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分年龄段目标与指导策略

2020-05-27 03:45潘瑞琼
成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目标

潘瑞琼

摘 要:学前期是幼儿人际交往认知、情感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人际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设置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目标,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以促进幼儿顺利社会化。通过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教育建议,结合实践教育经验,对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分年龄段目标与指导策略进行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幼儿人际交往;目标;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分为两个子领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其中人际交往子领域有四个子目标,分别是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以及关心尊重他人。

1 四目标间的关系

以上四目标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发展来说缺一不可。

四个目标中第一个亦是最基本的目标为情感目标“愿意与人交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以情感的萌发为基础,体现了社会教育中以情为先的特点。若幼儿不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愉悦,那么即使父母、教师教过幼儿无数次人际交往的方法,幼儿也倾向于不愿进入到人际交往中,倾向于孤身享受自己的世界。所以,对于人际交往发展来说,建立交往的兴趣是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基本目标。

然而,并不是幼儿愿意与人交往就能够得以顺利交往。比如,当幼儿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时,想要同伴的玩具,可能直接指着同伴的玩具直愣愣地看着他表示想要,倘若未使用一定的方法策略,吃到小伙伴的“闭门羹”那就是家常便饭,面对同伴的不理不睬,有的孩子退缩了,开始变得不愿再与人交往,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而有的孩子则会直接抢走自己想要的玩具,通过不恰当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结果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所以,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目标除了愿意与人交往之外,还应关注为幼儿的人际交往提供方法与策略的支持,使其“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通过成人的引导与自身的探索,幼儿开始逐渐建立比较稳固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关系等,但让人感到意外又平常的是,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宁愿牺牲自己的意愿去迎合他人。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些幼儿为了和好朋友在一起,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都选择和好朋友一样的建构区,而她内心最喜欢的却是阅读区。不敢表达自己的期待或是邀请遭到拒绝后一味迎合,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关注幼儿的自尊、自信、自主的自我意识的养成,因为良好的、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幼儿能够真正享受人际交往的快乐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一点经常被教育所忽视,当今社会中,甚至是我们的身边、我们自己还存在着过于“从众”式社会交往。所以,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有助于幼儿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能力目标“关心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目标中的难点。关心尊重他人的前提是,逐渐去自我中心,能够关注自己兼关注他人,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出现一定的亲社会行为。这需要成人的言传身教及悉心指导,关心尊重他人是幼儿人际交往得以维持和良性发展的保障。

2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际交往教育指导要点

2.1 3-4岁

1.重视幼儿人际交往积极情感与能力的获得。

幼儿人际交往的体验直接影响着幼儿人际交往的意愿。家长与教师应充分关心幼儿人际交往的质量,结合具体情境,为其顺利交往提供策略支撑,当人际交往出现冲突时,及时提供建议支撑与协调幼儿间的冲突困境,并促进积极人际交往积极体验的获得。例如:家长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做客,没过多久,孩子们就在玩具房里打了起来,客人想要玩主人手里的玩具,主人不允许,于是双方家长出面批评各自的孩子,聚会不欢而散,因家长忽视了幼儿的交往感受,受到责备的幼儿也没有在交往中获得快乐,可想而知,这种体验会怎样影响幼儿人际交往的兴趣。

2.为幼儿学习基本的交往策略提供支持

应关注到3-4岁幼儿人际交往策略不足,交往中肢体语言运用较多,所以人际交往中,矛盾与冲突较多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常发生,也因为此年龄段幼儿共情能力不足,对他人需求不敏感,所以对于3-4岁幼儿来说,请求、关心、安慰、道歉等关键经验的指导对于幼儿适应社会尤为重要。

3.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在幼儿出现不当人际交往方式如攻击性行为时,成人切勿运用自身的攻击性行为(语言攻击或体罚)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及时分析与反思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身体、心理或环境的综合影响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通过示范、练习、游戏、作品感染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同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2.2 4-5岁

1.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通过提供游戏资源如玩具,扮成某个角色、分享轮流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2.此阶段是同理心教育的良好时机,同理心的发展是幼儿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出现的基础,在此阶段,可先帮助幼儿通过解释自身观点、行为,尝试命名他人情绪、解释他人观点与行为增强同理心,必要时,可通过体验、追忆、作品引入等方法引发幼儿移情。

3.培养幼儿人际冲突问题的解决能力。

此阶段幼儿会出现较高频率的告状行为,家长及教师可对幼儿的分享、轮流、协商等积极社会交往行为进行强化,引导幼儿尝试进行计划、协商、合作与解决冲突,对幼儿出现的嫉妒等消极情绪予以接纳及积极调解,针对本年龄段儿童常出现的告状行为,弄清楚原委,通过选择性的强化或消退,帮助幼儿区别哪些问题应及时告知老师,寻求帮助,哪些问题可以自己協商解决,以促进儿童自主解决冲突,获得可持续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4.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2.3 5-6岁

1.为幼儿创设与他人互动的环境,鼓励深度交往。

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活动进行观察,引导儿童关注多方主体的需要,创造合作互助的环境。鼓励幼儿一同制定计划、游戏与回顾,同时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等方式提高交往质量。

2.给予幼儿自由的交往时间与空间,做幼儿交往的支持者。

要注意的是切勿轻易打断幼儿的交往并评判幼儿的行为,如若需要为攻击性或退缩性幼儿提供帮助,可使用角色渗透或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调整交往行为,讨论与探索适宜的人际交往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鼓励幼儿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在幼儿甚至是成人的交往中,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附和跟随他人的事例不在少数。家长及教师应帮助幼儿认识到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敢于与他人不同,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由。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目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将梦想变成目标,改变你的一生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