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与芽胞形成过程的细胞学对比分析

2020-05-28 07:40全梅芳彭金莉何昊城夏立秋丁学知
激光生物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芽胞母细胞显微镜

全梅芳,彭金莉,何昊城, 夏立秋, 丁学知*

(1.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长沙 410013; 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革兰阳性细菌,其主要特征是在菌体形成芽胞的同时,伴随有大量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产生[1]。这种ICPs的高效表达源于它特殊的转录调控模式,且与芽胞形成过程紧密偶联。芽胞形成主要通过顺序激活6个RNA聚合酶 σ 因子,分别为:σA、σH、σF、σE、σG和σK。这些因子在菌体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调控功能,指导芽胞形成相关基因有序而准确的表达[2]。

Bt的芽胞形成过程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极为相似,大致分为以下7个阶段。第一阶段(Stage Ⅰ),与营养体细胞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别;第二阶段(Stage Ⅱ),轴丝和芽胞隔膜开始形成;第三阶段(Stage Ⅲ),前芽胞内卷,游离在母细胞的胞质里,可观察到伴胞晶体;第四阶段(Stage Ⅳ),芽胞外壁逐渐形成;第五阶段(Stage Ⅴ),芽胞内衣沉积形成;第六、七阶段(Stage Ⅵ&Ⅶ),皮层形成,芽胞逐渐成熟,随后,芽胞和伴胞晶体从裂解的母细胞中释放。其中cry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是由σE和σK因子控制,ICPs出现最初始于Stage Ⅲ早期,在Stage Ⅳ至Ⅴ阶段完成其形成过程[3,4]。

Bt 4.0718 菌株为本室选育的一株库斯塔克亚种高毒力菌株,能产生椭圆形芽胞和典型的菱形与方形晶体,对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农业害虫表现出很强的毒杀活性[5,6]。Bt ΔleuB是以Bt 4.0718为出发菌株,对其3-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3-isopropylmalate dehydrogenase)基因leuB实现无痕敲除得到的一株工程菌。Bt ΔleuB在液体LB培养基中生长时无芽胞出现,只产生晶体,这种特殊表型打破了现有认识,即认为Bt的晶体必须伴随芽胞而出现。

FM4-64染料是亲脂性苯乙烯基化合物,能与质膜及细胞器膜结构特异结合后发出红色荧光,可被应用于芽胞杆菌中芽胞形成及母细胞凋亡过程的研究[7-9]。本研究以Bt 4.0718 和Bt ΔleuB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FM4-64染料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体进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下对比观察两株菌芽胞发育与晶体形成的过程,以期从细胞水平上为理解这一类特殊表型发生的机制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与培养基

Bt 4.0718菌株(BacillusthuringiensisCCTCC No.M200016)为本室选育,属于库斯塔克亚种。Bt ΔleuB(CCTCC No.M2019112)是以Bt 4.0718为出发菌株,leuB基因无痕敲除的工程菌。Bt菌株的培养采用LB培养基(NaCl 10 g,tryptone 10 g,yeast extract 5 g,pH7.0,加超纯水定容至1 L,121 ℃灭菌20 min)。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FM4-64(T3166)购自Invitrogen公司。基因组DNA去除以及逆转录反应试剂盒HiScript®II Q RT SuperMix for qPCR(+gDNA wiper)购自Vazyme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qRT-PCR)试剂盒PowerUPTM SYBRTM Green Master Mix购自ABI公司。正置显微镜购自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型号为AXIO SCOPE A1;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购自卡尔-蔡司,型号为LSM 710。

1.3 生长情况分析

将各菌株接种于10 mL LB 液体培养基过夜活化后,按照1%比例分别转接于50 mL LB培养基继续培养,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2 h取样,以新鲜LB作为空白对照,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值,确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

1.4 染色液配置

1 mg FM4-64 染料溶解于0.5 mL DMSO中配备成母液,再用Hank’s平衡盐溶液(8 g/L NaCl,0.4 g/L KCl,1 g/L Glucose,0.06 g/L KH2PO4,0.126 g/L Na2HPO4·12H2O,0.35 g/L NaHCO3)稀释成工作液(25 μg/mL)。

1.5 染色与显微镜观察

染色:收集100 μL菌液,水洗3遍后重悬于200 μL无菌水中;取上述待染菌悬液10 μL,加入FM4-64工作液100 μL混匀,冰上染色1 min。

显微镜制样:取染色后的菌悬液(或未染菌悬液)6 μL滴于洁净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或倒置显微镜)观察。

1.6 总RNA提取与目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活化过夜的Bt菌液按1%的接种量接种于30 mL液体LB培养基,30 ℃培养30 h,12 000 r/min离心3 min,收集0.1 g菌体;总RNA提取使用Trizol试剂;基因组DNA去除、逆转录反应及qRT-PCR反应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引物序列及名称见表1;各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16s rRNA为内参进行归一化处理;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按照2-ΔΔCT标准方法进行。

