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支架 助力阅读

2020-05-28 02:33蔡宏敏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支架阅读能力

蔡宏敏

摘    要:当学生遇到阅读障碍和困难,自己无法展开有意义阅读时,教师通过将阅读文本进行适当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利于阅读的脚手架,发挥其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的阅读认知从元认知水平中得到激发,发展阅读素养。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提供“感官支架”“背景支架”“方法支架”,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唤醒阅读需求和经验,实现阅读能力的增值。

关键词:支架;阅读工具;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最先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概念,提出“支架”术语,用于描述有成就的人对他人的学习过程所给予的有效支持。1在阅读教学中,用来比喻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支持系统。当学生遇到阅读障碍和困难,自己无法展开有意义阅读时,通过将阅读文本进行适当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利于阅读的脚手架,通过其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认知、感悟从元认知水平中得到激发,发展阅读素养。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架设“感官”“背景”“方法”支架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唤醒阅读需求和经验,实现阅读能力的增值。

一、提供“感官”支架助阅读体验

诗歌教学的难点是对意境的感悟,学生在读懂词句大意的基础上,要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显现或还原出作品营造的意象,从而获取意义,感受领悟作品抒发的情感、负载的思想意蕴。面对古诗,这一阅读过程学生经常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感官支架,帮助学生架起心灵与古诗对话的桥梁,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深化阅读体验。

如教学《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绿”字,先交流资料袋中的《绿字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架设感官支架创设情境,播放春日风光视频,启发学生张开想象体验:透过“绿”字,你的眼前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燕子飞过,春雨像小精灵从空中飘洒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路边的小草探出头来,树上的枝叶冒出了新芽……老师进一步启发:“看到这春光烂漫的画面,你又想起了那些诗句?”学生纷纷调动旧知回忆并吟诵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学生不是直接从“绿”字中感受诗人的情感,而是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再联系起学过的古诗诗句,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知、理解、体验,把教学内容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学习的“我情我景”。理解“绿”字后再进一步理解“又绿”,当春风又一次吹绿江南岸,眼前美景年年见,可是思念的家乡却年年不归,美景之乐与思乡之苦萦绕心怀,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师精心架设的感官支架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灵犀相通。

二、提供“背景”支架助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背景信息和课文信息交互的结果,背景信息、课文信息是决定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2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距离学生实际生活非常遥远,不利于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品质。这时,教师就可以提供背景支架,架起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在的桥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加深阅读理解。

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修筑铁路的困难”难以理解,更难理解詹天佑克服重重压力的爱国情怀。教学时可为学生提供背景支架,让学生观看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有的学生观看了《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明白了一百年前的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有的观看资料后明白: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想通过交通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北部;又有学生补充:京张铁路修筑前,中国没有自己修筑铁路的经验,詹天佑毅然接受修筑铁路的人物风险很大,是为了避免帝国主义对中国北部的控制。其中几名学生除了观看教师的资源包,还交流了自己收集的詹天佑的个人资料:詹天佑1872年被“幼童出洋预习班”录取,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组海文中学业,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以第一名毕业,1882年派往旗舰“扬武号”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中指挥中法指挥舰“伏尔他”号,担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围绕这组资料,线上初步感知了詹天佑的特点和品质,对詹天佑的理解更深入一层,有的学生说:“通过材料,我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有的学生补充说:“我觉得爱国情怀可以归纳为‘成绩优异和‘英勇作戰两个方面”;接着又有学生补充:“我来补充,他有杰出的才能:他完成英、日、德国工程师没能完成的滦河铁路桥建设,震惊了全世界,他带领工程队成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背景支架帮助下,学生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课堂上响起了阵阵掌声。

在学生阅读理解困难处提供背景支架,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时间距离,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提供“方法”支架助阅读迁移

王荣生教授就阅读教学提出过这样一个等式:原始性生活经验+正确的阅读取向及方法=阅读能力3。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提炼方法让孩子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在阅读实践中习得方法自主运用,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第8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情节有趣,篇幅较长,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要完整复述有一定难度。笔者在教学时,利用课后的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并用运用鱼骨图(如下图),呈现故事的推进感。鱼骨图正中是四天相应的情节,上方的四根大鱼翅是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下方相对应的是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看着鱼骨图孩子就能直观地简单地按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要落实三年级语文要素复述的要求“能具体复述”显然不够。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孩子聚焦学习第1至第13自然段描写“第一天”情节的内容,抓住表现性格特点“急”和“慢”的关键词,进行理解,通过分角色亮度和情境表演再现当时的场景。并将描写两人的关键词按照顺序写在第一根“大鱼翅”上,这样大鱼翅上有小鱼翅,第一天的故事情节更丰富具体了。学生根据第一天的鱼骨图就能轻松具体地复述第一天的故事情节。再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运用 “学习复述‘第一天内容”的方法,即“抓住关键词,丰富鱼骨图”迁移运用,学习复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的故事。

方法支架既是阅读言语输入工具,帮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又是言语表达输出工具,让学生根据鱼骨图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这样的阅读“输入——输出”过程让孩子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提升。

架设支架以助力阅读无疑可帮助孩子深化阅读体验,促进阅读理解,迁移阅读方法。但使用支架教学时应注意:首先,支架要创设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辅助教学的目的是适时唤醒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让相关经验在孩子脑中凸显出来,如果搭建的支架远离学生的原有经验,就对学生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其次,使用支架教学时,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不能僵化使用,特别是在支架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根据目标给足时间和空间,才能使支架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孝莉.语文教学中“支架”的搭建与运用[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6)

[2]刘淼,祝丹兰.论阅读教学中的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教育学报,2008(10)

[3]康海群.聚焦性阅读:从教教材到教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6(1)

猜你喜欢
支架阅读能力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