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凝血因子活性调查分析

2020-05-29 07:38沈连军黄文杰范恩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型血浆

周 健,沈连军,王 慧,黄文杰,范恩勇

(1.扬州市中心血站,江苏 扬州 225007;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凝血因子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功能是参与各种类型出血的止血,正常情况下,凝血与抗凝存在着一定的平衡,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1]。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它是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相互促进,达到止血效果[2]。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其中FⅥ是血清中活化的FVa,已不再视为独立的凝血因子。冷沉淀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主要血液制品,但在日常的冷沉淀的质量抽检活动中,FⅧ含量不达标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升冷沉淀的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120 名正常人的血浆样本进行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纤维蛋白原(Fb)含量的测定,通过对不同血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所有标本均来自扬州市中心血站2020年7月14日—8月28日参加团体献血随机120 名无偿献血者献血时留取的样本,男74 名,女46 名,平均年龄38.7 岁,枸橼酸钠1:9抗凝,离心3 500 r/min×10 min,4 h内进行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的测定。

1.2 试剂与方法 试剂由法国思达高公司提供(批号:20190531、20190731、20190831)。采用凝固法原理检测血浆中的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由专人按照设备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每次检测前都进行质控品测定,质控品检测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1.3 主要仪器设备 Compact Max全自动血凝仪(法国,思达高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 名本地区正常人群进行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的测定,并按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血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见表1~表3。40 岁以上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和Fb含量高于40 岁以下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Ⅺ:C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Ⅱ:C性别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FⅡ:C、FⅦ:C、FⅪ:C各血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Ⅷ:C浓度不同血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顺序为O<B<A<AB;FⅨ:C浓度A、B、AB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型最低,与其他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40 岁比较,*P<0.05。

组别 n Fb(g/L) FⅡ:C(%) FⅦ:C(%) FⅧ:C(%) FⅨ:C(%) FⅪ:C(%)<40 岁 63 2.358±0.518 93.9±13.5 119.0±17.6 105.3±26.5 112.2±21.9 108.1±16.9≥40 岁 57 2.508±0.472* 100.2±16.3* 126.8±23.3* 122.1±39.2* 119.4±27.1* 110.3±23.6合计 120 2.429±0.438 96.9±14.7 122.7±20.3 113.3±31.6 115.6±26.2 109.1±19.5

表3 不同血型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不同血型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Fb(g/L) FⅡ:C(%) FⅦ:C(%) FⅧ:C(%) FⅨ:C(%) FⅪ:C(%)A型 27 2.384±0.460 96.1±17.7 121.2±24.2 121.8±37.1 116.4±24.8 110.6±17.5 B型 32 2.524±0.597 101.0±13.6 124.0±18.0 117.7±37.0 119.5±24.6 109.7±19.8 O型 43 2.379±0.483 95.4±13.6 123.1±20.1 99.5±29.0 110.5±22.8 108.7±22.8 AB型 18 2.450±0.418 94.1±17.0 122.0±23.1 125.6±25.6 119.8±28.4 107.0±20.2

3 讨论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凝血因子与机体内其他细胞因子共同组成机体的凝血系统,通过内、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到止血作用。目前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重要手段,成分血输注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升血液的利用率,提高治疗效果。冷沉淀因含有凝血因子和Fb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治疗。冷沉淀是将采集后6~18 h的血液经过离心、分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再将保存期内的FFP在1 ℃~6 ℃环境中融化,采用离心法或者虹吸法制备成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并在制备后1 h内速冻而成[3]。

本次实验共对120 名正常献血者进行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表1结果显示,40 岁以上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和Fb含量高于40 岁以下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增大,这一论点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合[5-8]。FⅪ:C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结果显示,FⅡ:C性别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表3结果显示在不同血型的人群中FⅦ和FⅪ的含量基本相同,B型人群的Fb含量和FⅡ:C相对高一些,O型人群FⅧ:C和FⅨ:C浓度要低于其他血型,其中FⅧ:C较为明显[9]。

表2 不同性别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正常人群FⅡ:C、FⅦ:C、FⅧ:C、FⅨ:C、FⅪ:C和Fb含量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男性比较,*P<0.05。

组别 n Fb(g/L) FⅡ:C(%) FⅦ:C(%) FⅧ:C(%) FⅨ:C(%) FⅪ:C(%)男性 74 2.424±0.512 99.6±15.6 121.4±17.4 113.4±33.8 118.1±23.4 110.9±21.5女性 46 2.437±0.480 92.6±13.4* 123.5±25.5 113.0±34.6 111.7±26.1 109.2±17.7

需特别说明的是,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除与年龄、性别、血型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液的采集过程、白细胞滤除、FFP制备时间、制备方法、速冻和冷链保证等很多制备环节、因素有关,与相关文献一致[9-14]。

为了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除去献血者个体差异外,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料血的选择:宜选择采集过程顺利的血液,尽可能在6~8 h内分离出血浆;(2)速冻的及时性:制备完成的血浆或冷沉淀应在1 h内完成速冻;(3)全过程的冷链保证:采集后的血液应立即放入2 ℃~6 ℃保存,新浆的融化温度应控制在1 ℃~6 ℃范围内,制备完成的冷沉淀在交付前应在0 ℃以下的环境中暂存;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含量,达到临床输注的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血型血浆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型也会改变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