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标的专业,本研究根据教师的职业特性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小学教师为目标,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及《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立足新时代对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以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为依据,制定完善了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课程基于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促进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适应性为目标,按照“理论全面够用,突出实践技能培训”的指导思想,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包括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综合实践等几大类。职业素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就业指导等,专业基础课有汉语基础知识、中外文学史略及名篇导读、写作理论与实践、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口才与演讲等,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小学文科教学必需的系统知识;职业能力课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健康教育、小学文科教法、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能力为主。综合实践课: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见习课程,由本系教师和优秀的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讲解和示范;二是实践课程,由本系教师和小学教师联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实行了产学研合作改革:第一,走出校园,与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第二,建立一套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单位的研究课题和活动。第三,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理论全面够用,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运行示意图如下: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具体体现。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最后一环,是传授给学生的最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要求为教学目的,主要讲授那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基本原理依据的理论,避免堆砌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基础课程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理论教学的内容应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实现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情景化、案例化,加强理论的应用性。
2.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训练模块、专业知识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等。在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把技能竞赛项目、技能考核等也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具体策略如下:
常规技能课常抓不懈。普通话、三笔字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应是语文教师的强项。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长期重视并坚持开设相关课程。同时,我们每天安排晚自习的第一节课作为练习普通话和三笔字的时间,并安排值班老师和学生会干部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基本功的教学效果。
重要的技能课程突出实效。学科教学法是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课程,为了保证学生的教学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训练课的数量,依据现行小学教材逐项训练,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可分为汉语拼音教学实训、识字写字教学实训、阅读教学实训、习作教学实训,以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基础课程增强实践性。基础课程主要是指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类等课程。这些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和未来的就业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突出讲授那些对未来工作有应用价值的理论,不讲究深度,避免纯理论演绎,强调实用、强化理论的应用,充分发挥理论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中的指导作用。所有的理论课程都制定了训练方案,明确具体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
比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训方案:实训项目包括“经典诵读”“作品赏析”“文学创作”三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训练内容、方法及目的。“经典诵读”的内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训练的方法是让学生听经典诗歌、散文的名家朗读,进行朗读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并对学生朗读的技巧加以指导。实训目的是通过反复吟咏诵读,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体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品赏析”的内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小说、戏剧。训练的方法是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小说、戏剧;组织学生上讲台讲解小说、戏剧的主要情节,并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其做简要的分析,教师加以指导品评。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享受阅读的快乐,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文学创作”的训练是不限题材和体裁,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又如《写作理论与实践》实训方案:根据教材内容分为“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行为过程”“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八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训练内容和实训方法。“写作主体与客体”训练项目一是观察能力训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人、事、物、景进行观察并写作成文;训练项目二是想象能力训练,针对某一具体人、事、物、景展开想象与联想并写作成文。“写作载体与受体”实训项目是主题提炼,主要针对所给材料,提炼主题,老师点评。“写作行为过程”实训项目是写作运思训练,训练方法:课堂发言,根据所给具体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并口述成文。“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实训项目是区分并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不同表达方式。实训方式:分组讨论,针对同一写作对象,使用不同表达方式写作成文。“新闻文体”实训项目一是消息写作,实训方式:自己采写,独立完成,老师点评;实训项目二是通讯写作,实训方式:结合例文,分组讨论,老师点评。“文学文体”实训项目一是例文赏析,散文写作,实训方式: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学生互评;实训项目二是微型小说写作,实训方式:独立完成,老师点评。“应用文体”实训项目是计划、总结写作,实训方式:独立完成,拟定个人计划、总结,学生互评。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竞赛活动提升学生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学期我们都会举办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技能比赛,如一、二年级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三年级开展讲课、说课等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利用濮阳市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教育局等单位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产出导向”,是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养自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我们采取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三主导”模式,即以本专业确定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主导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训练;以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形成过程,主导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以职业岗位的考核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实践教学环节[1](97-98)。
