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升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经济”效益和资产管理模式探讨

2020-05-29 21:17李志成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高校

李志成

【摘 要】高校“实验室经济”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推动技术到商品的转化过程,还能够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体系的建设,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产业升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如何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技术到商品的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室经济”资产管理模式。

【关键词】产业升级;实验室经济;高校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业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以及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指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产业素质与效率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和组合,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把以往没有的生产要素引入到生产体系中,以实现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而言,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新设备、新知识,更需要将这种新设备和新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高校都已经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 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的含义

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扩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自主研发或依靠其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究,由此掌握当今最新的核心科研技术和科研成果,为自己打造出独有的科研优势,并最终将这些核心技术投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进而也为高校自身的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当今,“实验室经济”已经成为高校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实验室经济”模式的投入可高可低,投入的项目既可以是核心技术,也可以是非核心技术。例如,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调整就属于非核心技术投入,但针对某件产品的技术创新则属于核心技术投入。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催化剂”。在高校“实验室经济”模式的有效驅使下,高校将自身与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实验室有效衔接,将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迅速投入生产,很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高校实验室通过与企业实现有效衔接,能够获得当今最新的市场信息,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实验室经济”模式将技术的形成划分为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首先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其次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产业化。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建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实验室,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孵化器;而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主要的就是拥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因此,高校要推广“实验室经济”模式,最重要、最关键的条件就是要具备实验室和资本市场。

2 高校推行“实验室经济”模式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经济”模式可以将高校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新技术等科研成果投放市场,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服务于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高校推行“实验室经济”模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 加大技术的复制难度

高校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含科研人员集体的知识,同时包括有协作生产产品的技能及将多种生产技术进行集成的知识和能力。实验室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生产出独一无二的核心产品。高校作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科研机构,要想满足市场对效率及产品质量的更高需求,不仅需要及时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有效防止核心技术外泄。高校本身没有企业那么开放,在高校推行"实验室经济"模式,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够有效防止对手复制自己的产品,加大技术的复制难度。

2.2 提高产品性价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赢得顾客,就必须在产品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而要将投入转化为生产力,最有效的催化剂就是技术。高校推行“实验室经济”,通过在实验室内的研发和创新,能够开发最新的产品,同时对现有产品的新性能进行挖掘,这些产品投入市场后,性价比能够大大提高。

3 高校“实验室经济”效益和资产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3.1 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方面,对于高校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指当地政府还尚未对“实验室经济”有所支持,后者指政府已经有明确的举措支持这种模式。因此,对于前者,高校管理层要尽量争取;对于后者,高校管理层要积极应对,主动响应。无论何种情况,获取政府支持都是最关键的一步。

3.2 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校实验室要保证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有充分的经费作保障。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自筹资金发展“实验室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渠道,如通过银行贷款等获得资金发展“实验室经济”。

3.3 增强服务当地经济的意识

首先,要提高高校实验室服务当地经济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当地的本科院校都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愈来愈重要。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此,高校实验室作为可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平台,必须增强服务当地经济的意识,为当地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其次,通过实验室的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靠的还是人才,推行“实验室经济”也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其一,高校要主动并时刻关注地方的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推行“实验室经济”应适应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其二,在“实验室经济”模式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当地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高校管理者还应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注重实验室研究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实验室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注重团体学习能力的普遍提升。

3.4 强化风险意识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高校开展“实验室经济”模式还要时刻关注受益背后的风险,要注重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与控制。这种风险主要包含有实验室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3个环节[2]。首先,实验室风险是指在高校实验室内,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时所产生的风险,因为这一环节是在实验室完成,要将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技术,需要技术人才、各种设备共同配合,发挥作用,这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所以风险也很大。其次,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从技术投入生产再投入到销售环节所产生的风险,这一过程主要在市场进行,所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市场需求的问题。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这一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未可知,高校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研判,有一定的难度。再次,道德风险则是和以上两个环节有关系的人所滋生的各种风险。一般由两种因素所导致:一种是技术在转让的过程中,是否可控,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另一种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持有者把技术转让给一个买家时是否同时也会转让给其他买家,从中获取了一定的利益。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转变理念,放眼未来,重点发展新的管理模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验室经济”模式是让高校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实现技术到产品转换的有效途径。笔者从让高校放眼未来,面向市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管理者如何实现“实验室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对高校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刘彦玲.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河北企业,2012(4).

[2]吴维库,孔茗.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发展与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7).

[3]范定祥.实验室经济及其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2).

[4]郭嘉仪.基于经管类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2(24).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高校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