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 梁华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传播也相应地呈现出新的特征。互联网场域的开放性、實时性、动态性让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多向性、立体性、交互性等非线性特征。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非线性传播的特点,社会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宣传的主体,应当深入学习了解研究信息非线性传播机制,并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意识形态的最新论述,积极调整宣传策略,创新宣传路径,从而加强党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舆论场的主导,实现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工作的全新发展。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非线性传播;互联网
1 互联网场域意识形态的非线性传播
大众传播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已经逐渐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信息传播特征。尤其在互联网Web2.0普及后,大众传播进入到互联网传播时代,传播形态不断增加。互联网场域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非线性传播视角下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的传播特点:
程郁儒在《传播学场理论》的宏观场理论中提到:“宏观场理论将社会传播看作是由文本场、受众场、意义场和文化场组成的一个复合场域。这个场域以社会场为基础,意识形态弥散其中。四个场的非线性关联(共振),揭示了社会传播文本生产的场态机制。宏观场理论与微观场理论一道构成了对中国情境下以互联网为背景的职业传播活动和社会传播活动的系统理论框架。”意识形态弥散在这样一个充满非线性关联的复合场域中,其本身与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就具有非线性关联。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依然遵循“弥散的意识形态”这一观点。在互联网场域中,意识形态的传播并不遵循大众传播中的特定传受线性模式,图1为具有反馈机制的香农-韦弗模式传播路径图。
第一,互联网场域中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改变。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中的传播机制由传统大众传播的直线灌输式转变为“弥散的意识形态”中所提到的“像水一样濡染着它的对象物”。这是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中的传播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弥散状的传播特点。这种传播特点外在表现于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更加重视主体体验。其次,互联网场域中信息传播传统的传—受线性关系被打破,信息传播主体角色被模糊化,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角色不再由单一的主流媒体所承担。互联网场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人们对于自身的主体感官体验的重视,为了使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这种生存模式,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必然更加重视传播主体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参与。
第二,互联网场域中意识形态传播格局的改变。互联网场域中,传统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的打破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受众之间的边界被模糊化,加上互联网场域信息传播门槛低,大众皆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互联网场域中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向不再是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向,每一个互联网场域中的个体都能够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单一主体,并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这打破了大众传播中意识形态由权威主导的传播格局。是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中的传播呈现出多元的去中心化的格局。
第三,互联网场域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改变。互联网场域中,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表现,传统的传—受角色边界模糊,传播机制的改变也使传统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被颠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三类角色不再固定,由传统直线型传播路线改变为网状路线分布。这会使传统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话语权的削弱。传统大众传播中,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的传播处于主导地位,受众处于绝对地信息接受位置,没有个体主动权,意识形态的传播呈现出单向性地传播。在互联网场域中,自媒体的兴起让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被冲击,其传播优势被削弱,权威话语权被解构。互联网场域中的个体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异军突起,使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
2 非线性传播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设的挑战
互联网场域意识形态的非线性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其带来的信息传播时效性、开放共享性和互通性在快速推动意识形态传播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管控宣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非线性传播带来的传播体系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其次,其带来的时效性和开放性,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大程度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2.1 非线性传播导致意识形态传播的“去中心化”
互联网场域中,信息的非线性传播使传统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被打破颠覆,信息的传者不再具有单一性,加之信息的发布权不再由某一个特定的群体所垄断。任何一个能够上网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对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和传播,这让互联网场域中信息的传播出现“去中心化”的现象。这种“去中心化”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捷性让信息的传播便捷化。
“去中心化”所带来的还有网民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信息进行传播发布,网民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加之个体需求的差异性,所传播信息的内容往往带有自主性和缺乏真实性。此外,网民自身所接受到和了解到的信息也大多使经过某一些特殊群体或个体的特殊加工,但由于网民自身缺乏识别和侦察能力,就会造成对错误信息的错误传播。在互联网场域的开放性环境下,外来非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容易混入,造成互联网场域意识形态的鱼龙混杂,使意识形态的传播真实性被掩盖,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地位极易被削弱。
2.2 信息碎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完整性产生威胁
非线性传播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完整性被破坏。互联网场域信息传播的扩大化使信息传播门槛降低,每一个网民都可以针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个体所处环境、教育背景的差异性,使信息的传播内容和分析往往出现“碎片化”问题。使互联网场域,传播的信息内容真实性有待考证。一些无良媒体和个人为了个人利益对信息的真实性加以曲解。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场域中的传播受到非线性传播“碎片化”问题的影响和干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叙述过程中被剪裁加工,其叙事完整性被破坏,使广大网民接触到不完整不准确的意识形态,影响宣传教育效果,甚至对网民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