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020-05-29 09:34赵仁贵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

摘 要:法律和道德两者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必须要紧密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以及构建情况,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法律规则意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家庭,社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能够确保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加强情境建设,合理应用多媒体等各项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指导对策。希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教育融合

一、 引言

道德和法律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国家朝着法治国家以及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方向不断前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道德,培养学生成长为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才,也应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法律法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在法律面前能够人人平等,学会应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 结合课程标准开展多方教育

在当前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有着极为明确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应当帮助学生构建法治意识以及规则意识。所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有效融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条文,能够做到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元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活动,对学生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可以结合学校中草药校本课程开发将中草药保护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我为祖先而骄傲》这节课内容时将中草药保护与开发这一话题融入课程建设之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草药与人们生活间的重要关系,了解《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与社区和公安派出所普法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举办校园法治讲座,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

三、 教育融合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在实践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生活化知识的探究。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将书本上的教学资源转化为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保护,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形式,将道德与法治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情景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学习思想。例如:在让学生学习《绿色小卫士》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思考国家卫生城市与自己家乡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环境的爱护,使学生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来,更好的爱护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 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关键点

教师在多媒体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通过多媒体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充分地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重点持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逐步发展,在课堂实践教学当中,通过课堂导入来进行授课和引导。教师通过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来引导学生尊重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规,提高学生在感悟当中的法律学习观念,深化学生的主旨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责任观念。

五、 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要注重创新

教师在小学课程教学当中,要通过适当方式并结合如何解决双方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创新教学技巧和学习情景,通过构建语言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在法治课堂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強化学生的个人认知观念,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学会自我保健》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争做课堂主持人,通过积极的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发言,结合课本当中的法治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遇到校园欺凌事件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来体会校园欺凌事件对于学生内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正确办法来处理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强化学生在经营当中的法治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主动性。

六、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日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渗透,同时也应当紧密贴合法治教育宗旨,加强两者的有效融合,紧密依托课程的开发以及构建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从而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发展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融合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价值认同,使学生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德胜.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指导方法[J].现代教学,2016(20):26.

[2]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3]庄丽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J].现代交际,2018(3):115-117.

[4]尚延敏.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4):16-20.

作者简介:

赵仁贵,山东省莱西市,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