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制约因素 破解思路
近年来,我国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鼓励通过提升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在这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各行各业都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在此环境下,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首要任务,但受到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影响,二者融合的速度有待提升,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缺少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工业化水平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尤其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我国诸多产业都处于落后的位置,其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等。在生产的过程中,我国虽然也会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高新的设备,但多数都是进口而来,缺少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设备。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产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从专利发明的角度看,我国普遍申请国外的专利发明,尤其在通信技术方面,国内的创新能力更加需要提升。目前,我国正处于技术空心化、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阶段,整个行业都需要面对这两个问题,并且影响十分巨大。
(二)缺少复合型人才
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化和工业化技术方面的配合,还需要产品设计、软件工程、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协调配合,这是一项比较复杂且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工程,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不仅要掌握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技术方法,应该具有创新、合作等意识和能力。但从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许多高校毕业生并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产学研和趋于形式化,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进而造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中的信息技术员工所占比例都非常低,甚至不足1%,更不要说是掌握技术、管理等多项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缺少统一的通信标准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加强对数据的控制与应用。目前虽然有很多企业可以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但集中应用的水平较低,还有待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十分重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可知,在融合到某一阶段时,行业、企业、企业内容之间都应该建立有效的协同集成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融入到设计、采购、服务等多个环节之中,确保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也能增加生产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通信标准并不统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造成企业、行业之间的对接难度较大,进而影响量化融合的效率。所以,要强化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标准,为两化融合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一)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基
现如今,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加深对全球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要调整国内的需求结构,积极构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经济结构能够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信息化的发展基础上,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新的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环节之中,包括生产、销售、管理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面融合,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和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行业的发展战略也可以随之改进和升级。
(二)培养技术创新能力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要加强技术的把控和应用,积极进行知识和技术上的创新,使国内企业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针对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应该从构建创新体系入手,鼓励自主创新。在政策方面,要强化司法保护,为创新创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为了给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应该先着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应该优化知识产权审判管辖布局,發挥各个省会城市的带头作用,建立协同发展区内的知识产权和司法协作机制。应该建立完善的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协调保护机制,使知识产权更加深入人心,确保各个审判程序相互协调。为了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还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事实调查体系,提升产权审判的智能化水平,构建技术调查、鉴定、咨询、陪审、专家证五位一体的调查体系,通过完善的司法体系,为技术创新、自主产权研发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人才培养入手,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能力方面,应该加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主要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以国家重大科研产业项目、发展计划等为基础,规划知识产权运营策略,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现代人才。要倡导建立知识管理、投资经营、技术转化、技术转移等功能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承接模式,鼓励高校发挥带头作用,构建运营专利池,提升我国知识和技术水平,为两化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以此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要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进行深度的融合,优化工业企业结构,使企业向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省内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之间相互汲取成功经验,并且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例如,2020年2月10日,遂宁和潼南签订了“1+N”系列合作协议,明确了遂潼合作的发展方向,其将开展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7类内容的一体化,协议事项共有38条。通过协议,促进遂潼一体化的发展,破解合作发展难题,共同创建遂潼新区。
综上所述,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就要明确制约两化融合的各项因素,根据各个制约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要加强知识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合作。
参考文献
[1]胡筱娥,王天生.高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探析[J].广西教育,2019(3).
[2]王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煤矿中的应用[C]//第28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9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
[3]王浩澂.柳州市物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8(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