表1 本研究所用引物Tab.1 Primers used in this study

2 结果与分析

2.1 Bt 4.0718与Bt ΔleuB的生长情况分析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前、中期,Bt 4.0718与Bt ΔleuB两株菌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但从 26 h 开始(稳定期后期),Bt 4.0718由于菌体的迅速裂解,导致培养物的OD600值急剧下降,然而Bt ΔleuB的OD600值始终维持在比较平稳的状态(图1)。

图1 Bt 4.0718和Bt ΔleuB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比较Fig.1 Growth curves of Bt 4.0718 and Bt ΔleuB in LB medium

2.2 相差显微镜观察

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培养至24 h时(稳定期后期),Bt 4.0718 细胞内可见典型的卵圆形芽胞和菱形晶体;同时期的 Bt ΔleuB无芽胞,大部分菌体内可见规则的菱形晶体。Bt 4.0718菌体细胞在48 h 时已完全裂解,芽胞和晶体随之释放;而Bt ΔleuB培养至96 h 时仍未裂解,菌体内包裹的菱形晶体体积进一步增大,有的甚至占据母细胞体积的1/3(图2)。

图2 Bt 4.0718和Bt ΔleuB在LB培养基中相差显微镜观察Fig.2 Observation of Bt 4.0718 and Bt ΔleuB cells in LB medium b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S:芽胞;C:伴胞晶体S:Spores;C:Parasporal crystals

2.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为了探索Bt ΔleuB特殊表型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分别将菌株Bt 4.0718和Bt ΔleuB培养至芽胞期,取不同生长时间点的样品,用FM4-64染料对菌体染色,CLSM观察对比分析两株菌的芽胞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当Bt 4.0718菌株生长到10 h时,少部分细胞开始形成不对称隔膜;14 h时,大部分细胞进入前芽胞内吞阶段;17 h时,芽胞内吞已完成,此时芽胞未能标记上FM4-64,只能观察到活细胞的外部膜状轮廓,相差模式下可见明显的芽胞和晶体;24 h时,进入凋亡阶段,母细胞膜破裂,FM4-64进入母细胞胞质溶胶,与聚集的膜碎片结合,导致细胞的外部轮廓不规则(图3)。

样品Bt ΔleuB的观察结果显示,14~17 h时,菌体逐渐形成不对称隔膜,相差模式下17 h时细胞内已可见明显的菱形晶体;24 h时,部分细胞进入胞吞阶段,隔膜形成期细胞仍然可见,晶体体积进一步增大;31 h时的芽胞发育状态与24 h无明显差别(结果未显示);40 h时,晶体体积达到最大,但仍无芽胞,母细胞尚无裂解迹象。然而CLSM观察发现:红色荧光在细胞内聚集,且显示的细胞外部轮廓不规则,表明大部分母细胞的质膜可能已破裂(图4)。

图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Bt 4.0718菌株的芽胞发育过程以及母细胞裂解情况Fig.3 Analysis of the spo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other cell lysis in Bt 4.0718 by CLSM箭头1:不对称隔膜;箭头2:前芽胞内吞;箭头3:伴胞晶体;箭头4:芽胞Arrow 1:The asymmetric septum;Arrow 2:The process of spore engulfment;Arrow 3:Parasporal crystal;Arrow 4:Spore

图4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Bt ΔleuB菌株的芽胞发育过程以及母细胞裂解情况Fig.4 Analysis of the spo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other cell lysis in Bt ΔleuB by CLSM箭头1:不对称隔膜;箭头2:前芽胞内吞;箭头3:伴胞晶体Arrow 1:The asymmetric septum;Arrow 2:The process of spore engulfment;Arrow 3:Parasporal crystal

2.4 σE、spoIIR和spoIIGA的转录水平分析

晶体蛋白形成依赖于芽胞形成,因为cry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受σE和σK因子控制,它们分别在芽胞形成早期和晚期的母细胞中表达。鉴于Bt ΔleuB菌株的特殊表型,推测其细胞内维持ICPs正常表达的主要为σE。q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Bt 4.0718,Bt ΔleuB中σE和上游信号分子spoIIR以及负责pro-σE切割活化的蛋白酶spoIIGA的转录水平均上升。

图5 两株Bt菌株中spoIIGA、spoIIR和σE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分析。** :P≤0.01 vs Bt 4.0718Fig.5 The relativ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the spoIIGA,spoIIR and σE genes in the two Bt strains. ** :P≤0.01 vs Bt 4.0718

