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健
编者按:导学案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是教师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从教学实践看,导学案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要求,了解学习方法,促进深度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区域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且兼职教师数量庞大的严峻现实出发,尝试将导学案引入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为立足区域实际、挖掘内部潜力提供了另外一种研究思路。从前期的尝试看,小学科学引入导学案能帮助广大兼职科学教师在实验课上有法可循,指导学生主动、有序、规范地开展实验探究。这一做法能否最终优化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要落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一支素质稳定的科学教师队伍。我们对潍坊市奎文区内小学调查后发现,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数量庞大、稳定性差,学生在教师“读科学、背科学”的影响下,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逐渐降低。为积极应对科学实验教师队伍的诸多问题,我们在潍坊市奎文区开展了“使用小学科学实验导学案”的课题研究,指导帮助广大兼职科学教师在实验课上有章可循,指导学生主动、有序、规范地开展实验探究。
教师认真研读
“导学案”是相对“教案”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教师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后,所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方案,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我们要求教师拿到“导学案”后,不盲目地照搬照抄,一成不变地去效仿,而是认真研读“导学案”,只有教师读懂了、读透了,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1中的实验探究任务“探究1 mL水有多少滴”,教师应领会这个任务的多重教学目的:此任务巧妙地将胶头滴管的使用知识隐藏在练习中,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切记不能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只完成“导学案”任务,而忽略“导学案”中潜在的对知识点的训练任务。
时间: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
实验目的:会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会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一、课前预习课本或者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题目
1.量筒是用_________材料制作的,量筒的外壁上有_________线;大量筒最多可测量_________mL,一格是_________mL;小量筒最多可测量_________mL,一格是_________mL。
2.使用量筒时,量筒要放_________;读数时,我们的视线要与_________相平。
3.判断以下做法的对错
(1)胶头滴管可以横放或倒放。( )
(2)使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在量筒正上方,不能伸入量筒中,也不能接触量筒内壁。( )
二、实验任务(一)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择最多可测量_________mL的量筒。
3.把烧杯里的水倒入量筒。
4.将量筒放平,读数、记录在下表中。(每个同学做一次)
5.整理实验器材。
三、实验任务(二)量取8 mL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择最多可测量______mL的量筒。
3.先用烧杯慢慢向量筒中倒水,当量筒内的水接近8 mL刻度线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8 mL刻度位置。
4.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探究任务(三)探究1 mL水有多少滴
实验步骤:
1.檢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择最多可测量______mL的量筒。
3.将量筒放平,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地滴加到______mL刻度位置,一共滴加了______滴。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收获:____________。
案例1中“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第一部分的预习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对课堂将要使用的量筒和胶头滴管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设计了三个实验任务,前两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使用不同规格的量筒进行水的量取,第三个实验主要是为了增加使用胶头滴管的趣味性,避免重复训练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抵触情绪。
教师在充分研读“导学案”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教师准确把握课堂实验教学的任务,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过程更加流畅,教师教得有底气,学生学得有兴趣。
有效落实预习
学生对新授内容的预习在整个学习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只有先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课时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他们对知识的领会才可以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这里,“导学案”将以往简单的预习,精心设计成高效的预习方案,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好地预习,更充分地落实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无效教学。
学生在完成《热水温度的变化》的“导学案”时(案例2),暴露他们对水温变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便于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并根据“导学案”的问题提示,能够提前熟悉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并进一步复习温度计、烧杯等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减少课堂实验出现过多“小插曲”而影响课堂教学。
时间: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_________(测量温度的仪器)、_________(盛水的仪器)、_________(控制时间的仪器)_________、热水、_________(固定实验仪器的仪器)、细绳等
以上哪种仪器的使用在实验中有特别要求?_________
一、课前预习课本或者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题目
1.室温下,热水的温度会逐渐_________。
2.温度变化的速度可能是_________。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降温速度一样
二、课堂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3.向烧杯内倒入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_________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到_________和_________。
4._________(所测热水的初始温度怎么确定),并将读数填写到下表中,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整理实验器材。
绘制折线统计图:
1.描点。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把对应点描在下图中。
2.连线。把相邻的点依次用直尺画线连接起来
注意事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水中,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和内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水平面相平。
实验现象(结论):
1.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2分钟内水温分别下降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折线统计图,我们发现折线的坡度开始比较_____(大、小),然后逐渐变_____(大、小),所以水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
案例2中的实验“导学案”预习部分主要意图是引起学生对“热水降温”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思考及对已经学习过的温度计、烧杯等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复习。在预习中学生不仅复习了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旧知”,还在课前就点燃了学生对“热水降温”这一新知识的探究兴趣。
巧用问题指引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导学案”中在实验的关键环节上要设计一些指向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在案例2中,“如何确定热水的初始温度”是本实验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准确找到初始温度才能让后面的实验顺利进行,让学生实验所得数据更加准确合理,使水温下降先快后慢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突出。
案例3中,诸如玻璃和木材这些容易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导电性能的特殊材料,教师要在“导学案”中设置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时间: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
实验名称:比较物体的导电能力
实验目的:探究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
一、课前预习课本或者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題目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状态。
2.电源的正负极________连接起来形成短路。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让灯泡一直亮着,要节约用电。
二、课堂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导线、铜条、铁条、铝条、塑料片、石墨条、木块、橡皮、布条、纸片、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设计检测电路图,组装检测电路。将待测实验材料分别接入检测电路进行检测。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4.通过实验得知,被检测材料中属于导体的有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有________。
三、自主实验
1.讨论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会不会改变?绝缘体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在小组内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3中第三部分的自主实验,设计意图是围绕“绝缘体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让他们对本课所学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