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05-29 08:18张诗璇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小学数学策略

张诗璇

【摘 要】课堂的有效生成需要教師的努力,小学数学教学讲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生成的四点策略,以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21-02

小学数学教学讲求课堂的动态生成,通常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并建立起探索教学内容的新方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一直忽略有效沟通这一方案,将教学变得生硬死板,硬性教学之下,教师不断占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生成的四点策略。

1   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1.1  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

小学课堂是一个完成目标的过程,特别是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疑问,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质相结合,并设计相关课程的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内容[1]。通过这样的目标设立,使教学目标不断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完成预设的教育思考,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当学生不能完成目标内容时,教师就要重新界定教学目标,将预设目标定为两种检验标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对教学标准进行检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意义,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课听讲的行为等,这样才能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同时,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可以有效调控预设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主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更好的符合孩子们的发展规律,自然而然的让他们理解面积的含义。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首先利用熊大和熊二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教学内容,并且留下了疑问,前后铺垫。然后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身边熟悉的物体,体会物体都有面积,让学生初步懂得面积的含义,并提醒他们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由物体表面的面积到平面图形的面积,通过观察、重叠、数方格的方法,充分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启发学生,完成后,设置了一个小游戏,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探索有关图形的面积公式作准备。最后在“小小设计师”的探究环节,揭示图形形状在变、面积不变的关系,以及让同学们课后思考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1.2  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

教师钻研教学方案时,要将课堂框架的设定考虑在教学内容之中。

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这节课内容进行框架设计,如:要讲述哪些知识,如何通过借位的方式嵌入多位数的教学,利用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多位数加减法的有效学习,通过这些假设性的备课方式,对课堂中将会发生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评估,进而从多角度、多层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当然,其中要包括,如何教育学生积极自主性的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模拟,不同的情景教师所用的教学语言也会不同。当然,学生对当前的问题反馈信息太多,就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方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

2   重点关注,是有效生成的触发点

2.1  关注新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不断深化自身的知识内容,而促进这种能力的发生,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点拨,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

2.2  捕捉新创意

课堂教学知识如同广泛的知识网,每节内容都是知识网中的一个结,通过不同的结点使学生的知识逐步展开形成知识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思维。通过这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更好的关注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关注学生成长思维的有效生成。

2.3  重视数学思想

在新课改对教学内容提出改革的方案之后,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要求,通过知识的发生、拓展及灵活应用促进课堂教学中沟通、总结等教学内容的实现,在逐步完善学生数学内涵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展示不同的数学解题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可以依据数形结合、集合、符号等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教学中的解题方针[2]。

3   合理驾驭,是有效生成的中心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落实有效生成的教育核心,对学生当前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进行捕捉与判断,及时把握课程中的重点与亮点,灵活驾驭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情境有效生成。

3.1  学会倾听,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在倾听中找到学生当前问题的核心,这样才能捕捉到学生的疑问点,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轻松应对课堂问题。

3.2 学会整合,顺势调整

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通过对零星内容的捕捉,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更全面、更具趣味的教学内容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将学生带领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氛围之中。

4   优化练习,是有效生成的延续点

如:在执教三年级苏教版上册《间隔排列》时,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又分为三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对规律的认识,在实践操作、同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体验。第一步,让学生独立解决由此前情境改编而来的三个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表达解答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第二步,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间隔排列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数量关系时,不仅要让他们借助操作得出三角形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的结论,还要让他们具体说说这是在什么情况下的数量关系。通过比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方法的体验。第三步,组织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

总之,课堂的有效生成需要教师的努力,而除了教师的努力更应注重对现实教学的实践意义,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长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反馈得出相关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面对各种教学情境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准备,将教学内容向师生互动与深入探索中纵深,使课堂产生火花碰撞,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小学数学策略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