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20-05-28 09:37李嘉玮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几点思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坚持矛盾分析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方法;把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久遵循。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的价值在于不断为实践提供正确行动指南,在反复实践中继续对理论进行创新和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下,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的基础上作出的崭新实践,这一实践包含了深刻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逻辑起点、有力支撑、根本方法和长久遵循。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观点,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决定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这一理念化为具体行动,到推动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合作取得重大成效,再到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产党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些无不体现中国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努力为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外交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依旧将和平发展作为主题,不断拓宽外交领域、深化外交层次、提升外交水平。和平不仅是我国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梦想,更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并将其推入纵深发展的必要條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多的历史,中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道路,特别是当今发展进入关键期,中国必须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又要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在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于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去认识事物,承认联系具有普遍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一样,同样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于世界之外。今天,经济全球化所带动的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社会化发展,愈发将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利益交织、休戚与共、共生共存的有机体。例如2008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的次贷危机不仅导致美国国内数家大公司濒临破产、国家经济萎靡不振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严重影响,危机也迅速波及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这场危机再次体现出不论人们生活在哪个国家,遵守哪种制度,遵从哪种文化,我们都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得好与坏都不再只是关系到本国自身的问题。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在国家发展的各项实践中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大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高举多边主义这一旗帜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安全格局、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想指引的“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和平方式突破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至今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指明了新方向,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三、坚持矛盾分析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也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不仅要看到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当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国家间更是存在着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诸多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承认彼此间的差异,以尊重彼此利益为基础的前提下寻求彼此间的同一,避免将原本非对抗性性的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的矛盾。因此,想要达到真正的共同体就必须秉持“和而不同”的社会治理理念,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坚决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谋取自身发展道路,努力将国家间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化为良性竞争最终促进彼此间实现长效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根本正是以寻求所有民族、国家利益最大公约数为目标,以谋求人类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这一共同体是名副其实的共同体,依赖其每一个成员,也维护其每一个成员。

除此之外,中国必须承认在国家间深化合作的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同时,难免会发生由利益相争引起的磕磕碰碰,中国不仅应当妥善处理这些次要矛盾,更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分歧和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与日益增多的不稳定因素和挑战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世界各国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积极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的全球治理中来,以世界的大和平保障国家和地区的小和平,以世界的大发展带动国家和地区的小发展,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四、把握认识與实践的辩证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久遵循

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论断明确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从哲学上讲,这就是认识、实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最初作为理念被提出再到作为实践被不断推进,今后还将面临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把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破解难题、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久遵循。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到今天,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与誓言。从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到“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始终是和平发展的建设者;从1990年开始派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近60载从未间断派驻援外医疗队,中国始终是实现共同安全的维护者;从“一带一路”的建设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中国始终是合作共赢的践行者;从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始终是交流互鉴的主动者;从坚定支持和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将生态建设加入“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国始终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拥护者……这些诸多的实践都证明了中国在走向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同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的誓言,中国也将持续不断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今天,不少国家已经乘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接受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治理模式与经验,但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面对这样的猜忌和指责,中国这只已经觉醒的,但又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作出更加辉煌的中国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

[5]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5-15.

[6] 陈兰英,韩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6).

[7] 吴家华.唯物辩证法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方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8).

[8] 崔丽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探微[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11).

【作者简介】

李嘉玮(1991—)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任职于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