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静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借助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但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行动中,仍然是一大难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意义和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状况,同时也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状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突破传统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并且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但仍然有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未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创新性等思维的培养,造成學生长期处于机械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素质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思想层面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行动方面落实教学计划。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意义
当学生具备了自主性学习思维之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积极思考问题,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学生也会从被动学习状态下解脱出来,开始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够顺利进行,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这对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生本课堂非常有益。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策略
3.1 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导向性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决定学生形成导向性思维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上,从而实现导向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组织开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让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高度集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积极发散思维。
3.2 优化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设计,是影响课堂气氛以及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培养目标,就应该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即: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让课堂焕然一新,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让学生成为主动思考问题的主体,让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被激发。例如,在组织开展《春》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就需要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感受文本内涵,了解春天之美,培养审美情感。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授课方式,向学生呈现主要教学内容。借助一系列的优化设计措施,让学生不再感受到课堂气氛沉闷,如此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鼓励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忽视学生提问环节,而是由自己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事实上,学生倘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提问,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例如,在组织开展《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济南冬天有何特别之处”等主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当学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得到强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组织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借助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导向性思维;通过课堂的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培养独立性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慈会芳.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38+165.
[2] 屠丽娜.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93.
[3] 王旭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提升——以《猫》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8(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