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
摘 要:当下,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当下形势,高校应搭建与时俱进的线上平台,打造赋有传统魅力的线下活动,加强“网游”管控与引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舆论阵地的主旋律。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64-02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意义
对于“网络舆论阵地建设”这一提法,虽然不同学者有着不同见解,但都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党和国家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和“建设网络舆论阵地”的重视程度已上升到新的高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巩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十分重要,让先进的、积极的、正确的思想文化成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主流。
针对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新媒体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156名大学生参与,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同时这1156名大学生表示他们都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其中,参加问卷的有57名大学生在18周岁以下,有738名大学生在18-20周岁之间,有290名大学生在21—23周岁之间,有71名大学生在23周岁以上。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新媒体的使用已经趋向年轻化。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过分沉浸新媒体
新媒体的盛行,为高校大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方便与外界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随着5G的推广和Wifi的全覆盖,高校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使用新媒体上网。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发现,有125名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在两年以下,占比10.81%;有217名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时间在2—4年,占比18.77%;有278名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时间在4—6年,占比24.05%;有536名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时间在6年以上,占比46.37%。通过数据证实当下的高校大学生普遍接触新媒体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对新媒体的依赖已成习惯。
在每天利用新媒体上网时间的问题上,有201名大学生每天花费2小时以下,占比17.39%;有601名大学生每天花费2—5小时,占比51.99%;有250名大学生每天花费5—8小时,占比21.63%;有104名大学生每天花费8小时以上,占比9.00%。假如把一名正常高校大学生一天的24小时进行分割,9小时在睡觉(含午休),6.5小时在上课、自习,2小时用于洗漱、出行及其他,1.5小时用于吃饭,那么只剩下5小时的空余时间。对于这5小时的分配,绝大多数大学生将两小时及以上用于新媒体上网,少部分大学生将全部剩余时间用在新媒体上网,更有甚者挤占学习、休息时间使用新媒体上网。通过对时间分割可以看出,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日益严重,体育锻炼时间、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时间少之又少,视力逐渐变差,甚至会影响作息、学习及正常的生活,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网游”的干扰
“网游”具有两面性。“网游”的优势在于适度的“网游”可以使大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疲劳;“网游”的劣势在于沉迷“网游”将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对于“使用新媒体主要做什么?”的调查中,有近五成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新媒体进行“网游”。新媒体正在不断壮大,而大学生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新媒体仍处于游离状态,大学生的年轻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心智还不够成熟,在不成熟的心智驱使下很容易被“网游”所吸引而导致意志力下降、学业荒废、生活质量下降等。更危险的是“网游”夹带许多暴力、色情等糟粕和低俗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旦被大学生吸收并效仿,他们会变得冷漠无情,严重者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可见“网游”的劣势是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顽疾[1]。
(三)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冲击
在调查中,当问及“经常使用哪些社交媒体”时,有1102名大学生使用微信,有843名大学生使用QQ/QQ空间,有631名大学生使用微博,有510名大学生使用今日校园,有494名大学生使用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有433名大学生使用知乎,有366名大学生使用抖音,有201名大学生使用小红书,有190名大學生使用百度贴吧,有76名大学生使用豆瓣,有72名大学生使用快手,有43名大学生通过论坛/BBS进行社交,有36名大学生通过绿洲进行社交,有36名大学生通过虎扑社交,有20名大学生通过钉钉进行社交,有10名大学生通过陌陌进行社交。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进一步证实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上,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及软件层出不穷,微信、微博、QQ、BBS、抖音等社交网站都是大学生汇聚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多样繁杂,信息传递方式多种多样,信息难以严格筛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容易被虚拟世界中的不良信息迷惑或洗脑,单靠人力进行负面信息的“防、堵、管”已失去效用。同时短期内又得不到及时纠正,轻者会造成消沉堕落,重者可能会害人害己,后果难以想象。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对策
(一)搭建线上平台,优化线下活动
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微传播”育人功能,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同时努力开发适合服务、管理大学生的APP软件(今日校园、易班等),实现新媒体为载体的双向联动,达到时刻引导、时刻关心、时刻教育的效果。其次,深入挖掘赋有传统魅力的线下活动,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分散新媒体关注度。正确引导大学生放下新媒体,积极融入校园生活,进行面对面互动,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情感。最后,鼓励大学生正确认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合理规划并正确利用时间,积极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走出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通过在现实环境中的活动,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