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
对于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恩怨情仇,坊间有种种推测。归根结底,二者之间的分歧除了理论方法的、精神心态的,更是世界观的—荣格对神秘主义和通灵学说一直深感兴趣,但弗洛伊德对此却不以为然。按照荣格的自我陈述,他的一生充斥着幻视、幻听、预感成真和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他在漫长的一生里既“见过”上帝,也“见过”魔鬼,还“见过”白日里的“鬼魂”,特别是1944年心脏病发作之际,他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濒死体验”—他的“灵魂”在1000英里的高空俯瞰地球,这些体验和震撼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在一个黑皮笔记本里,荣格以日期为顺序,记下了一系列幻象、幻想以及思考。3年之内,这种“黑书”记满了6本,它们是荣格的个人日记,更是他将“积极想象”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的实验记录。
1915年开始,荣格开始把“黑书”上的内容扩展之后转录到“红书”上。虽然有数种流传于弟子间的不完整抄本,但是荣格生前并没有将它付梓。一个看过原本的弟子说,此书假若出版,大家可能会认为荣格“完全地精神失常”。荣格自己可能也担心,如果就这样面世,他会“永远离开理性科学世界的战场”。
1961年荣格逝世后,《红书》书稿由家族保存,追随者视其为心理学界的“圣杯”。经过异常漫长的过程,《红书》终于在2009年出版,原色原大,装帧精美,虽然索价高昂,依然数次脱销。当年,《红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一度排到精装非小说榜的第18位,出人意料地成了2009年美国岁末购物月的畅销商品。出版此书的诺顿总编辑迈尔斯说,初见《红书》30页副本时,“魂飞魄散,我实在不是荣学家,我只把它当成东西,可它美得令我无法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