3 讨论

在生长稳定期后期,Bt细胞会逐渐区室化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胞,同时在母细胞内会形成伴胞晶体,这也是Bt区别于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和炭疽芽胞杆菌(Bucilusanthracis)的显著特征,而只产生芽胞或晶体的突变菌株是研究Bt芽胞与晶体关系的重要遗传材料。无晶体突变株的构建方法已非常成熟,编码晶体蛋白的基因大多数位于Bt质粒上,因此多采用质粒消除的方法得到无晶体突变株[10]。只产生晶体的无芽胞突变菌株的构建原理则相对较复杂,这一类工程菌基本上是芽胞形成关键调控因子如spo0A、σE、spoIIID或σK因子的基因缺陷型突变株。其中spo0A或σE因子突变将严重影响芽胞形成依赖型cry基因的转录。Lereclus等[11]将cry3A或受cry3A启动子控制的cry1基因转入spo0A突变株后,能过量表达晶体蛋白且母细胞不裂解,晶体被包裹在细胞内,对解决晶体蛋白的紫外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11]。spoIIID或σk基因缺失突变株基本丧失芽胞形成能力,但依然形成晶体[12,13]。与之相似的是,本研究中的Bt ΔleuB菌株也不能正常产生芽胞,但能形成伴胞晶体。已知Bt ΔleuB中的晶体蛋白编码基因为典型的芽胞依赖型cry基因,因此推断Bt ΔleuB菌株在生长过程中应该能够进入芽胞期,但没能顺利完成芽胞发育过程,而是被阻断于中间某一阶段。

芽胞形成以不对称细胞分裂开始,原来的细胞被双层膜结构的隔膜分成了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室,即前芽胞(较小的区室)和母细胞。在不对称分裂之后,芽胞形成的下一个形态学阶段是母细胞吞噬前芽胞,使前芽胞成为其细胞质中的游离原生质体。接下来位于芽胞核心周围的一系列保护结构被逐渐组装,如皮质层、芽胞衣结构等[2,14,15],最后母细胞经由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裂解后,成熟的芽胞得以释放,其中前芽胞内吞的完成是控制芽胞后期发育成熟的关键事件。CLSM观察结果显示:Bt 4.0718和Bt ΔleuB分别于10 h、14 h左右时开始形成不对称隔膜(Stage Ⅱ);并分别于14 h、24 h左右时开始进入前芽胞内吞阶段(Stage Ⅲ),这表明突变株能顺利进入芽胞形成期,然而相比野生菌Bt 4.0718能完成芽胞发育的整个过程,Bt ΔleuB的芽胞发育可能被阻断于内吞阶段,因此导致该菌株无芽胞产生,但伴胞晶的体形成从细胞不对称分裂期就已开始,且晶体体积较大。

Bt在芽胞发育过程中通过先后激活6个不同的σ因子,使调控芽胞形成基因准确无误地表达。其中σF和σE分别在芽胞形成早期的前芽胞和母细胞中表达,σG和σK分别在芽胞形成晚期的前芽胞和母细胞中表达。细胞完成不对称分裂后不久,激活的σF致使前芽胞分泌信号蛋白spoIIR进入母细胞,一旦接收到来自前芽胞的信号,定位于膜上的pro-σE即被天冬氨酸蛋白酶spoIIGA切割为活化的σE,活化的σE启动母细胞中cry基因的转录[16,17]。qRT-PCR结果显示,Bt ΔleuB中σE、spoIIR和spoIIG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因此,虽然Bt ΔleuB菌株芽胞发育缺陷(被阻滞于胞吞阶段),但晶体蛋白积累并未受到影响,这再次印证了Bravo等[12]的研究结论,单独的σE因子就足以支撑σE、σK依赖型双重叠启动子(Bt Ⅰ+ Bt Ⅱ)cry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另一方面,Bt ΔleuB菌株母细胞不裂解的表型与其芽胞发育缺陷密切相关,中国农科院张杰研究员等[18]研究发现,细胞壁水解酶基因cwlC的转录受σK控制,并且cwlC缺失可完全阻断Bt母细胞的裂解。因此我们推测,Bt ΔleuB菌株中晚期sigma因子σK活性降低或缺失是其母细胞裂解受阻的关键因素。比较有趣的是,与Hosoya等[7]的结果一致,CLSM观察结果发现,24 h时,Bt 4.0718细胞在相差模式下还有完整的细胞形态,但FM4-64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膜已破裂,这表明在Bt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细胞膜破裂是早于细胞壁裂解的生物学事件。并且在Bt ΔleuB菌株中,虽然细胞壁裂解受阻断,但在40 h时,细胞已开启死亡程序(膜破裂)。

选择一株具有特殊表型的Bt突变株及其出发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染料进行细胞发育过程的形态学观察,为研究芽胞发育、晶体形成以及母细胞裂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芽胞母细胞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单细胞分析研究二氧化氯对杀蚊细菌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芽胞的影响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高压热杀菌技术灭活细菌芽胞机理研究进展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