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芬
“课程”指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含目标、内容、活动方式、推进步骤和活动评价等。综合性学习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标提出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化”强调语文教学的宏观设想、体系架构及系统实施,包括确定明确集中的学习目标,选择系统连贯的学习内容,组织持续完整的学习过程。本文拟聚焦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设置,进行课程化实施教学构想。
“难忘小学生活”是小学毕业前夕的最后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其节点设置、活动建议、内容提示及阅读材料的编选,都很贴近生活现实,容易激发学生共鸣。如果能充分解读教材编排意图,以此为凭借开展丰富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不但会让学生在语言运用和构建中获得弘德、益智、健体、审美和热爱劳动的全面教育,也会让教师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夯实专业能力,强化课程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一、全面把握语文要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梯度序列
“难忘小学生活”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很集中,语文要素有两个: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在信息资料海量云集的背景下,学会整理资料才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写策划书”属于新知识技能教学,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终身学习很有帮助。这两个语文要素分别主要对应“难忘回忆”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模块,但又有交叉关系,如“难忘回忆”模块,具体要回忆什么、怎么回忆、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回忆,不但包含着梳理信息的学习,也包含着策划的内容;同样,“依依惜别”模块,组织毕业联欢会也不仅仅是统筹、策划,还需要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归类、筛选。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既有侧重又有兼顾。
“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模块,依靠“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五个任务活动来支撑,任务活动内容用阅读材料予以提示,阅读材料主要采用选文方式。选文与任务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又是一种宽泛的对应。例如:在小学六年的时间轴上,发生了多少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是否有“看得见”的成长?阅读《老师领进门》,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闸门,而《老师领进门》又何尝不是上学以来最“难忘的记忆”呢?那个镜头早就定格成了“成长纪念册”的一部分。
把握这种设计的梯度,可以有效凭借教材打开和拓宽综合性学习的思路。一是人文主题的综合:“那些在校园中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并不单单是一段学习经历,更是在回忆中培植的对校园、教师的感恩之情,丰润的是对同学、朋友的友谊之情,积淀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成长的敬畏、对家国的感怀。二是语文要素的综合:“整理信息资料”和“学写策划书”中包含着对学习方法的梳理和筛选、对应用文体的认识和实践,还包含着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结合,从任何一点入手,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体现的是语文与生活的一贯。三是学习方式的综合:听说读写书、唱念做打绘,都是语言实践,“制作成长纪念册”和“举办毕业联欢会”均以语言学习为背景,融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体。
二、厘清综合性学习任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厘清任务活动之间的关系,搭建好活动平台与学习序列,是课程化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基础。“难忘小学生活”在教材中采取的是“两模块”“五活动”结构模式(见图2)。
由于各活动相对独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活动一方案”的形式。每个活动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方法、活动步骤、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各活动又相互关联和支撑,互为基础,互为条件。如“举办毕业联欢会”主要组织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策划活动,并付诸书面,表现为策划书,但内容与灵感均是对“回忆往事”中几个活动结果的创新应用与展示。因此也可采取“单元大方案”的设计模式,两个或多个子方案交叉运行。
综合性学习是超越语文教材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应适当开发其他小课程,以补充、丰富任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例如,实施“共植毕业树”活动:第一步,寻找合适的节点,研究校园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树种,研究种植的技术,栽种“毕业树”,撰写“植树小报告”。第二步,围绕植树活动,开展“为校园添一抹绿,为自己种植希望”实践与讨论活动,组织记录活动过程。第三步,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摄影、绘画、诗歌创作活动,结合数字视频等信息技术,寄语师长、寄语伙伴,期许未来的学习生活。师生在活动经历中提高语言运用与建构的水平,强化小学毕业仪式感,同时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
三、统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计划及分配
统筹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时安排,可参照普通单元的学習方式,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在两周内集中完成;也可在进入六年级下学期后,就开始筹备和实施这次综合性学习,将之安排为长线教学。
集中完成第六单元的教学,思路清晰,比较方便操作。可对照“一课一方案”的形式落实,课时分配可参考图3。
