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人茶事

2020-05-28 02:28周华诚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茶庄龙井茶龙井

周华诚

3月25日,杭州梅家坞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徐昱/ 摄)

杭州的春天,一定要有一杯茶。

今年春天的杭州茶事,也应当在其中写上一笔——因为疫情影响,采茶工都是特意安排车辆去外地接来的。譬如龙井村就安排了64辆大巴,从各地接来1593名采茶工。为让采茶工有地方住宿,村民除家中辟出专门房间,龙井村还搭建近二十个集装箱住宅,作为他们的休息场所。

在龙井茶园里,采茶工们一排排戴着口罩,双手翻飞采茶,也是百年来没有过的风景。

皖南茶人方冠三

90年前的清明时节。山岚萦绕,雨意空濛,穿长袍马褂的茶叶商人方冠三,行走在龙井村泥泞的山路上。伙计肩上,是刚从当地茶农那儿收来的明前新茶。

沉沉籮筐里的新茶,不消几日,就会寄到千里之外的北平去了。

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村、双峰村等地,采茶的、炒茶的、喝茶的、买茶卖茶的,年年这个时节都热热闹闹,茶事纷纷,茶香飘荡。

方冠三是城里“方正大茶庄”的老板。安徽人,茶叶生意做得好。明前龙井,量少价高,方老板怎肯错过?

收茶持续了半个月,方老板收获不小。4月4 日至18 日,共收购龙井村“戚龙章”茶行的“狮”字茶叶4408 两(合约137.75 公斤),“本山”茶6181 两(约193.15公斤), 共计大洋2281元6角4分5厘。这些钱,于5月12日全额付清。

几年前,笔者在杭州的收藏家章胜贤的家里采访时,见到“方正大”茶庄75册旧账本。方正大茶庄,是民国时期杭州最大的三家茶号之一,开在羊坝头。另外两家,分别是“汪裕泰”和“翁隆盛”。这些旧账本,从1929年记到1936 年,正好是方正大茶庄的鼎盛时期。

作家王旭烽在她的小说“茶人三部曲”之《南方有嘉木》中提到方冠三的名字。她说,“从徽州穷乡僻壤出来的小学徒,到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这部发家史,说起来,也不知有多少故事呢。”

确实如此。随着多年经营的积累,以及徽商自古以来克勤克俭的品质,“方正大”于1930年在当时杭州最繁华地段羊坝头大街的拐角,造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五层洋房,与高义泰绸缎庄遥遥相对。“方正大”也成了杭城屈指可数的著名茶庄之一。

“方正大”不仅做龙井茶的门市销售,还做邮售、厂商批发等业务,在广东、香港都设有办事处。生意往来客户遍及各省、市及港、澳、海外各地,每年吞吐的茶叶数以万斤计。茶庄信誉好,经济实力雄厚,茶庄发行的“庄洋”还能够在较大范围流通。

抗日战争爆发后,茶叶生意一落千丈。1937年12月,杭州沦陷,方冠三携家眷带着细软财物,从水路逃难,回皖南老家。途中遭抢劫,装有多年积蓄的皮箱细软下落不明。遭此重创,方冠三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老龙井上煮桑芽

赏西湖、坐茶室、饮龙井、吃藕粉,被生活美学家梁实秋总结为“四美”。他在《喝茶》一文中说:“……近处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

平湖秋月,现在依然是赏湖景佳处,一杯龙井,茶烟袅袅之中,远山黛影,水波淼淼,使人荣辱皆忘。平湖秋月正对的一处小楼,也是喝茶的好地方。

1916年8月,孙中山从上海到杭州,到江干区的一家茶叶店饮了龙井茶,后又登上六和塔,俯视钱塘江。接着,再去虎跑掬泉品龙井茶。龙井茶的清香与甘醇,让孙中山留下深刻印象,说龙井茶“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

郁达夫平生也嗜茶,最钟情者也是龙井。“涌金门外临湖的颐园三雅园的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坐客常常挤满。而三雅园的陈设,实在也精雅绝伦,四时有鲜花的摆设,墙上门上,各有咏西湖的诗词屏幅联语等贴的贴挂的挂在那里。而且还有小吃,如煮空的豆腐干、白莲藕粉等,又是价廉物美的消闲食品。”

杭州产茶,初见于南北朝时期,相传是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之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

郁达夫一生酷爱西湖山水,写下诸多赞美西湖的诗文,其中有一首诗,《登杭州南高峰》有句:“病肺年来惯出家,老龙井上煮桑芽。”

1932年秋天,郁达夫又到杭州养病,住在湖滨沧州旅馆,他在《沧州日记》中写道:“上翁家山,在老龙井旁喝茶三碗,买龙井茶叶,桑芽等两元,只一小包而已。又上南高峰走了一圈,下来出四眼井,坐黄包车回旅馆,人疲乏极了,但余兴尚未衰也。”

翁家山是龙井茶的核心产区。此地种茶制茶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朝正德年间。西湖龙井又以狮峰为上品,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翁家山村的整片茶园出的就是狮峰龙井。

乾隆闻香留茶诗

再往前说。清朝的袁枚,杭州人,一生尝尽好茶,很推崇龙井茶。他追求喝茶的境界是,“七碗生风,一杯忘世。”又说龙井,“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冢,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龙井茶的清鲜,引得乾隆爷也闻香下马。传说他骑马到狮子峰下胡公庙前的石桥边,勒缰下马,在溪边的一块茶地上采撷茶叶。后来大家就把乾隆采过的茶地圈起来,称为“御茶”,共有一十八棵,人称“十八棵御茶”,到现在都有,年年人争睹之。

其实那十八棵御茶,并不见得有何可观之处;倒是乾隆到此采风之后,留下两首诗。他写的诗数量太多了,作为资料来检索倒无不可,姑且读一读这首《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团凤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都去看采茶做茶,也品饮龙井,每次都留下了茶诗。

龙井茶配虎跑水

西湖龙井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杭州产茶,初见于南北朝时期,相传是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之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

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提到:“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当时,西湖产茶基本集中在天竺、灵隐一带,僧人在寺旁开山种茶,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也用来招待香客。

不过唐代的人喝茶,跟今人不同,那时都是采用“煎茶”之法,即在水二沸时,下茶末,三沸时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然后连茶带汤,一并饮用。

到了宋代,人们创造了“点茶”的喝法,把茶饼碾成末,用茶盏饮茶。明朝,烦琐的煮茶、点茶被撮泡法取代。于是,茶与水的品质就更加讲究了。明代文人高濂就指出,龙井茶配虎跑水,乃西湖双绝。今日仍有不少杭州人在清晨开汽车、骑小电驴、骑自行车、步行挑担,以种种方式前往虎跑泉取水,蔚为壮观。

猜你喜欢
茶庄龙井茶龙井
封面作品
清闲
晋商渠氏长盛川考略
天价春茶
杭州龙井茶园
龙井茶
龙井问茶,最美江南四月天
鸿德茶庄
茶庄里面开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