对胃管进行冲洗以检查吻合口有无出血,在确证吻合口无出血的情况后立即予以拔除,减少了术后患者因置胃管导致的咽部不适,有利于术后咳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7-8]。3)术中注意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静脉输液经加温后输注,麻醉方式由原来的静脉复合全麻改为全麻复合硬膜外+腹横筋膜阻滞,既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4)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及腹腔引流管,ERAS组在进食2~3 d后未发现明显吻合口漏,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后可以拔除腹腔引流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常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一天一支,预防深静脉栓塞直至出院,术后第一天即可行流质饮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ERAS组患者术后共出现7例并发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7%;对照组术后共出现19例并发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7%,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考虑原因为现在患者术后常规行胸部CT检查,而以前的术后病人一般行床边拍片检查,敏感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故而术后诊断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增多,从而导致总体术后并发症增加;其次根据CD并发症分级,严重并发症方面也存在差异,ERAS组为2例,对照组为5例。两组对比可以发现,ERAS组患者无论是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还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ERAS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通过采取上述的围手术期MDT-ERAS模式综合措施处理,使得患者的心理、生理都达到了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加快了患者术后的康复[9-10]。
ERAS的开展能将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充分应用在刀刃上,不仅能够提高目前各个医院的病床周转率,而且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好且更有效的医疗服务。本研究注重采用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下的快速康复理念(MDTERAS模式),集中了包括胃肠外科、麻醉科、护理科、康复科、药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充分整合多学科的医疗资源,为每个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更具实际意义。本研究也证明了以胃肠外科医生为主体的MDT-ERAS模式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临床上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