长线教学的综合性更强,是一种“立体化学习”的探索,应与全学期的语文学习做好对接。“填写时间轴”与相关的班会、主题队会、阅读实践活动对接,在原有教学内容上拓展延伸;“分享难忘回忆”“写信”可与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做好关联,抒真情写真言;“制作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则要充分利用好社团活动,以及周末、清明、五一小长假,在大量调查、访问,积累、筛选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如果采取长线教学的组织方式,就要考虑在校课时和校外课时的结合使用。除举办好活动成果的全面展示外,还需要组织好“阶段性成果汇报”,总课时数应该适当延长(见表1)。
四、综合性学习课程化教学的多元体现
综合性学习应努力实现语文内部整合、跨学科整合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课程化教学设想的前提。“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提示或创造了一个“大语文”学习空间(见图4)。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是积淀文化、厚植爱心与力量的过程。
1.阅读实践呈现立体多维特点
综合性学习本质属“语”,阅读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难忘小学生活”的阅读学习有两个特点。第一,选文多样。刘绍棠的《老师领进门》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语文启蒙老师田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母校的感念之情,《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则是华罗庚1956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稿,《给老师的一封信》呈现的是书信体。《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属于说明性内容;《毕业赠言》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另如单元导读、活动建议、图表阅读等,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为综合性学习定位了多维导读取向。第二,阅读空间扩大。教材提示:“借助时间轴回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这将阅读从课文一“点”铺展开来,引导学生把六年的校园生活“聚点成线”“连线成面”,读自己的成长经历、读学习生活、读校园百态……立体多维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打开语言思维的大门,促进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语言建构。
2.多感官参与的语文学习
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习的收获越多。在“难忘小学生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语文学习,使其既要做到用眼、用口、用耳、用心,又要做到动脑、动手、动腿。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例,汇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至少要经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策划行动、读写实践等学习环节,除人与人的互动外,还要各种感官的配合参与;筛选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就要获取更多的信息,不管是搜罗各时期的照片记录、视頻资料、文本记录,翻阅自己的成长档案袋,还是向父母和老师征集信息,都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互协作;动手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过程,是极富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劳动过程,纪念册形式的确定和内容的编排融艺术素养、语言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为一体,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展现。
3.任务驱动下的自觉学习
综合性学习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实现学习的自觉和自主。为了完成“制作成长纪念册”这项任务,组织学生调动经验与积累,以言语实践为主体,使用纸笔、网络、数字计算等多种辅助工具,进行劳动创作。无自觉、无自主则无创作。“举办毕业联欢会”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学生身临其境,首先要积极了解每个同学的成长经历和艺术特长,总结每位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任教风格和管理特点,熟悉六年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然后综合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接下来须权衡地点、时间、条件等各种因素,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提供和使用、道具的选择与制作等,都基于能动学习,展现的是德、智、体、美、劳共生共育的情况。最后,经过研究策划形成文字,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视觉美化,呈现出成长时间轴、毕业纪念册、毕业联欢会策划书、节目单、难忘小学生活剪影等可视化作品,完成“有效整理信息”“学会写策划书”的任务。
4.拓宽思维与表达领域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综合性学习极大地拓宽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领域。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或“举办毕业联欢会”等任务驱动下搜集和整理信息、学会写策划书,不仅有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习,也有包括生活经验、肢体语言、信息工具等非文本的阅读;不仅有完整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劳动创造的体验,也有切实的情感沟通及艺术加工的表达。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化实施涉及语言活动全部信息,既是回归语文学习本来之模样,也是以提升语文素养为载体的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
总之,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程化实施教学构想,在传统语文学习的经验上,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式,旨在通过课程化的顶层设计,关联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背景,将语文学习与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