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鸿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智能化从1956年就开始出现,原来主要用于高科技方面,近几年人工智能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化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会不会替代人工,人工如何应对智能化[1]。智能化也进入了传统的职业:会计,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已经开始预示会计行业的改革,会计职业者面临转型,财务智能化的到来促使这个改革和转型,低端的会计核算处理将被智能化机器代替。2019年初级会计师证书开始出现《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对会计职业者的要求从核算发展到参与管理决策。会计的职能需要转型和升级,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熟知行业变化并培养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课程体系去实现,高职教育的会计课程体系重构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会计人才的必经之路。
会计是一个传统的专业,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工作规范严格,要求100%的准确率,导致核算会计是目前最能被智能化机器代替的职业。数据显示,核算会计被智能化机器代替的概率达到95%以上,就是说在未来的5到10年高职培养的会计人才将被智能化机器代替,面临下岗。近三年,会计行业出现的最大事件是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初级会计师内容的不断调整,2017年成本会计进入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2019年管理会计进入考试大纲,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开始预示会计需要转型升级,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从核算慢慢向管理会计调整。
高职的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原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核算、报税、简单的报表分析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基本停留在电算化、核算会计和职业道德层面,原来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同时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核算人才,课程体系以核算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为主。2018年职业教育的会计技能大赛内容从传统的点钞、会计做账、电算化直接变成管理会计,这些变化已经在宣告传统会计职业教育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培养能够应对财务智能化的会计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重点。
智能化进入会计行业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地方产业,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道德法律修养,在中小微企业中担任出纳、核算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智能化进入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扩充和提升,不然培养的人才在未来5到10年内逐渐淘汰。目前初步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来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要添加相应的元素:第一财务智能化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与实训要加入,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并能够应对行业发展的转变;第二管理会计系列课程要进入课程体系,原来管理会计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程,目前最大的调整是管理会计变成专业核心课程,管理会计系列课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都进入课程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组是构成课程体系的主要模块,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专业就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造。
2017年前,高职会计学生主要考取的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以后改成会计职称考试,与初级会计师相关课程组有一定差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课程组是: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课程体系逐年变化,目前2019年的考试大纲的课程体系是:会计基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证书的变化和考证内容变化也是国家对会计行业人才要求变化的重要体现,会计从业资格证转成初级会计师证后课程模块最大变化是增加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属于会计管理类课程。这说明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者不仅需要夯实会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入会计管理类内容,参与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原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都属于专业基础类课程。目前专业基础类课程取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经济法课程学时进行增加,在专业基础课程里面增加管理学实务,增加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从专业选修课程转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图1。从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和重要程度都有很大的增加,提升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1 会计从业资格证课程模块转变到初级会计师课程模块
目前智能化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复杂的人工行为用机器来替代,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率。智能机器人可以24小时无休息工作,而且差错率达到0,这也是未来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最好方法。
图2 “电算化”演变成“电算化+智能化”
浙江地区中小微企业达到95%以上,浙江地区高职培养的会计人才主要是面向中小微企业。从目前的角度看中小微企业因成本原因在未来3-5年保留原来核算模式,会计电算化作为主要工具来处理账务,电算化模块的课程还需要保留。从长期来看智能化财务是未来的大趋势,应逐渐加入智能化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智能化机器需要人工适当干预,调控机器的操作员是高职会计学生未来职业去向。学时既定的情况下课程数量增加,课程的学时数量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会计电算化类的课程有会计电算化(财务链)、会计电算化(供应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原有的课程学时适当进行下降,新加入现代商业技术、人工智能导论、财务云课程,目的让学生了解目前最前沿的信息,学分学时数也刚好对等,如图2。
智能化课程的加入,让学生对未来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人工智能导论和商业现代技术,主要以理论导入为主,让学生对未来财务智能化发展有一定的概念。财务云主要以实训课程为主,通过现成的财务云软件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操作,未来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入区块链方面的课程,为智能化财务课程模块的发展打好先行的基础。
会计传统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准。管理在传统的会计地位主要起辅助作用。核算是会计职业的主要内容,但行业的发展需要会计职业进行转型提升,基本职能也需要进行调整。原来高职学生主要针对的职业是核算会计,本科培养的会计人才是高端的会计管理人才,行业的发展让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进入很尴尬的境地[2]。经过调研,中小微企业目前因为资源的紧缺,成本的不断增高,对会计的要求从核算往管理提升,希望财务数据能够参与管理,改善管理,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业财融合就是业务和财务和谐统一,财务的数据信息能够应用到业务中,决策最优化,而决策主要是由人来决定,相对会计核算来说管理会计的流程和标准化程度都不高,被智能化的可能性很低,这也是目前应对智能化财务职业转型的主要出路。2014年财政部颁布全面推行管理会计,2018年初级考试加入管理会计,会计职业教育也需要根据行业的变化,进行积极调整,培养的学生能够应对智能化,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
