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推进数字政府发展

2020-05-28 02:28董仁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战疫政务数字化

董仁

2019年7月10日,广东省数字广东公司推出“粤省事”小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卢汉欣/ 摄)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介入到经济生活、社会运转和城市治理之中。

信息化浪潮下,“数字政府”应运而生,数字化成为一个政府、一座城市迈向智能化时代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多地政府在移动民生服务平台建设上成效显著,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数字政府和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更是给了数字政府建设一个“加速度”,通过全民抗“疫”的检验和锤炼,不断提升政府数字化的系统性和精细化水平。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较2018年底增长76.3%,已占到网民整体数量的76.8%。

在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屡屡被提及的当下,数字政府的加速跑才刚刚开始。

随着“互联网+ 政务服务”这一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数字政府建设在不断加速。

“新物种”健康码

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出示使用。疫情期间,健康码成为出行标配,实现一次申报,多场景通用。

作为疫情期间被“赶制”出来的产品,健康码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升级的新方案,也成为科技公司依托新基建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并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健康码的设计来源于腾讯产品经理从微信群聊天的一个“灵感”。2月1日,腾讯政务团队的产品经理胡敏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张照片,是朋友所住小区新发放的纸质版出入证。她立马意识到:这样一个小场景可以变成更加通用的大场景,从社区到交通卡口。

3天后,腾讯健康码的产品雏形开始成形;一周后的2月9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健康码”的城市。截至4月28日,腾讯健康码覆盖了中国近10亿人口,访问量近200亿,累计亮码人次超过60亿,成为全国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覆盖北京、上海、黑龙江、广东、湖北、四川、重庆、河北等20多个省份的近400个市县。

健康码的意义不只是疫情登记。除了基本的数据管理之外,它正在打通上层信息的互通体系,用户通过健康码进行登记、注册、填报信息,同时利用腾讯防疫小程序进行发热地图、口罩预约、防范知识等疫情信息的查询,进而形成疫情之下个人的完整防御体系。

在健康码上线前,腾讯疫情微应急平台已在紧张开发中。1月26日,腾讯云业务部门就接到了广深定制小程序的诉求——3日内完成防疫小程序的开发及上线。

起初,腾讯云政务部门动员了三分之一的员工,只针对几个需求做开发。后来却发现防疫小程序的需求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不再是单个团队能够覆盖的体量。两日之后,腾讯云已经动员了超过200人参与紧急开发。

各地政府的需求像雪片一样递进来。至此,由各地政府牵头,腾讯负责协调,开发者负责开发的抗疫小程序统一战线就此形成,在中國各个省市展开接力赛。

数据显示,1月疫情暴发以来,腾讯共上线了6个部委级疫情微应急平台、21个省级疫情微应急平台和73个市级疫情微应急平台;疫情初期,共有7个城市上线口罩预约服务,为群众缓解抗疫物资紧张的难题。

疫情带来的方方面面需求是对政府智慧服务能力的一次深度考验。而细分化的微应急小程序正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深入到疫情之下的每一个场景,充当起“守门员”的最佳控场角色。在疫情缓解后,各地的政务服务小程序也凭借数字化的模式对社区、对城市进行智慧化管理和协同,进而建立起数字化的新型防御边界。

一个案例是,早在2月8日,在腾讯云的助力下,“武汉战疫”小程序就已经正式上线。而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武汉战疫”小程序又新增了“热点区域人流量”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人流量,避开人多区域,合理制定出游计划。

从数字广东到WeCity

防控新冠肺炎是迄今为止中国科技力量参与度最高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趋势之下,数字化已然成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必修课,但对于腾讯等公司来说,疫情并不是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开始。

一位防疫人员手持腾讯云技术支持的微信小程序“深i您”二维码

自2015年起,腾讯云就开始布局政务云市场,并相继推出警务云、政务云、工业云、税收云、气象云等不同类型细分服务。

在整体政务平台的建设上,腾讯最先服务的对象是广东省。2017年,腾讯接下了数字广东的建设任务。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正式吹响数字政府建设的“号角”。

数字广东是腾讯政务云乃至广东省数字改革的“一号工程”。它改变了过去传统政务信息化的模式,广东省所有省直属部门信息中心的成建制得以转变,政府做管理的事,数字广东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实现管运分离。

一年多下来,广东的全国省级政府网上能力从2016年的全国第九提升到了2018年的全国第一。

截至今年4月,数字广东的“粤省事”平台实名注册用户数超3000万,已成为国内用户群体规模最大、业务集成度最高、应用便利度最高、用户活跃度最高的移动政务服务应用。

不仅如此,“粤省事”在疫情期间不断响应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需求,从“入粤健康登记”开始,逐步演化为“粤康码”应用、精准支持复工复产、“护林码”(清明祭扫)等疫情全周期防控服务。作为中国数字政务的先锋,广东省已经证明了数字政府的必要性和先进性。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数字政府建设在不断加速。

