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促进STAT3磷酸化诱导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

2020-05-28 07:40李志伟周号悦刘湘粤丁小凤胡灵玉
激光生物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充质培养液骨髓

李志伟,周号悦,刘湘粤,何 漪,丁小凤,胡灵玉

(1.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2.湖南省南华生物医药研究所, 长沙 410015; 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长沙 410013)

炎症是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发生的免疫反应,也是人体对外源性入侵的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但炎症对机体的健康会造成伤害。巨噬细胞在炎症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能够吞噬、杀伤和清除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据报道巨噬细胞具有消退炎症、修复组织等功能[1]。巨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周围微环境相关,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微生物等可以导致巨噬细胞向不同的方向极化,从而发挥不同的功能[2]。巨噬细胞的M1型和M2型表型已被公认,M1型和M2型两亚型功能相反,M1型能够产生多种促炎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而M2型巨噬细胞则产生多种抑炎因子来缓解炎症[3]。巨噬细胞存在一系列连续的功能状态,M1型和M2型是连续状态的两个极端,在不同条件下,这两种极端可以相互转化[4]。Nahrendor等[5]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巨噬细胞的M1/M2表型会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从骨髓中提取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等多种组织细胞,同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与再生的能力[6]。它主要来源于脐带、脂肪、骨髓等[7]。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对机体中的免疫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8,9]。有研究证实,MSCs主要通过影响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炎性因子分泌来进行免疫调控[10,11],但是其免疫调控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探究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是否能促进巨噬细胞向分泌抑炎因子的M2型极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利用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culture medium,BMSC-CM)处理M1型巨噬细胞Raw264.7,探究BMSC-CM对巨噬细胞Raw264.7表型极化的影响以及其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周龄C57BL/6小鼠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公司。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养基、DMEM/F12[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nutrient mixture F-12(Ham)]培养基、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胰酶、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均来自Gibco公司(Gibco,US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来自Sigma-Aldrich公司(Sigma-Aldrich,USA)。RNA提取试剂Trizol(Takara,Japan),反转录试剂盒GoScriptTM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Promega,USA),氯仿(泸试试剂,上海),异丙醇和乙醇来自恒兴试剂公司(恒兴试剂,天津),1.1×T3 Super PCR Mix试剂、琼脂糖和引物均购自擎科生物公司(擎科生物,北京)。细胞裂解液RIPA试剂(碧云天,上海),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和蛋白质定量BCA试剂盒来自生工生物公司(生工生物,上海)。蛋白免疫印迹所用的抗体包括:anti-STAT3 兔单克隆抗体(生工试剂,上海);anti-tubulin兔单克隆抗体(Sigma-Aldrich,USA);anti-p-STAT3兔单克隆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U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二抗(Abmart,UAS);化学发光ECL试剂(Advansta,USA)。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参考Zhu等[12]的方法,稍有改进。选取雌雄不限的3周龄C57BL/6小鼠,颈 椎脱臼法处死;用75%酒精浸泡处死的小鼠1 min,取小鼠股骨和胫骨放置在盛有预冷的PBS的培养皿中,用PBS清洗股骨与胫骨2次,洗去附着在上面的小块的肌肉组织;将股骨与胫骨的两侧骨端剪去,用1 mL的注射器吸入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从股骨或胫骨的一侧打出至培养皿中,重复冲洗直至股骨或胫骨发白;收集冲洗的培养液,3 048 r/min离心5 min,弃掉上清液,用含10%FBS的DMEM/F12培养液重悬,放置在37 ℃、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此后每间隔8 h,更换培养液,此步骤重复3次,此步骤是将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等悬浮的细胞去除得到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至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进行传代。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BMSC-CM)的制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2、3代,当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使用DMEM培养液培养,24 h后吸取培养液,16 697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 ℃,细胞常规传代。

1.4 Raw264.7细胞的培养及处理

Raw264.7细胞为本实验室冻存,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常规传代培养。试验分为DMEM培养组(DMEM组)、BMSC-CM培养组(BMSC-CM组)、LPS刺激DMEM培养组(LPS+DMEM组)、LPS刺激BMSC-CM培养组(LPS+BMSC-CM组)。当Raw264.7细胞融合至50%时,DMEM组和BMSC-CM组常规换液,LPS+DMEM组和LPS+BMSC-CM组更换添加1 μg/mL LPS的DMEM培养液培养;12 h后,DMEM组和LPS+DMEM组更换DMEM培养液培养,BMSC-CM组和LPS+BMSC-CM组更换含50%BMSC-CM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48 h,提取总RNA进行半定量PCR,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蛋白质印迹试验。

