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言文字运用的真谛

2020-05-29 08:17张菲菲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表达学情文体

张菲菲

【摘 要】通过关注学生学情和课文文体,重视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学习,将课文作为例子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阅读此类文章,让变学课文为学文体,跳出教学的瓶颈,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学情;文体;表达;多元化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学习将口头语言书面化,让他们明白文字也是人们沟通的一种手段,并学习运用之。通过语文教学,小朋友能顺利阅读其他学科的教材,进行学习。可以看出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应是教育关注的重点。那么,怎样更好的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呢?除了提高教师素养,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寻语言文字运用的真谛,只有学会运用语言,才是真正会学语文。怎样培养学生主动探寻语言文字运用的真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学情结合文体,变模式化为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语文备课仅仅研究教材是不够的,更应关注学生学情和课文文体。首先是学生学情,古人云:因材施教。现在部分语文老师上课总是老一套,形成了固定模式,就容易进入教学方式瓶颈阶段。因此,想要 “构建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师必须跳出老模式,走出新思路。这个新的思维即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将散落在一篇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通过课程标准,通过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在深透钻研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以同题异构的课堂为例:同题异构本是要求大家教学方法不同,但很多老师都上成了教学内容不同,连教学内容都不一样了,这就变质了。缺少了教学内容的钻研,老师学生跟着课文跑,这种线性教育,高耗低效,讲完容易忘,需要反复复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目前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还是需要课堂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教师聚焦文本教学研究,深入研读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性质、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及学情需求确立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力求一课一得,我们发现语文素养在课堂真实落地,学生有了把握得住的“干货”,学生的语言经验得到了丰富,语言品质得到了提升,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才是语文老师所追求的课堂。

二、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变讲内容为学语言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语言形式,我们要变讲内容为学语言,语言从课文中学,学习课文语言特色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时未必一定得跟着课文走,有些课文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全面的认识,第二课时打乱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找课文语言特色、表达方式为主。培养学生的文体概念、概括课文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时以学生朗读感受为主,教师点到即止,让学生从课文语言着手,通过动作、神态、心里描写等细节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重视表达方法的学习,变只感悟为会表达

相较于理解课文在“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怎么说”,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以问初读,学习概括。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阅读,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既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又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分角色表演、情景体验、师生合作体会、标点符号的运用、关键字词的揣摩、句段之间的顺序安排等方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对此加以品味、揣摩,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当教师立足学生角度体会情感,用语言和情绪感染学生,使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对学生的激励不形式化,而是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纠正。

四、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变学课文为会阅读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在教学中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来学习课文,在不改变原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开放的结尾,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个开放的结尾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不局限于文本。再把握一个适度的连接,比如《日月潭的传说》,可以适当的找些关于日月潭的文章,以及课后练习、参考资料等进行思考研究,一方面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很好的丰富了课文内容。

对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将语文教学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组织学生主动地、快乐地进行阅读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实践运用的能力,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师不光要研究教材,更应关注学生学情和课文文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变讲内容为学习语言;重视表达方法的学习,变只感悟为学表达;将课文作为例子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阅读此类文章,让变学课文为学文体,跳出教学的瓶颈,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宏.再探语文的真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1):532.

猜你喜欢
表达学情文体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另类文体巧谋篇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