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2020-05-29 06:30侯德红焦富芝马玉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岭南体育产业民俗

■侯德红,焦富芝,马玉波

(1,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对体育活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参与其中。民俗传统体育活动不再是人们展现风俗习惯和对健康生活追求的唯一途径,随着近些年体育行业的产业化,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人也随之增多,体育企业应运而生,它囊括了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等部门,其中既包括有形的体育用品,也包括无形的体育服务等。体育企业强调商业性质,注重谋求获利和经济效益,而体育事业关注公益性质,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近年来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企业逐步转变,体育产业企业也更强调自我生存与发展,政策导向也要求体育产业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努力提高社会效益。

在国外,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美国上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产值居第22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类似于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体育产业产值已为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较好[1]。在国内,中国体育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已具备完整的产业形态,比如体育广告、体育建筑、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等行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中指出,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业态。

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民俗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壮大亦或是消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随着时代潮流的更迭越来越受到现代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追捧。经过文献检索发现,我国有关民俗体育的研究较晚,仅近两年逐渐增多,这为民俗体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依据。通过梳理分类发现,现有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研究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启示等[2][3][4]。而民俗体育在传承路径与传播载体指向上主要集中在个人传承、族群传承、赛事传承、学校项目推广等四个方面[5][6][7][8]。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学者对体育产业的研究较多,而近几年正逐步走向文化传承的研究。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后发现,体育企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而国家政策也指出体育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观点,但研究中却少有以体育企业发展作为文化传承载体进行研究的报告。本研究以习总书记创新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岭南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为试验点,旨在推动岭南现代企业文化的协同创新,促进优秀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并探寻其发展的新路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岭南民俗体育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民俗体育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等进行分析,探讨民俗体育企业的发展及其相关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数据库等,搜索民俗体育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战略、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等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民族传统变迁与传承方面的论集。

2.调查分析法

调查选择25家企业2011-2018连续8年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具体企业包括凯撒旅游、浙报传媒、双象股份、乐视网、上港股份、泰达股份、星辉娱乐、南通锻压、三夫户外、贵人鸟、探路者、省广股份、金螳螂、中体产业、苏宁云商、华路百纳、雷曼股份、广田集团、暴风集团、平潭发展、江苏舜天、中潜股份等25家上市体育产业企业,对其企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3.逻辑分析法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习俗、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文化体现,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场域性,带有较为浓厚的民俗或传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是民俗越是传统的文化,其发展越易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挑战。

笔者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从社会结构变迁入手,考虑民俗体育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来阐释民俗体育企业与文化传承的相关性。

二、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发展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逻辑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探寻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我们其从发展目标出发[9]。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目标是文化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魂”,企业的文化不仅激励着企业的发展,也间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基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试图窥探体育企业发展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及框架,如图1。

图1 体育企业发展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逻辑关系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体育企业应实行跨地区、跨行业、上市等方式促进发展,实现体育产业总额超3万亿、从业人数超600万人的目标。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2025年体育产业将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近些年来岭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产业集群的聚集地,人们生活方式等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娱乐新产品、新科技进入人们的视野,占据着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类似于舞狮、赛龙舟等民俗体育活动受到巨大影响,其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周传志在其研究中也曾提到“民俗体育功能的变迁、内容和形式的更新、参与主体的变化,是导致民俗体育文化面临解构的直接因素”[10]。可见传统的传承方式如传承人继承或是依赖新时代农村人民的传承显得黯然失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民俗体育产业企业的发展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三、岭南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简介

民俗体育大多是由民众创造,体现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有一定风俗习惯,并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体育形式,带有宗教性、集体性、传统性、生活性的特点,具备吸引、推动、融合、感染、凝聚等多种功能,影响着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岭南民俗文化是岭南先民们优秀文化的瑰宝[11]。在古代,岭南文化分为南越、骆越、西瓯三大族系;近代前后,岭南文化开始发展独特,珠江系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主体部分,包括广府、潮汕、客家等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现今依旧流行的武术、舞龙、舞狮、划龙舟、踢毽子、抢花炮、登高、拔河、弈棋等民俗体育项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迭,越来越多的民俗体育文化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分析报告中,仅广府文化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项目就有14个,如珠海的三灶鹤舞、连山的瑶族长鼓舞、江门的蔡李佛拳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个,如清远的赛龙舟、湛江的洪拳、佛山的咏春拳、中山的龙舞等[12]。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转型,在相关报告中也显示,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二)岭南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影响因素

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岭南民俗体育传承发展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民俗体育文化的表演形式陈旧单一,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造成体育企业的市场无法打开。(2)社会结构变迁导致民俗体育文化脱离群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质量逐步提高,与此同时由民众创造的与原生活相关的民俗体育活动也逐渐脱离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的文化认同感的降低直接导致了传统民俗体育文化逐渐被淡化或遗忘的问题。(3)生存空间逐步萎缩。民俗体育文化遭遇现代化的挑战,社会兴起的多元娱乐文化挤压民众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4)传统艺人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民俗体育文化多依附于农村民众的自身需求,具有一定的地域风情色彩,其社会回报率低,而岭南地处集群企业的聚集地经济发达,经济市场回报率较高,面对两者的极大反差,年轻一代更多地理选择了高回报率的行业,较少选择学习传统艺术,因此出现民俗体育后继无人的局面。(5)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资金不足。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多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捐助,而民俗体育相关协会市场意识淡薄,自身缺乏“造血”能力,导致其传承缺少自主生存的能力[9]。

