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海
大家都非常熟悉马三立,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但马三立也有害怕的事。他说我一生中最怕的事,就是“怕对不起观众”。所以他在节目前面的“垫话”,经常说:“要对得起观众。”
在这问题上,马三立有三个特点。第一,他反对人家说:“我是你的‘追星族。”他认为作为演员,应当把观众当“星”,自己永远是“追观众一族”的人。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相声演员要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就要不断锤炼技艺。在相声界有一句话,叫“学十年、火十年、回十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人只能火一阵子,却不能火一辈子。可是马三立却越老越红,红得发紫。原因就是他不断地适应、追求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地锤炼技艺,提高自己。
第二,和观众交朋友,交能提意见的朋友。因为有一部分观众,在马三立演出时场场必到,他跟这样的人交朋友,目的有两个:一是你经常听我的相声,我就要适应你的要求,常演常新。所以,我们听马三立的同一个节目,每次使得“包袱”都不一样,观众没有在台下“刨活儿”的,想“刨”马三立的“活”,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目的是常来的观众就坐在台下的观众之中,通过他们听台下的议论,尤其是听不足。当演新节目时,更是要拜托他们:“我新上的一个节目,你们给我听听下边的反映,哪儿不行?哪点儿需要提高?”之后对观众的意见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节目进行整改。
第三,尊重观众。观众朋友家里的婚丧嫁娶他都去,像我们所知道的有丛五爷、李二爷、赵四爷等等,这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大款,也没有当官的。到了晚年他自己动不了了,就让小儿子马志良去:“你赶紧到丛四爷家去,他生日到了,替我去祝寿!”
有一位李二爷,他对马三立说:“你演出时,如果看不见我在台下了,就证明我死了。”当李二爷故去的时候,马三立就地长哭,留下了一句话:“古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今有马三立长跪大哭谢知音。”
我以为,现在的演员都应该进行深思,不要认为有名气了就忘乎所以,凌驾于观众之上。应该向老一辈艺术家那样,摆正演员与观众的位置,尊重观众,心系观众,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应该学习马三立大师对观众的这种感情,这种境界,这种跟观众的融洽关系。
还有一次,馬三立坐出租车去会友,一下出租车便让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给围住了。他们喊:“马爷爷!马爷爷给我们签个名吧!”马三立说:“好!没问题!”马三立不但挨个给签名,而且还耐心地给每个孩子都签上一句鼓励的话。陪同他的义子赵广志怕马老太累,就劝孩子们:“马爷爷太累了,还有事,不签了!”马三立拦住他说:“别让孩子们失望,我签,不累!”最后,学校的老师跑出来,拦住还要围上来的学生,这才解了围。
您想,马三立这样热爱观众,观众能不热爱他吗?另外,我们也不要小瞧观众让你签名这件事,因为给观众签名是什么态度,决定着演员的修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