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5-29 07:38斌,刘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王 斌,刘 覃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2)

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1]。胆总管结石多发生于胆总管下端,患者临床以寒战、高热及上腹绞痛为主要症状[2]。临床曾使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但其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4]。术后常使用选择性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对胆道进行处理,这两种方法各具优势。选择性一期缝合能避免胆盐丢失引发的水电解质紊乱,有利于肝功能恢复[5]。T管引流能有效缓解胆道内压力,防止胆道狭窄,避免胆汁漏入腹腔[6]。因此,本研究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为临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76 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术前影像学确诊为胆总管结石;②胆管总直径≥8 mm;③无腹部手术史;④术中胆道镜证实胆道畅通;⑤无胆管瘢痕、胆管壁黏膜出血及水肿;⑥结石被完全清除,胆总管下端通畅。排除标准:①其他多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②先天性胆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恶性肿瘤者;③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畸形、化脓性胆管炎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n=41)和B组(n=35),A组术后使用选择性一期缝合,B组采用T管引流。A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龄32~65 岁,平均(51.27±6.68)岁;病程4 个月~3 年,平均(1.52±0.43)年;结石数目1~4 个,平均(2.23±0.31)个。B组: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年龄35~66 岁,平均(50.97±6.91)岁;病程6个月~3 年,平均(1.64±0.46)年;结石数目1~4 个,平均(2.11±0.37)个。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气管插管,患者行静脉全麻,取头高足低位,应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暴露胆囊管、胆囊动脉,对胆囊动脉、胆囊管进行游离,并采用夹闭处理,避免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随后,对肝十二指肠韧带进行解剖,使胆总管充分暴露,在胆总管前壁纵行作一长15 mm切口,将胆道镜置入后进行探查,并反复冲洗胆管,再次使用胆道镜探查确定无结石,且下端通畅。A组进行选择性一期缝合:在腹腔镜下使用4-0倒刺线或4-0可吸收线,全层连续或间断缝合,关闭切口。B组采用T管引流: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合适的T管,修剪后置入切口,使用4-0可吸收线缝合,由右锁骨中线穿刺孔引出。两组结束以上操作后,将腹腔引流管置于小网膜处,关腹。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3.2 炎症因子水平:在术前、术后3 d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约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

1.3.2 并发症:随访3 个月,记录两组切口感染、胆漏、胆管狭窄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腹腔引流量(mL)引流管拔除时间(d)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A组 41 23.51±6.84 105.63±13.56 36.37±8.41 4.26±1.02 19.54±6.05 8.15±1.34 B组 35 24.89±6.32 128.64±16.75 38.84±9.15 4.63±1.21 35.84±8.96 13.54±3.63 t 0.908 6.617 1.226 1.447 9.409 8.837 P 0.367 0.000 0.224 0.152 0.000 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CRP、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RP、IL-1β、IL-6水平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CRP(mg/L) IL-1β(ng/L) IL-6(μ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A组 41 90.12±12.09 51.39±7.54* 129.52±13.96 83.51±7.09* 6.98±2.01 2.10±0.64*B组 35 89.86±12.68 62.36±8.97* 130.28±13.47 99.74±9.38* 6.83±1.96 2.86±0.89*t 0.091 5.793 0.240 8.578 0.328 4.316 P 0.928 0.000 0.811 0.000 0.744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4,P=0.324)。(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将胆道镜和腹腔镜充分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可以降低操作难度。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能为残余结石提供通道,但研究发现,T管引流易造成胆道狭窄、胆瘘,延长住院时间[7]。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一期缝合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恢复[8]。

相比于T管引流,选择性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T管引流会流失较多胆汁,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选择性一期缝合能防止橡胶引流管对腹腔肠管造成不良影响,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此外,T管引流需在体表皮肤固定T管,患者活动会牵拉,引发疼痛,延长患者卧床时间,最终增加住院时间。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提示选择性一期缝合的操作较为简便,对胃肠影响相对较小,能促进术后恢复,这与黄河等研究结果一致[9]。

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均会刺激患者引发机体出现生理变化。CRP、IL-1β、IL-6是常见的炎症因子,CRP水平能反映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IL-6能促进其他炎性因子的分泌,调节炎症反应,IL-1β可以促进IL-6分泌。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CRP、IL-1β、IL-6水平评估选择性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T管是机体无法吸收的异物,会引发炎症反应,使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邓中波等[10]认为,选择性一期缝合能减少置管引发的感染,进而控制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后CRP、IL-1β、IL-6水平低于B组,表明选择性一期缝合能有效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选择性一期缝合并不会提升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1]。

综上所述,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的疗效优于T管引流,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