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之必要性

2020-05-27 09:47邓宇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

摘要:文明史观是以人类文明演进为基本线索、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学研究范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文明史观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梳理文明史观的主要内容及演进过程,说明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独特作用,并探讨多重史观之一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之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以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关键词:文明史观 中学历史教学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99-02

当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科背景和人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文明史观的部分理念及要求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显得刻不容缓。2017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亦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加大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大前提下,从文明史观出发,尤其能带给学生更广、更新的视野,从而推动中学历史学科的发展与文明史观的传播。因此,此后发行的各版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已渐渐淡化了原来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文写作,以前辈学者研究为依托,梳理文明史观的内容及其演变过程,概括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并对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运用文明史观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文明史观的主要内容及演进过程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开文明史研究之先河,《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相关作品都是文明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而随着学科的发展,文明史观作为一种历史研究观点被正式运用,则是以(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著《西方的没落》为标志。该书内容较多,采用“比较形态学”的方法,将人类各个区域的文明皆用统一发展范式加以分析,即每一类文明都要经过孩提、青年、成年、老年四个时期,并依据这一研究方法,探寻当前社会文明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为现实的前进方向服务。[1]

启蒙运动近百年后,同样是德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学者,如康德、赫尔德、黑格尔。他们从哲学角度结合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世界历史”的宏大概念,开始从全人类的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规律性探究。这一跨学科的研究,对于历史和哲学学科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发展到19世纪后期,日本学者福泽谕吉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率先提出了“文明史观”。他对文明进行了深入解释,认为文明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规律;同时认为与文明相对的即是野蛮,并认为人类要实现进步就必须摆脱野蛮,驶向文明的彼岸。

文明史观其后不断发展,汤因比、布罗代尔等国际史学大家在其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文明史观的相关理论与问题研究。其后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文明”理论,更是促进了文明史观的纵深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写成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深化了人们对于“文化”“文明”与“文明史观”的讨论。亨廷顿认为,冷战之后世界主要由八种文明组成。此观点一提出,立刻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也积极加入“文明史观”的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探讨,人们对“文明史观”的认识逐渐深化。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文明史观”的解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文明史观”是以人类文明为主体的历史观,它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认知历史的重点,强调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历史。关于文明史观的基本特点,中国学者马克垚在其著作《世界文明史》中有所归纳,在此亦不赘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历史观是进步的,是有利于认识历史的,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历史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并把它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文明史观是历史学科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人们回顾历史、展望历史、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的利弊得失时,越来越重视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并倡导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国际间交流。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文明史观在20世纪后半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研究文明史观的行列,提倡将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科的发展,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文明发展的进程与状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历史学科与整个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历史教材跟踪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吸收着最新成果,将文明史观的范式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不仅仅是时代、社会、文明的要求,更是当前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明史观是教师实现“寓学于教”的重要方式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及整个中学教师发展的问题即教学的舒适性与重复性。教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就历史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和不同观点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相长”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命题,而在现今时代背景下,将文明史观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去,即是中学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契机,以此为突破点,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第一步,为今后历史课堂的转变埋下伏笔。

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一方面,文明史观的培养并不是形而上的空话、套话,而应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真正将其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渗透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当中;另一方面,学生文明史观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更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切忌泛泛而谈和随口漫谈。

3.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正确的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解决现实问题,对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自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核心素养的养成目标即是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其中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文明史观作为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纵向上强调认识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趋势,理解每个文明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横向上要求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多样性及文明的统一性。学生在用文明史的研究范式学习历史知识时,必然会被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多样性所吸引,从内心中萌发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敬佩。文明史观作为一种先进、宏大的史观,其重要性在时代发展和历史学科发展的要求下日益凸显,既可以推动我国中学历史学科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整体性的提升,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对学生成长成才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郭巧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王双怀.史林漫笔[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邓宇,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育、课程论。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