1.5 RNA提取以及半定量PCR

按1.4的步骤处理的Raw264.7细胞,采用Trizol试剂提取各组的RNA。首先将各组细胞用PBS清洗1遍,再加入1 mL Trizol裂解细胞,加入250 μL氯仿后充分震荡并静置5 min;4 ℃、11 807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加入350 μL异丙醇,室温静置10 min后,在4 ℃下11 807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并用1 mL预冷的75%乙醇充分洗涤沉淀,离心去掉乙醇;待乙醇挥发后,用RNase free水溶解RNA,测定在260和280 nm的吸光值(A),以A260/A280确定RNA浓度,比值在1.8~2.0内。按照GoScriptTM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链,以2 μg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反应体系为:20 μL,扩增程序为25 ℃,5 min;42 ℃,1 h;70 ℃,15 min。得到的cDNA用灭菌水稀释5倍作为半定量PCR的模板。使用1.1×T3 Super PCR Mix试剂进行半定量PCR,半定量PCR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8 ℃ 5 min;PCR反应98 ℃ 30 s,60 ℃ 30 s,72 ℃ 10 s,共28个循环。最后取20 μL PCR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小鼠GAPDH(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作为内参,计算样品的mRNA相对表达量。PCR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PCR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 for PCR

1.6 蛋白提取及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

按1.4的步骤处理的Raw264.7细胞,去掉细胞培养液,收集用胰蛋白酶消化后的细胞,用PBS清洗3次,加入RIPA试剂提取总蛋白,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加入蛋白上样缓冲液后105 ℃变性10 min,制备12%聚丙烯酰胺胶,取40 μg蛋白上样电泳。湿法电转移80 min,5%脱脂牛奶TBST封闭后,孵育稀释的一抗:anti-tubulin兔单克隆抗体(1∶5 000)、anti-STAT3 兔单克隆抗体(1∶500)、anti-p-STAT3兔单克隆抗体(1∶1 000),4 ℃轻微摇晃过夜,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室温孵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二抗(1∶5 000)1 h,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加入ECL试剂显影。

1.7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tudent’st-test检测。误差线表示3个独立的平均值的标准差,*P<0.05;**P<0.01;***P<0.001;****P<0.000 1。

2 结果与分析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形态学观察

重悬细胞培养24 h对细胞进行换液后,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多数细胞呈圆形,部分呈不规则形状;培养至第4 d时,显微镜视野下细胞之间间隙较宽,细胞摊开伸出伪足向梭形形状生长;培养至第7 d时,细胞大多数呈梭形,且细胞开始聚集;培养至第10 d时,细胞呈梭形且形态均一,细胞聚集呈漩涡状。第一代细胞细长呈长梭形,胞体小,并且伪足较少;第五代和第十代的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伪足数量和第一代比较无明显变化,细胞均呈梭形,汇合时呈漩涡状,细胞活力高,增殖速度较快。

图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时期细胞形态(比例尺1∶400 μm,×10)Fig.1 Cell morphology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t various stages (scale 1∶400 μm,×10)(a)24 h;(b)第4天;(c)第7天;(d)第一代;(e)第五代;(f)第十代(a)24 h;(b)4 d;(c)7 d;(d)The first generation;(e)The fifth generation;(f)The tenth generation

2.2 MSC-CM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相关标记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根据文献报道,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的分型可以通过检测相关标志因子的表达来区分,M1型的促炎因子TNF-α和INOS表达较高,而M2型的抑炎因子精氨酸1(arginase 1,A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较高[13]。如图2所示,MSC-CM组和LPS+MSC-CM组M1型的相关标记分子TNF-α和INOSmRNA表达比DMEM组和LPS+DMEM组明显下降,而且这两组M2型的相关标记分子ARG-1和TGF-β1mRNA表达比DMEM组和LPS+DMEM组明显上升。从检测标志基因mRNA水平上可以说明,LPS组巨噬细胞处于M1型状态,而MSC-CM处理的Raw264.7细胞由M1型向M2型状态极化。

图2 M1型和M2型相关标志因子mRNA表达水平Fig.2 M1 and M2 related marker factor mRNA expression levels(a)半定量PCR检测TNF-α, INOS, ARG-1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b)对a图的数据统计分析。星号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 P<0.001)(a)Detection of TNF-α, INOS, ARG-1 and TGF-β1 mRNA expression levels by semi-quantitative PCR;(b)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the Fig.a. The asterisks indica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P<0.01,*** P<0.001)

2.3 MSC-CM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10 mRNA水平以及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

由2.2的结果可以发现MSC-CM可以诱导Raw264.7向M2型极化的现象,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的具体分子机制。查阅文献得知M2型巨噬细胞可高分泌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14,15],因此推测可能与IL-10/STAT3信号通路有关。半定量PCR检测IL-10mRNA水平和Western blot检测p-STAT3和STAT3蛋白水平,结果如图3所示,两组MSC-CM处理的Raw264.7的IL-10mRNA水平相对比其他两组表达明显上升。而p-STAT3蛋白水平的趋势与IL-10mRNA水平趋势一致,使用MSC-CM培养处理的细胞p-STAT3蛋白表达比LPS/DMEM组明显上调,各组的STAT3蛋白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说明,MSC-CM诱导Raw264.7向M2型极化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促进STAT3磷酸化来激活IL-10/STAT3信号通路的进行。

