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斗秀 潘燕华 李小伟
摘 要:文章从原型意象的角度分析了汉字的象征,以“迁”字为例具体阐述了中国汉字带给人们的心理意象与象征意义,彰显了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为推动了核心心理学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汉字原型;意象分析;核心心理学;荣格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汉字的典型特征是象,“......仓颉初期作书,依类象形,为文,后形声谓字”。(许慎在《说文解字》)。这是我国较早对汉字学起源的阐述,也对汉字的内在结构做了描述,说明汉字象形与天地人文之间的关系。认识汉字便可以去演绎或理解人间万物的规律,通神明大德,类万物原型。
因此,汉字本身含有原型心理,既有文化心理的意义,对心理产生影响,称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archetype),也称为认知心理的原型(prototype),对事物的概念、模式的识别以及原型启发等有重要意义。
汉字是一种历史性文字,汉字心理学从汉字的历史源头与诞生的民族文化背景去探索。古人在创造我们人的世界时,也创造着原型的世界,记录的文字也就显示出了原型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原型意象联结。
我们可以通过下文汉字“迁”的分析来深入理解汉字的“六书”特点。
一、“迁”的字形演变
二、“迁”的字义引申
汉字除了在起源方面有心理原型的意义,在汉字的内在结构及字义方面也将无形的意念化为形象性和象征性的意义表达。“迁”的造字本义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远行,长途转移。原始居民的转移是常有的事,“迁”与“遷”合并,为了寻求新的居住地,离开原来的地方,人们迫不得已或主动寻求新的地方,到他乡安新居。《诗·小雅·伐木》曰:自幽谷,遷于乔木。实际情况是两种情况使人不得不迁移到他乡,一是被贬至他乡,环境较差,主要是古代一些官员因故流放,放逐或贬谪,称为“迁客”。唐代著名文学家刘宗元在《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二是晋升去他乡,升职的登第,登高的意象,《史记·屈原賈生列传》孝文帝说,超迁,一岁中至中大夫。
三、汉字“迁”及其汉字意象特点
1.空间意象与经验获得
2.时间意象与原始思维
3.情感与象征意象
从汉字的语言意象思维中,可以探寻人们的心理状态。宋代狄遵度在《凿二江赋》中诗云:“不能迁土而改宅兮,其流漂亦谁寃!”清代李调元也在《渡大凌河》中也说:“不知迁土客,乡思竟如何。”古人生活居所常选择依山傍水,若遇洪水之类的天灾,也或战争,必要迁离乡土,导致人类对于洪水这种灾祸有了集体表象,这在人类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对洪水产生恐惧、尊敬以及崇拜。汉字“迁”表达了从汉字的意象反映外物意象,具有字形的象征意象,说明汉字的意象思维深入到人的心理意象联想中。
4.文字传说与文化
文字使用的不同,构成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圈,汉字也就构成了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主要在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一段时间,汉字成为主要的也是最为高雅的文字表达。每个民族都重视自己的文字创造,文字也被认为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的标志。传说古埃及文字是智慧之神索斯所创,希腊文字是赫尔墨斯创造的,而玛雅人认为“黑吼神”创造了文字,汉字传说是仓颉所造,仓颉造字的神话流传了几千年之久,这些传说丰富了民族的集体心理。汉字本身具有文化传承性,经久不衰,背后承载了先民与我们现代人集体无意识一致性的原型意象。仓颉面貌,龙颜、四目、灵光,他造字过程时“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造字的气势具有“天雨粟,鬼夜哭”,“龙乃潜藏”,这些造字神话表达了先民的智慧,汉字创造的洪荒源头。
5.汉字生命与哲学性
由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时光斗转星移,王侯将相,瞻彼溥原,丰泉四蕴,字体先后变化,淘汰相接,新旧生命更替,生生灭灭,古往今来,依然灿烂如初,形成天人合一,字道合一,字人合一的美妙意象。
参考文献
[1]高岚,申荷永.汉字与心理原型[J].心理科学,2000,23(3):377-376.
[2]许慎.说文解字[M].辽海出版社,2015,2:685.
[3]姚淦铭.汉字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0-35.
作者简介
林斗秀(1979.12—),男,汉族,安徽潜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核心心理学;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课题:2019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城市回迁社区居民的角色适应因素分析-以合肥市B社区为例”(项目编号:201912216199)。
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