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丽
摘 要 朗读教学策略的优劣影响着课程优化实施的效果,在朗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受到情感熏陶,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 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创设情境、诱发想象、自主探究、明确内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农 村小学生朗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关 键 词 农村小学生;朗读素养;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朗读教 学提出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阅 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达到阅读教学美 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但在社会和家庭环 境的影响下长大的农村小学生,朗读功底普遍较弱, 且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实践相应较少,教学效 果较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更为重视,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其朗读能力。 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朗读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 并对如何有效提高朗读素养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农村 小学语文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创设情境,让朗读引发共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课堂内形成 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提 供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气氛,个体自身的巨大资源就 能被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启发的方 式,引导学生学会朗读的停顿间隔以及情感处理等, 随着作者的情感自主走进文章,营造民主、和谐的教 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 进入角色,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引导学生初读时读通 读顺,再读时理解大意,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朋 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在《高山流水》的 音乐渲染中,教师适时引导:伯牙善鼓琴,这琴声中包 含了世间万物,不仅表达了泰山的巍峨、江河的广阔, 还表达了伯牙对于世间所有人事的情感,从而让学生 回答出:皎皎明月、徐徐清风、潇潇春雨……然后引导 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 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 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善战,峨峨兮若 泰山,引导学生读出气势。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时,透过伯牙的琴声,钟子期看见那皎皎明月了吗? 引导学生思考“他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接着让学 生读出柔美的情感。在创设情境读中,俞伯牙与钟子 期的真挚友情已深入学生心中。创设情境不但有利 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 景,激起有益的情绪,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二、诱发想象,让朗读丰富课文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那边的桥墩站着作 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生情是作 者的思想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悦心悦意 的共鸣。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依靠文章中的语言文 字,进一步想象前所未见的自然景色,凭借课文的描 述咬文嚼字,激发想象,丰富审美内 容,扩大审美视 野,揣摩审美意境,激发审美情感,以达到情景交融。 使学生对“西沙群岛”产生自豪,对“鸟的天堂”产生兴 奋,对“五彩池”产生喜爱……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共振 和谐,互相交流、相互补充。学生由感知祖国山河锦 绣如画,绚丽多姿,发展认识到自己是未来的国家主 人,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把祖国建设得 更加美丽。
如《月光曲》是一篇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好 范例。本课景美情深,朗读前要指导学生理清事情发 展的经过,想象《月光曲》的创作由来。整篇课文的朗 读应该是舒缓、抒情的基调,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要引 导学生想象月亮越升越高,风起浪涌的大海画面。朗 读时,语调由平静到明快到激昂,音量越来越大,表现 浪潮越来越猛,让学生仿佛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又 如,教學唐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学习 前两句诗,要使其产生“艳阳高照,奇峰耸立,紫气升 腾,飞瀑凌空”的印象。接下来学习“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仿 佛看到白光闪闪的天河水向人间倾泻的神采飞扬的 喜悦心情。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进入诗境,仿佛身临其 境、亲闻其声,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深深 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自然而然受到爱国主义 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让朗读体现个性 语文阅读实践中,如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 堂焕发活力,通过“合作研究,读中感悟”,便能在很大 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个性成长。朗读不仅充 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张扬个性,而且具有互动性,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注重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能品想品之 处,在读中悟,悟中读。语文是依靠语言文字来传达 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饱含感情地范读和领读, 将作者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通过朗读的方式展示出 来,学生就能感悟到文章中作者传达的情感。由于小 学生对教师有崇拜心理,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极易产生 新奇感和好奇心,本身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师 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下,会对朗读产生极其浓厚的兴 趣,有利于朗读素养的提升。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培养热爱大 自然的情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 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 身的理解,富有感情地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 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 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对今后 深入学习研究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解 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四、运用音乐 ,让朗读陶冶情操
美好的音乐不仅仅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感受,还 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 堂教学中引进音乐,还有良好的渲染作用。在进行朗 读教学时,可以先导入优美动听的音乐,烘托作者的 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在悠扬的音乐 声中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让学生在音乐 的熏陶中调动起朗读的积极性。
如教学《杨氏之子》一文时,由于文章讲述的故事 年代久远,小学生理解时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因 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播放与文章相关 的音乐,使学生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 的基本内容,并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内容适合采用音乐进行 辅助教学。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教师可 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歌曲,指导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 行演唱,课堂氛围被充分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生 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此时,指导 学生进行朗读,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需要长期的朗 读训练并加以引导。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朗读环 境,激发朗读兴趣,不断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朗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霞.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天地,2016(1):79.
[2] 郑泓泓.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7(7) :3-44.
[3] 何芙蓉.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J]文教资料, 2018(23):47-48,34.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