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燕/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教育厅2003年发布了《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细则》,第20至22 条明确规定: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作为一所以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为职责的地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其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师范生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顺利通过普通话测试,以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自1998年开始,已跨过20 多个春秋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度重视普通话学习与测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师范类毕业生的普通话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在普通话学习与测试工作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较大地影响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及部分师范生的毕业就业等。本课题组以赣州师专为例,对目前师范院校学生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的现状展开调查,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改观现状,使普通话学习与测试取得更大成效。
表1 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18 级各班首次普通话测试情况表
为了客观全面了解目前赣州师专学生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现状,我们于近日利用问卷星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到截止日,共有3446 名在校生参加了问卷填写。我们还调取了赣州师专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关数据,这些数据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了师专学生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的现状。
按照目前赣州师专的课程设置,所有师范生在大学一年级均开设《普通话语音》课,此课程为必修课,由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背景的并获得省级或以上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老师任教。授课时间为一学年,每学期授课时数约为20。
每学期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次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机会。是否参加测试由学生自己决定。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师专学生虽然接受了《普通话语音》课程的专业培训,但普通话测试结果却不容乐观。根据赣州师专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近三年的测试数据,每年总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参加若干次(3次以上)普通话测试之后普通话水平等级依然达不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而且通过首次测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即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师范生人数不多,占参测人数的比率并不高。以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18 级首次普通话测试成绩为例,在接受了差不多一学期的普通话教育之后的首次测试中,考生测试成绩能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人数与参测人数的比率,六个教学班没有一个班突破了50%。具体数据见表一。在网上调查的3446 名受访者中,约有20%的学生普通话测试等级不满足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有近35%的学生要通过2 次及以上普通话测试之后普通话测试等级才能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此次问卷调查反映了这样一个现象:大部分学生主观上是认可普通话学习的意义的,有学好普通话的意愿,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养成。在受访的3446 位在校生中,超过90%的受访者充分认可普通话学习的意义,认为学好普通话对自己的就业及个人成长是有帮助的,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普通话语音》课对于自己提升普通话水平影响是积极的,超过67%的受访者给予学校的普通话课程“好”的评价,68%的受访者充分肯定学校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但在接受《普通话语音》课程教育期间,超过48%的学生不能持续有效地坚持课后练习普通话,及时巩固普通话语音教师教授的正确发音方法,甚至有8%左右的学生从来不会进行课后自主练习。有近11%的学生每天用于练习普通话的时间不到10 分钟。当普通话成绩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后,只有33%左右的学生保持良好的普通话学习习惯,在平常与人交流时坚持按照普通话老师的要求说普通话,只有17%左右的学生每天有意识地安排时间操练普通话,超过82%的学生没有自主练习的习惯,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安排练习普通话的时间。在《普通话语音》课程结束后,仍有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测试等级无法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只有1.8%的学生会去找学校专业的普通话教师寻求帮助,超过70%的学生只是找同学帮忙或自己摸索,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还有近4%的学生平时什么都不干,只是到了测试时间就去测试一下。
目前,我校已建成标准化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有20 个独立的普通话测试机房,学生可以在机房中无任何干扰地完成普通话测试。因为组织学生普通话测试是个系统工作,需要完成报名、信息导入、信息审核、财务收费、安排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学校普通话测试站受现有条件的影响,原则上一学期为每一个年级的学生组织一次普通话测试。这一点学生特别希望能够改进,他们希望多一些测试的机会。
通过普通话测试,学生可以获得客观的分数。国家普通话水平信息管理系统里有学生每一道题的录音记录,有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命题说话题的记录等,这些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地检测诊断学生普通话水平。但目前受管理权限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平台查询到自己的测试总成绩及等级,测试的详细信息学生在查询平台是查询不到的,比如前三题的分数及最后一题的分数。这些可以由学校的普通话信息管理员导出传给学生及任课老师。而学生的任课教师也只能通过学校普通话信息管理员才能取得学生的部分测试数据。对于学生的测试录音,管理员老师目前也无权限批量下载,并且普通话测试员对这些录音做的评价信息管理员老师也无法获取。这些测试录音及分析数据对学生学习和提升普通话,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普通话老师及学生特别希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改观,希望相关平台、管理系统及管理组织能下放更多权限,或通过技术提升实现更多人性化的服务。
学校有些师范生接受了普通话培训与教育,但普通话测试结果依然不理想,有的甚至没有达到认定教师资格的标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基础的影响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原有的语音面貌有较多方言的色彩,原有的发音习惯极大地影响着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发音。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受访的3446 名在校生中,超过59%的学生只接受过村镇一级的托儿所或幼儿园教育,11.98%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幼儿园教育。并且有9.11%的学生是来了师专之后开始学说普通话的。十多年形成的说话习惯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矫正的。
二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学生在课堂或学校中,老师与学校给他们创设了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但他们一旦回到家中,与人交流的语言可能就很快切换成了家乡话,因为他们的父母乡邻基本上都是用方言沟通交流的。而这些都对他们接收规范的普通话学习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在受访的3446 位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的父母经常使用家乡话交流,超过80%的学生的父母与他人交流是使用家乡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要坚持说普通话就比较困难了。就读师专之后,超过50%的学生在家乡都是使用家乡话与他人交流。
普通话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对于客家方言区的师专学生来说,掌握普通话教师教授的科学发音方法并反复练习,是扭转十几年形成的方音发音习惯的重要途径。这都需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操练的良好习惯。
虽然很多师专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说普通话了,但是说到真正规范学习普通话,大部分学生还是到了师专之后才开始从专业的角度去认知并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普通话本身的美好以及普通话老师呈现的专业素养,让很多师专生从心底里接受了它。许多师专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普通话的学习活动中来。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的习惯并未养成,任务机制未建立或成主因。
所谓任务机制,指的是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普通话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明确学生学习及训练普通话的内容、时间、方式方法,以待下节课检查,巩固等,学生根据教师指令严格执行训练任务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受目前条件的限制,教师教学任务重,我校专职普通话语音教师只有六七位,他们承担了我校90%以上师范生的普通话语音课的教学任务,周课时量都超过16 节,学校班级人数也多,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开展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未采用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建立的学习训练任务比较随意,没有针对性,监督检查也跟不上。没有任务机制的趋动,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就比较被动。他们不知道自己普通话发音到底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应该反复操练哪些内容,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习惯的养成。
在3446 份调查问卷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他们每学期可以多一些普通话测试的机会,希望他们测试时反映出的问题能够被专业教师指正并及时反馈给自己。的确,多一些测试机会,学生就多一分通过的希望;能及时获得专业教师对自己普通话发音的指正,对于自己更好地学习与使用普通话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受技术手段的限制,我校普通话测试报名工作还在使用非常传统的人工手动报名的方式。这种报名方式耗时长,信息容易填报错误,有诸多弊端。据我们了解,兄弟学校有不少已经淘汰这种落后的报名方式,直接在教务系统当中报名。借助现代化手段报名省时省力又不容易出错。
目前,有部分普通话教师使用微信、QQ、配音秀等APP,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了解自己学生普通话的发音问题,通过课堂讲解及线上教学及时指正学生的问题。讯飞公司已开发并将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学习系统投入使用了。为了最大化地满足学生需求,我们可以尽早将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学习系统投入运行,让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自己在普通话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实践证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是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在普通话学习与测试中人性化需求的。
普通话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师范院校要立足长远,立足学生实际,以生为本,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科学设置相关课程,提升普通话教师业务水平,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力度,浓厚学校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普通话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