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分析

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政策的影响,笔者结合岭南民俗体育活动及其当地的体育企业发展特性罗列出以下发展路径:

(一)以民俗化为根本,以多元化、现代化为宗旨发展民俗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在保留其特有的风俗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应紧跟时代潮流大胆地创新,勇于融合勇于改变。多年来国家一直予以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仍有宝贵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被遗失。文化传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也正在逐渐地脱离社会或是被遗忘,如果只想单一的传承而没有开创多元化、现代化的民俗活动其发展就越发的被动,最终会被遗失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创新并不代表对传统的破坏,传承并不代表一成不变的继承,即使我们传承了同样的活动形式,但现时表演的场域不同其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只是形式的躯壳,而大胆的结合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开创多元化的文化,协同原有的民俗风俗一起发展才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的创新。布迪厄在“文化再生产论”中也指出社会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即文化通过不断地“再生产”作为自身存在与维持的基本条件,如此才使社会文化得以延续,对岭南文化而言依旧如此。如,岭南地区的民俗活动赛龙舟,并非只是在某个节日单一的进行展演,其可以尝试在展演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活动,如尝试融合闽江的海上泼水节、海上捉鸭子等(蚶江泼水节活动)提升龙舟赛的趣味性,增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观看或是参与比赛等,这将更有利于民俗体育产业企业化发展规模的扩大与创新,更有利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以及传承。类似于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俗活动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相关体育企业的衍生、发展、壮大,更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新契机。

(二)以体育企业国际化发展为终极目标发展民俗体育文化

越是国际化的文化越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被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企业及文化发展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依托我国和谐政治、企业经济、传统文化等平台走出国门,通过企业合作交流,参加各项演出、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各国体育企业与体育文化的交流,促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既是文化传承自救的新渠道,更是体育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以企业产业化发展为保障发展民俗体育文化

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平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规模等逐渐步入优化阶段,意味着体育企业经济已融入时代潮流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关注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其产业化发展,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搭建以岭南民俗体育企业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平台,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问题随着体育企业的快速发展得到较好的改善,这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以艺人个体、族群、民俗体育赛事及学校民俗体育项目为载体的传承方式,而且促进了体育企业与文化传承的联动发展。通过文化与企业的联动平台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高度整合,实现了经济与文化软实力的双重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企业的发展成为保护、发展、传承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支点,较好地解决了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的活动形式单一、生存空间萎缩、社会变迁、资金不足以及传承无人的问题。结合岭南体育企业的发展态势和体育民俗文化传承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文——企联合

文化是民俗体育活动的精神内核所在,也是企业发展的“魂”,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体育企业与体育文化联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蓬勃发展,也有利于奠定体育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民俗体育文化在企业的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是体育产业企业的根本所在,而任何一项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地域风尚习俗,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也依旧具备其诞生地的地域风情,与岭南体育产业企业的结合不仅符合当地的政治、经济需要,也有助于体育企业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相关政策等的出台为体育发展提供契机,资金的支持则为体育企业产业化、国际化提供有力保障,而体育文化与企业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国际化发展。

(二)校——企结合

促进民俗文化接班人与企业直接对接,增强技术转化输出效率的能力。学校作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之一,具有较多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人才精英,为体育产业企业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体育企业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达到人才需求标准和企业发展的技术化与专业化标准,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企——企结合

扩大企业间的联动性,促进双向融合发展。民俗体育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特点融入不同行业,为其发展与传承融资开路,如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融合发展,将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融入现代特色投入到旅游行业中,譬如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游乐园的搭建等,以产业化思路发展民俗体育企业与文化。广东的岭南民俗体育,如武术、舞龙、舞狮、拔河等项目,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简单灵活的特点,适合开展体验式旅游。据调研发现,岭南民俗体育、旅游等项目开发资金投入需求小,且岭南当地有较多的生态园,便于与其形成合作,这对体验式体育——旅游项目的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大优势。

总之,从文化再生产论的视角来讲,在传承场域中,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活动不仅是创造和再生产具体的文化产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实践,同时也是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特征的人类文化历史创造活动[13]。结合文化的创造与再生产并通过对民俗体育企业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经营绩效、创新文化业态,还可以促进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发掘与传承,拓宽岭南文化传播路径、丰富传播载体,同时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也推进了岭南体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扩大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受众范围,促进其繁荣发展,增强了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这对我国文化复兴、提升体育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岭南体育产业民俗
忆岭南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民俗中的“牛”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体育产业之篮球
民俗节
不辞长作岭南人
漫画民俗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