图3 核算课程模块向管理会计模块转变
管理会计课程模块主要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原来这些课程放在专业选修课程体系里面,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一学年)、税务会计等核算课程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里面,课时量非常大,三门课占据24学分。核算课程向管理会计课程体系转变最主要的调整是核算课程课时量适当减少,而管理会计类型课程增加,原来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进入专业核心课程,新增管理会计、管理学实务和财务决策三门课程,学时数也基本相当。如图3,保留原来核算型课程的目的是会计的基本原理必须掌握,这是工具,但是可以适当降低学时学分数量,降低多出来的学分学时可以加入管理型课程,管理型的课程比较难与枯燥,通过与当地会计事务所合作,用当地中小企业作为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眼界,毕竟管理会计的出现比较短,学生要从核算会计转到管理会计还需要一段时间,真实案例的加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了解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所在。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应顺应国家的要求,整个课程体系应该体现理论实践并重。专业课程是灵魂,培养的学生技术技能要强。文化传承课程是方向,培养的学生思想要正。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要应对行业的变化,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发展能力。但是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技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道德修养很难在工作岗位上重塑,所以在专业课程调整的同时应该增加文化传承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本专业依托学院平台,在专业选修课里面增加中国商文化和范蠡商业智慧,如图4。会计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迎接新发展的高科技同时也应该了解会计的历史。商业文化和商业智慧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管理会计是两千年前就已经应用于商业活动中,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运用校内外专家讲座结合的形式和网课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形式,把课程内容拓展化,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具有人格理想化、生活方式健康化以及思想道德高尚化。
图4 专业任选课程模块
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路线要准确,能适应第一线工作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能应对行业发展、可以持续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应该有前瞻性,不被市场淘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一线工作人员,能用会计技能完成企业基本的核算工作,还应该具有管理、智能化等可以持续发展的能力。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全面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知法懂法,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职业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智能化财务理论与实践,能通过会计核算数据提升会计决策的管理会计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应以此为基础,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动态的,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强。
“课程体系重构”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2019年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修改,学校也要求专业重新进行调研,调研范围从企业、毕业生、兄弟院校等全面进行,调研后通过专业委员会进行多次会议讨论,最后专业根据调研和讨论的结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重新整理。像会计这种传统的专业,生源和就业都比较稳定,一般都很少会去重新考虑课程体系重构。这次人才培养大修改给会计专业一个机遇进行重新整理,对所有课程进行重新整理,提前应对未来高科技带来的变化,可能“狼来了”还早,但是“狼来了”是必然趋势,让会计专业这个传统专业提前思考应对未来的变化,提升专业的内涵,从根本上对各类课程重新进行归类、整理,从而优化其会计课程架构,提高课程体系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次大的提升。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科技进入行业,企业对用人需求也在上升。目前企业招聘会计还是以核算和会计电算化为主,但是智能型和管理型会计的职位从薪资和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市场已经开始变化,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马上有应对,不仅要培养企业现在需要的人才,更加要培养未来发展的人才,这会促使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随之变化,让专业办学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会计专业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传统的育人模式进行创新,行业变化必定引起人才培养的变化,这时候越早改变的学校就能比别的学校提前进入新的高度。人才培养的变化主要依靠课程体系的变化,课程体系的变化会让原来的教育教学方式变化。高科技的内容需要高科技的教学方法来支撑,教师也需要放弃原来固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先要教师提升才能引导学生提升,师资的提升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行业发展反过来促进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好的依据,专业教师需要了解行业的发展,大力开拓新课程,优化及提高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为课程体系的动态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奠定会计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坚强的后盾,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提升也有了有力保障。
智能化并不是洪水猛兽,智能化是推动一个行业不断地向前超越,而不是取代这个行业;会计属于传统的行业,原来的定位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这个目标还是没有变化,只是重点进行转移,原来重点工作是会计核算,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核算工作会慢慢被机器人取代,会计的重心工作应该利用会计数据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会计核算精确度比较高,程序也比较规范,这部分被智能化机器人代替的可能性达到97%以上,而智能化机器人对于交流协商、管理决策、社交人情等方面处于弱项,会计工作的转型也应该从不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方向转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变成教育的辅助,而能力的培养变成教育的重要方向。
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标准的重订、教学方法的革新、师资建设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不然课程体系的重构会变成一句口号,得不到真正的实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能适合市场的需要,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要求有职业发展的能力,素质要求放在技能要求的前面。目前的课堂还是以技能和文化培养为主,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这些培养的学生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化取代。做到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以后,与人工智能实现共融、共赢,促进培养素质、技能“双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进而推进产业不断升级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