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和军
摘要:掌握好造句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本,也是为小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词语;小学生;造句;方法
词语造句是小学生学好汉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教给小学生造句的基本方法,培养小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为写话和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练习补充完整法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很难区分一句话的完整性,他们往往会把一些相对复杂的词组当成一句完整的话。例如,某一学生在课堂上用“笔直的”造句“笔直的杉树”,而他却不知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正句子。有一些句子,看似完整,其实意思不是很完整,像“我急忙向球场跑去”。我引导孩子们修改,小学生修改后“篮球比赛快到了,我急忙向球场跑去。”反复练习,学生对类似的造句就能表达得比较完整清楚了。
二、连续提问法
训练学生造句,不能急于求成,小学生造出好句子应循序渐进。如扩词、句、丰富句子内容和句式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词语造句,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写具体。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他们在说出一个完整句子的基础上,在句子的基本成分前面或后面加上定语、状语、补语这些修饰成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宜讲语法知识,而采用连续提问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给句子加上附加成分的方法,从而把句子说具体、写具体。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用“美丽”这一词造句的时候,师:什么很美丽?生:月季花很美丽。……师:哪里的月季花很美丽?生:公园里的月季花很美丽。师:公园里什么样的月季花很美丽?生:公园里又香又好看的月季花很美丽。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把你们说的一句句话写下来,就是用“美丽”一词造出的好句子。随着教师的提问逐步复杂化,学生说出的句子的修饰成分逐渐增多,表达的意思也就越来越明白、越来越具体。这样依次展开的引导,既深入的理解了造句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三、词语搭配法
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词语搭配,再用搭配好的词组造句。这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又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手段和必要途径。用词语搭配指导学生造句的收效主要有:
1.拓展造句的思路
造句时,小学生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个角度。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启迪学生的思路,而词语搭配就是一种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的好方法。例如指导学生用“越……越……”造句,先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越……越……”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组造句,要求他们交代时间及变比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内容各异的句子。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造句,能使他们体会到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找问题的答案,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
2.认识词语的运用范围
有一些词语,必须首先弄清它们的运用范围,才能造出正确的句子。例如用“一边……一边……”,这样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造句时,前后两个分句所叙述的情景要同时进行,否则就不符合逻辑。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词语搭配,再造句。造句的教学要求,也要设立一种情感目标。造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内容,它应该体现学生健康纯洁的情感。
3.了解词语的意义
有些词语往往很难下确切的定义,在许多情况下,不能以词解词。怎么办?多听,多看。词语见多了,听多了,自能凭着语感理解它运用它。再说,有些词语的使用、搭配,带有习惯性,也只有多听多看(包括运用),才会逐步明了。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老师在讲话时有意识地反复变换句式和内容,并且使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特别是要求用来造句的词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如学了“榜样”一词后,我有意识地利用晨会讲这样的话: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榜样就在我们的周围。又例如:我们班的李海琴同学刻苦学习,她就是我们的好榜样。这种办法是“耳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耳朵听来的信息,不需经过左脑的加工处理,就可以进入右脑贮存起来,因而比单纯用视觉获得的信息记得快,记得长久。
二是“目染”扩大阅读量,号召学生多读有益书刊。阅读不但能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获取表达(包括造句)的素材。
四、联系生活实际法
和作文一样,造句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不同的是造句要用指定的词语正确地反映事物。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设法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各有不同,我们应该发挥一定的环境、地理优势,对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学生加以指导,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并加以正确引导。比如用“喜欢”造句,首先让学生明白该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师:什么东西你最感兴趣,你最喜欢它?生:小狗最可爱,我最喜欢。生:我最喜欢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
大家想一想,上面的句子應该出自我们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条件和见识的局限,想法也就有所不同。只要我们让学生发挥自己生活的地理优势,不断的认识积累,就能造出更多更好的句子。为学生扩展思维能力多做训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能进步。
总的来说,造句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设计,使其各方面达到理想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芝.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4).
[2]黄爱文.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小学语文教学,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