7月16日,“WeCity未来城市”正式作为腾讯云全新的政务业务品牌对外发布。而腾讯云成功中标的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则成为“WeCity未来城市”首个落地项目正式下水。

“WeCity未来城市”的底层是腾讯云的基础产品和能力,通过三大中台(应用中台,数据中台,人工智能中台),支撑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产业互联这四种解决方案,而最上层则是各类“微距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微端工具,实现对C端用户的触达。

和“城市大脑”不同,满足人的需求,让城市里的企业和个人有实实在在的感知——这是腾讯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的关键点。这意味着要在平台基础之上把更多的应用能力放上去。“让城市的每个居民有感觉、有认知,城市出行方便了,车不堵了,空气变好了,政府提供的治理环境更加和谐和安全。”腾讯政务云副总裁王景田说。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助力数字政府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次疫情也成了腾讯政务云的一场加速跑,面对疫情“壓测”,可以快速集结力量完成平台的开发,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普适工具让人们快速用起来。

2月29日,世卫组织在中国考察报告中称赞,“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世卫考察组在为期9天行程中,腾讯是世卫组织在华考察全程中去过的唯一一家科技企业,调研的正是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大数据防控疫情。

以云计算为支点

数字政府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涵盖软硬件、云服务、网络设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产品形态,有政务云、大数据、不同层级和区域政府的行政审批、不同部门政务服务(如税务、司法、警务、应急、医保等)的信息化。

随着政府数字化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政务“用云量”大幅增长。抛开各地的管理制度不同,需要打通各省脉络外,海量级的用户共用一个系统本身就是对云和带宽资源的一个挑战。

诸多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得以实现,要归功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意味着一种新的 “生产力”。其中,腾讯云是先锋队之一。

2010年,腾讯开始实行开放战略,将腾讯的API、流量、账号体系等开放给合作伙伴,并提供技术支撑。2013年9月,腾讯云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以体系化、专业化的方式,将腾讯多年的技术能力以腾讯云为出口输出给行业和合作伙伴。

如今,腾讯的数据中心遍布全球,在26个地理区域运营着53个可用区,同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能力也在业内领先。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腾讯云为政府、金融、工业、交通、能源、文旅、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9年5月,腾讯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万台,带宽峰值达到100T,成为全球第五家、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带宽峰值突破100T的公司。

健康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全国互通互认的背后,是无数信息流和决策流,“穿透”卫健、民航、铁路、通信等领域和各行政区划,纵横传递、交叉汇聚。

4月9日,腾讯云宣布成立“星星海实验室”,这是腾讯历史上首个硬件工程实验室,也是腾讯云面向产业互联网加速技术自研的重要战略。在此之前,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已经拥有优图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未来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以及7大安全实验室等前沿技术技术实验室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目前已经在服务器、数据中心,以及专有云、数据库、中间件、云存储等云端软件层面,都进行了广泛云计算技术自研战略布局。

在腾讯云强大的高并发支持下,健康码的整个体系始终保持顺利运转。一组数据是,在广东上线的“穗康”小程序,第一天的访问量高达1.7亿。

疫情期间,政府对疫情小程序和健康码的需求,充分体现出政府数字化的进程已经从最早的信息化进一步升级到智能化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IT厂商不同的是,互联网厂商触达客户的能力,以及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成为更重要的因素,也让政府服务进一步升级,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来倒推整个流程的梳理和数据的互通。

“乘风”新基建

后疫情时代,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的治理能力。

2月下旬以来,新基建多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中被提及,中央密集发声,释放出明确的信号。4月21日,发改委再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是新一轮全球科技角力形势下重塑数据竞争力、重构数字经济版图的关键机遇,也是重塑城市空间、功能与价值的重要支点。可以预见,未来的城镇化比拼的将不是疯狂圈地建房子,而是基于新基建如何实现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激活、城市数字竞争力的重构、城市公共服务的吸引力与亲和力锻造以及城市空间价值的解构和重组,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基建是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底座。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智慧城市场景将被5G影响,70%的一二线城市将使用5G技术。而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有力支撑、用户规模显著提升,2020年政府的数字化仍将迎来巨大的窗口期。

与传统基建主要以政府为建设主体不同,社会和企业力量将是新基建的重要参与者。从本次疫情的影响来看,科技公司在信息传播、防控服务、口罩预约、物资援助、复工复产等覆盖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认为,疫情前,数字政府关注的是通过服务形态提升政府常态化的治理水平,而在“后疫情”时代,则需要通过整体的联动和协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面对危机的不可预见性,提升数字化治理的“弹性”。

尽管政府数字化进程加快,但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仍存在,业务系统技术水平、应用领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罗朝亮看来,“未来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将成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新趋势”。在下一阶段,数字政府的整体技术设计也将更加完善,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和支撑,从国家到各省再到各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战疫政务数字化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数字化起舞
战疫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