图3 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和 IL-10 mRNA表达水平Fig.3 Detection of STAT3 and p-STAT3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nd IL-10 mRNA expression levels(a)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星号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 P<0.000 1);(b)半定量PCR检测IL-10 mRNA水平。星号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a)Western blotting detects STAT3 and p-STAT3 protein levels. The asterisks indica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 P<0.01,**** P<0.000 1);(b)Semi-quantitative PCR detects IL-10 mRNA levels. The asterisks indica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 P<0.01)

3 讨论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它易获取,增殖能力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6]。因此MSC是细胞治疗中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载体[10]。MSC可以从多种组织中分离出来,比如脐带、脂肪和骨髓,但与其他组织来源获取MSC相比,从骨髓中分离操作相对简单,且易获取大量MSC[6]。小鼠作为模式生物之一,它与人类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从小鼠骨髓中获取MSC是研究BMSC功能性有效的细胞模型。MSC细胞治疗的难度在于如何在体外培养维持MSC活性和干细胞功能性[17]。MSC在出现衰老时,其代谢特征将会改变[18,19]。BMSC衰老过程中的遗传损伤会随之积累,这将减弱干细胞的可用性和功能[20]。因此,BMSC的活性维持和扩增后干细胞功能性保持是研究BMSC的基础。目前文献报道小鼠BMSC大多数是来源4~8周龄小鼠,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干细胞分化能力和活力将会随之发生改变。随着鼠龄增大,其来源的BMSC活力和分化能力将会下降。本研究采用3周龄C57BL/6鼠为试验对象,3周龄的C57BL/6鼠处于刚断奶状态,其发育不齐全,且体型偏小,利用这些特点很容易提取活力强的BMSC。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正常培养BMSC能够扩增至十代,且细胞形态、大小不发生改变,其促进STAT3磷酸化诱导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的生物功能也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可知,通过本研究中提取BMSC的方法能够有效维持BMSC活性以及干细胞功能。

巨噬细胞在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中都存在,被认为其通过清除凋亡细胞和分泌生长因子维持稳态[21]。巨噬细胞具有病原体识别受体,能够有效吞噬病原体并能诱导产生炎性因子参与免疫反应[1,22]。有关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存在一系列连续的功能状态,M1型和M2型是连续状态的两个极端[3]。通常认为M1型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免疫反应中提呈抗原和吞噬病原体,从而引发炎症;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等下调免疫应答,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23]。M1型巨噬细胞表达TNF-α和INOS比M2型明显升高,而M2型巨噬细胞ARG-1的表达水平比M1型显著提高[14,15],因此检测巨噬细胞相关标记可以鉴定巨噬细胞的状态。本研究中利用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检测巨噬细胞TNF-α和INOS标志因子,结果显示TNF-α和INOSmRNA表达上升,表明巨噬细胞处于能够导致炎症发生的M1型,再用BMSC-CM处理巨噬细胞,研究BMSC-CM是否能够抑制炎症,结果表明,使用BMSC-CM处理的巨噬细胞的ARG-1和TGF-β表达上升,表明巨噬细胞处于M2型。

有关文献报道STAT3是调节抗炎因子IL-10的转录因子,在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调控作用[24,25]。STAT3属于STAT家族中一员[26],而JAK-STAT信号通路是由细胞因子调控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免疫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27,28]。研究表明,一类细胞因子可以调控多种JAK激酶,但是细胞因子对STAT家族蛋白的激活具有特异性,例如IL-1选择性激活STAT-1,IL-4特异性激活STAT-6,IL-10特异性激活STAT-3[29]。我们查阅大量文献,最终推测BMSC-CM对Raw264.7向M2型极化可能是通过IL-10/STAT-3通路诱导的。我们半定量PCR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IL-10mRNA水平,结果显示BMSC-CM处理的Raw264.7的IL-10表达上升;根据这一结果,我们检测了各组的p-STAT3蛋白水平,结果显示BMSC-CM可以上调p-STAT3,对STAT3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与之前检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因子结果相对应,因此可以说明BMSC-CM主要是通过激活STAT3磷酸化参与IL-10/STAT3通路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功能。

综上所述,从3周龄C57BL/6鼠的骨髓中分离的BMSC活性较好,而且能够持续十代维持其干细胞功能,提取培养BMSC的上清液处理由LPS诱导的M1型Raw264.7细胞,试验证明,BMSC-CM能够有效缓解炎症的发生,主要是促进STAT3磷酸化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效果。但进一步思考可发现BMSC能够分泌许多类型的细胞因子,具体哪种细胞因子促进STAT3磷酸化暂时还没有得到结论,因此从BMSC分泌的细胞因子中筛选出有效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再体外培养能够大量分泌该种细胞因子的BMSC,这将是一个更有意义、更有趣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充质培养液骨髓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赞美骨髓
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与形态的影响研究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