1.“学生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是明确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也就是说,它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的表达,它是学校对学生学习成果期望的反映。
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的制定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文字描述的行为主体应该为学生而非老师,比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标准:“学生能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非“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目标表述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使学生成为能力目标的主体,并且使学生应获得的能力也显得更具体、更明确。
2.“能力为重”,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目标明晰、内容确定后,需要解决的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讲授法运用得较为普遍,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理念下,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既要掌握“教什么”和“如何教”,也要照顾“学什么”和“如何学”,给予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等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学科教学法类的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形象,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必须准确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滥用多媒体或以多媒体代替板书等现象。
3.“以评促学”,实行开放多元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实行动态开放的多元评价体系,实施“注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1](99)。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二是平时实训成绩(40%),具体项目根据学科特点来确定;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以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校师范专业在基础教育中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基础教育的需求和改革促进了师范院校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密切联系,“走出去”“请进来”,采取高校-小学协同育人机制[2](6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过去谋求发展的时候,我们往往“向上看”,也就是侧重于和高层次大学交流,希望学习一些先进的东西,在交流中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合作中提高本校的知名度;也喜欢“向左右看”,就是向同类型的其他院校学习,希望从其他学校的发展中能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忽视了“向下看”,即与我们的人才需求单位——小学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为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了解小学文科教学的最新动态,我们每学期都安排六七位教师到小学进行实践锻炼。具体做法是:有意向到小学参加实践锻炼的老师提出申请,制定实践锻炼活动的计划和目标,提交学院审核,学院择优选择,确定人选。为加强管理,保证实效,学院统一安排实践地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担任他们的“指导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要按照指定的计划,深入小学课堂听课、与“指导教师”一起参加教研活动、联合进行小学文科教学研究。
实践证明,我们这种“走出去”,选派教师到小学进行实践锻炼的效果非常好。当地小学非常配合并强烈希望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小学一线教师希望能通过与高校教师的接触和交流,了解更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小学的行政管理人员认为高校教师到他们一线课堂听课,不仅可以密切与高校的联系,也可以促进小学教师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选派的高校教师也把实践锻炼当做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深入小学课堂,认真观摩一线教师课堂,做好课堂记录以及听课评价,既了解到一线教学动态,又获取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为培养职前小学教师积累了宝贵素材。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到小学实践锻炼的老师都能有数百页的听课及评课记录,使高校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为了让学生加深了解基础教育的真实面貌,我们还从小学聘请了教学名师和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做我们的兼职教师,来学院讲课或作报告等,把小学教学、教育科研、班主任等工作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熟悉度和研究深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非常欢迎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这种做法使他们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得到了对应,与小学教师的零距离对话,可以更直接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另外,这些小学教师精彩的授课方式、积极进取的态度等对这些师范生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表达对这些教师敬佩之情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向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是深化高校和基础教育合作关系的重要桥梁。教育实习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育质量。
建立实训基地,满足教育实习需求。我们与濮阳市实验小学、学院附属学校、濮阳市第七中学小学部、濮阳市第八中学小学部等20多所小学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建成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更好地改变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离的局面。
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课堂(走出去),请小学教师走上高校课堂(请进来),强化高校与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同育人,邀请小学参与培养方案研讨、专业课程教学、学业质量诊断,实践教学指导[3](33),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源,将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高校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改革中,增强了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实习基地建设,也有利于实习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体化。
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全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自项目实施以来,学生报考热情高涨,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年年刷新,2019年录取最低分为300,最高达到430分。
在校生能力突出,技能比赛屡获佳绩。在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中,我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从2016年到2019年蝉联一等奖。在国家、省市朗诵、书法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毕业生成长迅速,赢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不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招教、特岗等形式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并快速地成长,在表彰奖励、竞赛交流、论文发表等方面,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的入职一至两年,就在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斩获一二等奖,有的工作不到两年,就成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在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水平比河南省同类院校毕业生高的占25.52%,认为较高的占52.39%,认为一般的占13.45%,认为较差的占8.64%。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赢得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