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导学模式”的实施与完善

2020-05-28 09:36张淑红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学数学

张淑红

“导学模式”的构想萌发于课改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为主”的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模式”也是一种有效尝试的方法,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标.

一、“导学模式”的完整认识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导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导学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它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2.导学稿的含义.

导学稿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书面资料.它是在教师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情,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导学稿的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准备、导学新知、问题讨论、归纳总结、课外深化、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

3.“导学模式”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课堂导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制订导学稿——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巩固拓展——评价反思.首先是制订导学稿,这是教学成败的前提;其次是学生课前预习,这是有效教学的延伸和保证;第三是组织课堂导学,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第四是课堂巩固及课外拓展,这是有效课堂的落脚点;最后是评价、反思,这是有效课堂的升华和凝聚.

二、“导学模式”的实施是课堂的教学关键和保证

1.正确认识“导”和“学”的关系.

“导”与“学”是教学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导”是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精心设计导学稿,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稿的制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要认真把握课标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巩固练习、延伸拓展等.

3.预习习惯的养成,这是有效课堂的延伸和保证.

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是在一种“边学边教”,甚至是“先教后学”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虽然有时候我们也在强调“预习”,但却缺乏预习的导向性,因此“课前预习”应制度化,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4.丰富课堂导学,这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倾听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其次,生动课堂形式,只有让学生樂于去感性接触,才能激发学生去理性思考.

5.重视评价和反思,这是有效课堂的升华.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开展互评,通过互评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其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导学中要重视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导学模式”的完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导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两年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让我们在实践中多了一些思索,在思考中去完善.

导学稿的质量是有效课堂的前提,需要教师精心编制,对题目精选、精编、精讲,并不断创新.单靠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对于“导学模式”的实施,如何将原有的课堂与现编的导学稿有效结合,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研讨中的一个难题.

总之,导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导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思考欲望也将得到提升.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的重点课题《初中数学单元导学式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B18031212.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