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玲,王锥鑫,戴 招
(1.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51150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
樊振东作为横拍进攻型打法的代表,年轻、努力、有实力、有潜力。在近几年大赛中的表现一直可圈可点,已经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绝对主力之一,他的打法先进,力量足,旋球强,反手回球质量非常高。
林高远近年在技战术水平上升迅速,多次获得比赛冠军,左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球速快,旋转强,技战术使用上依靠反手技术居多,处理关键球能力有待加强。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是指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回接对方发球。球员根据各种经验预测球的落点,以及对方发完球后的进一步行动,对来球的预判和回击必须精准、迅速。接发球技术对比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难度系数最高,最难掌握的技术。接发球的多变性,对制约对手发球质量,对自身控制反攻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届亚运会男单决赛樊振东以总比分4:2战胜林高远,文章通过研究本场决赛樊振东和林高远的接发球技术特点和得分效果,为其他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日后乒乓球接发球技术训练提供方向。
以樊振东和林高远在第十八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使用的接发球技术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等公共资源,搜集、整理有关乒乓球相关论文及著作,了解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整理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技战术的文献,然后进行归纳,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第十八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并记录与接发球技战术有关的数据。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把对方的反手位规定为9号位,如图1,樊振东为正手握拍,林高远为反手握拍,图1以正手握拍为例,把球台分为1号位至9号位,便于记录数据。
设计接发球技术统计表、线路统计表、落点统计表,观看录像,统计樊振东和林高远在男单决赛中技战术的各项指标数据,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
图1 乒乓球球台本文区域划分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对樊振东和林高远每个接发球的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樊振东和林高远接发球技术属性对比、接发球成功率、接发球技术各种技术的使用概率、三条回球线路的回球概率和接发球落点的回球概率。
3.1.1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技术属性对比分析
一般而言,接发球技术分为进攻和控制技术。从表1可知,樊振东接发球时进攻技术使用的概率为59.3%,约占了总数的2/3,而控制技术使用概率为40.7%,约占1/3,由此可见该运动员在接发球时对进攻技术与控制技术的使用双管齐下,相辅相成。林高远接发球技术的进攻技术使用率为96.6%,控制技术仅为3.4%,林高远的接发球以进攻技术为主,几乎很少用控制技术。
3.1.2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成功率对比分析
在表1中可以看到樊振东接发球使用进攻技术时的成功率为82.9%,控制技术的成功率为91.7%,接发球的成功率为86.4%。而林高远分别为77.2%、100%和78%。两者进行对比樊振东的接发球技术相对于林高远更稳定。
作为现今国乒绝对的主力队员,樊振东接发球中进攻和控制技术都占很大比例,在接发球中有一半以上是主动进攻,并且接发球的进攻技术比较稳定,这说明樊振东在比赛中争取主动,赢得比赛的可能性才更大,他的控制技术也占40.7%,也比较稳定,也说明了积极主动并不是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对于每个球都积极主动的进攻,应恰到好处的使用控制技术,使用多种多样的战术。左手横拍的林高远的接发球技术则是以进攻技术为主,很少使用台内控制技术。
表1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技术属性及成功率对比
3.1.3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接发球技术使用特征有拧拉、抢冲、挑打、摆短、劈长等,表2对两名运动员的使用特征进行对比后,发现樊振东最常使用的接发球技术是反手拧拉,其使用率高达42.3%,其次摆短使用率为27.1%,另外劈长和正手抢冲的使用率均为13.6%,表明樊振东正手和反手的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都占一定的比例,接发球技术既具多样性同时又比较全面,没有明显的弱点。林高远的接发球技术基本上均采用反手拧拉和反手拉球,占了93.2%,其他技术仅仅占6.8%,这点可以说明林高远的反手接发球技术娴熟。但是他的正手挑打和劈长使用率为0,摆短和正手抢冲的使用率也很低,这些都是接发球的一些重要技术,建议林高远在比赛中增加控制技术,避免接发球技战术的单一性。樊振东在接发球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台内的小技术来过渡,创造更好的抢攻时机,让自己的接发球和战术变化多样,使对手很难判断。
表2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技术使用特征
接发球线路是指运动员接发球后到对方球台球的的行进线路,接发球线路的灵活变动能够调动对手,让对手难以预先判断来球的线路,压制对手的进攻,寻找更好的进攻时机,线路的多变,战术的运用更多样。
以本方球台为基准,把接发球分为反手位直线、反手位斜线、中直线、正手位直线、正手位斜线。
从表3可以看出,樊振东接发球线路主要采用正手位斜线,使用率为43.1%,正手位直线、中直线紧跟其后,使用率分别为27.5%和23.5%;林高远接发球线路占据主导的是正手位斜线,使用率高达52.2%,除此之外中直线的使用率紧随其后,为19.5%。樊振东在对阵林高远这种反手较强的运动员,接发球到对方反手位占整体线路的不到一半,对方反手位为正手位斜线与反手位直线相加,使用率为47%,说明樊振东是为了限制对方反手位的发挥,用正手位直线和中直线进行辅助;林高远接发球到对手反手位的使用率超过整体的一半,使用率为63.1%,打对手正手位的使用率仅为整体的17.4%,上述数据说明林高远为限制对方正手的发挥,更多的使用正手位斜线和反手位直线。
表3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线路分布表
接发球落点是指球员接发球后落在对方球台的具体位置,控制接发球落点就能够限制对手的进攻,使对手难以预先判断来球的落点,寻找抢攻时机,落点的多样性关系到战术的多样性。
表4结果表明,樊振东接发球落点大多数分布在8、9、5三个位置,接发球落点为短球、半出台球和长球的使用率分别为45.7%,15.2%、25.5%。另外樊振东在比赛中接发球技术采用以长球为主的积极主动进攻与对手打相持,落点主要是在8号和9号两个位置;短球在1号和2号位,采取在台内摆短牵制对手的技术,以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3号位的落点为0,即没有给到对方的反手小三角,说明樊振东非常清楚对手反手的实力,限制对手反手的发挥;林高远在比赛中的接发球落点9号位占比最高,使用率高达35.6%,5号位、6号位和8号位紧随其后,说明林高远的接发球落点主要分布在对手的反手位,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对手正手的发挥,落点在2号位、3号位、4号位的落点都为零,1号位的使用率仅为1.7%,说明林高远接发球很少采用台内控制技术,大部分都采用抢攻,给对手造成压制。
表4 樊振东与林高远接发球落点分布表
从第十八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视频不难看出,樊振东接发球质量整体上比林高远要好,接发球技术多样,线路多变,失误少,还根据对手的具体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并运用多变的接发球方式,衔接多种技战术,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最大可能地放大自己的优势进行得分。
相对于樊振东而言,林高远本场比赛的接发球技术稍显单一,在比赛中无论樊振东的发球落点变化,基本上都用反手拧拉技术,拧回到对手的反手位,林高远的反手拧拉前两局失误较多,第三局开始发挥稳定,扳回两局。但因为接发球技术回球路线和落点单一,让樊振东提前做出预判打相持失分。摆短、劈长使用率太低,想搓球接抢攻的一些控制转进攻的战术没有运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