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千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我们的教育体制越发完善,这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更要求教师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具有能动性的学习能力。探究性的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标的重要改革方向。
关键词:探究;能动性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教育的本质是活的教育,是探究式教育,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句话是我从书籍中看到的,同时成为我对自己课堂教学要求的座右铭,我把这个理论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帮助自己提高课堂探究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每天都在抓课堂教育,但学生每周只有一节课,如何让学生抓住每周仅有的这节课发展学习能动性,就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在漫长的学习和实践中,有了一点点自己的小心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需要一种能动的学习能力
“创造性”(Creative)学力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力,而必须是能动的“思考型”学力。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不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反省能力、能动性等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的课堂,学生在其中所获能终身受用。
要探究我们的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重要的探究场所。新时代的学生,应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获得信息检索能力、高效利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沟通的能力。我在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信息技术这门课上得更好、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何切实通过信息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对学生几乎没有吸引力。而且,很多学生上课时偷偷用电脑玩游戏。在这样的现状下,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较为困难的。因此,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改变教育理念。
我们应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平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应多进行课堂提问,同时,让提问方式多元化。例如,我们可摒弃一本正经的提问方式,而采取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解决疑惑的动力,并亲自尝试去解决,从而得到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实际操作创造出新的价值。
从无数经验来看,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到:学习并非一种负担或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创造性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师慈生孝”,达到最理想的能动性课堂学习效果。
二、利用学生兴趣,开展能动学习课堂
笔者个人以为,在小学阶段,不论什么课程,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培养综合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已经习惯接受老师给予的客观知识,较少通过自身去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当然包括小学信息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客观的、现实的社会大教育背景,还需要有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带领学生走出“死读书”的困境,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教学任务不大,而且电脑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加工,创设情境,设置教学目标。
(一)创设主动建构的问题情景
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采取的学习方式都各有不同,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让学生自己建构本堂课的知识体系,而这一过程又离不开实践活动。我们应加强实践性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动学习力,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探索性思维的情境和各种学习的资源,让课堂从静态的“知识传授场所”转换为思考性的“动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二)设定分层化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课堂教学的任务也在趋于人性化,以便适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发展。我们的教学面对着整个班级,其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教师制定的任务,好的学生能够快速并有效完成,而另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同学很难跟上大家的节奏。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一口锅的口味”。这时,我们课堂教学也就需要一个分层化任务的布置。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每周只有一节课,我更要提早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各方面动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设置好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增加其学习的能动性,自发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化教学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产业的不断进步,大部分学生接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最为贴近学生的电子产品就是电脑和手机。身为教师,不妨去聆听平时学生在电脑(手机)上干些什么?希望通过电脑(手机)得到些什么?然后,适当选取一些适合新时代信息课堂的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出的教学内容,比起照本宣科的信息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在PPT中插入图片”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布置相关任务“制作连环画”,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多学生对动画、连环画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理解,都可以说出很多不同的见解,抓住学生的兴趣,这堂课的效率肯定不会差。这已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而是学生自发共同创造。
学校课程的一个关键目标,不在于习得孤寡的、碎片的、僵化的、垄断的知识,而在于建构通用的、综合的、无界的、分享的知识体系。其中少不了信息技术能力的习得和运用,可想而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和创作之灯。
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我们的课堂也在不断地转型,发展成为让学生更适应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通过自我能动性学习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教师和每个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做一名能动学习的学生,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一起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徐杰.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研究,2008(3).
[2]尤爱惠.浅谈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误区[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3]范从华.运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教学[J].中学物理,2003(7).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