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20-05-26 09:51麻宁宁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麻宁宁

摘要:本文主要以约瀚·埃佛里特·米莱斯的《奥菲莉亚》、奥狄隆·鲁东的《花丛中的奥菲莉亚》画作为核心,结合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艺术概念,解读画作中静谧的悲剧的艺术思想,以便更好的理解拉斐尔前派以及19世纪的英国社会所独有的时代特色文化。

关键词:奥菲莉亚;静谧悲剧;拉斐尔前派;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奥菲莉亚》(Ophelia)是一个脱胎于莎士比亚悲剧主题的作品。这个美好而脆弱的形象曾多次被艺术家用画笔表现。奥菲莉亚之死是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画家钟爱的题材之一,尤其被这个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所痴迷。他于1852年创作的这幅《奥菲莉亚》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添一份悲剧的力量,同时也是后世无数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来源。本文将以19世纪的社会背景为基础,主要通过已有的国内外学者对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在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文献表述的资料整理,重点去分析以《奥菲莉亚》为主要例子的同类同派绘画作品,讨论其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当时社会所独有的思想情感和内涵主张,再解读其静谧悲剧体现的浪漫与唯美,探究其创作中又促进了哪些新的主义和思潮。

在晶莹透亮的水中躺着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便是奥菲莉亚。画面中的奥菲莉亚仰躺在水面上,双眸失神、唇齿微启,两只手随意的向上摊开,其中一只手上还捏着几支采摘下来的花朵,仿佛已经屈服于她即将到来的命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书中为我们交代了奥菲莉亚死之前的精神状态。与哈姆雷特相爱后被无情抛弃、父亲又死于哈姆雷特之手,落水前的奥菲莉亚已是一种神志不清,癫狂迷乱的状态,荒唐的悲剧使她永眠于水中。静谧的悲剧中却也带着浪漫的色彩。

《美的历史》中提到过:“黑格尔以莎士比亚为浪漫主义之始,颇非偶然。”同样地,在奥菲莉亚这个角色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浪漫”的装饰。据资料显示,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是浪漫,也是忧郁。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是一部悲剧,颠覆传统剧情走向就是从奥菲莉亚的死亡开始的。这像一种无可奈何的静谧的悲剧,残忍的事实使她精神崩溃,最后失足落入水中,她甚至没想过自救,或许死亡才能将她救赎。她就随着花草,哼唱着歌儿,任之流淌、任之沉沦。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最终奥菲莉亚在带有浪漫色彩的静谧中爆发了,却也走向了死亡。可以说,画中所展现的就是奥菲莉亚在原著中最激烈情感迸发的时刻,她用着最静谧的方式奋力挣扎,在那个时代,甚至“死亡”也带着浪漫色彩而显得更具美感。

这时不得不提及拉斐尔前派——1848年在英国兴起,目的是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的一场美术改革运动。追溯到18世纪末期,以卢梭为代表的哲学家就带头掀起一股“造反”的运动。他们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对理性的批判,从而强调感性的作用。于是从一些伤感小说开始乃至最后扩散到整个文艺范围,都追求一种伤感主义和一种愈发激动、无法克制的情绪力量。包括浪漫主义在内,19世纪的欧洲涌现了大量的新文艺风向,这些新出现的艺术观念对拉斐尔前派影响明显。例如,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主要成员与当时著名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来往密切,也深受他主张的“忠于自然”的原则的影响。而此刻的英国正是维多利亚时期、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时,随着工业的不断扩张,原有的田园自然风光被挤压得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再加上银版照相机技术发展得外部因素,架上绘画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也就不难理解,画派之所以把画画得如此逼真,很大程度上也是有着一种与新兴工具一较高下的心态。就这样,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里,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也被社会所动摇,传统的思想无法再为人们解答新出现的困惑,为此拉斐尔前派为代表的思想家、艺术家们开始了对时代的批判反思,他们开始怀恋自然,追求虔诚的信仰与自然的本真。所以我们在《奥菲莉亚》里看到这些:画面里奥菲莉亚极度逼真写实的容貌,这与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艺术家们对于固有色和形体的重视观念相吻合,为此,米莱斯还专门找了模特浮在浴缸中还做了素描练习。然而将这种自然观与写实主义表现的更突出的当属画中复杂多样的背景植物。画作中的植物都清晰可辨,包括原著中已经提到的毛茛、荨麻和雏菊,米莱斯自己也添加了许多具有寓意的花草,像是玫瑰、三色堇、罂粟等。这些不仅仅是拉斐尔前派“忠于自然”的具体外化,也是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为19世纪欧洲出现的象征主义起到一定的作用。

19世纪末,受到尼采的唯心主义哲学、柏格森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一种悲观的世纪末情绪色彩在法国的艺术思潮中慢慢扩展开来,象征主义(Symbolism)由此而生。象征主义摈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背弃对现实的直接再现,偏爱现实的多方面综合,旨在通过多义的、但卻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各种思想。奥狄隆·鲁东的《花丛中的奥菲莉亚》就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画面虽神秘、给人无限遐想,但在蓝色的静物花卉中也表现着静谧的悲剧。这种文艺思潮挑战着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也为奥菲莉亚题材的绘画更添一份力量。

《奥菲莉亚》作为一幅经典的拉斐尔前派代表作,既存留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又发展了唯美与象征的方法。另一位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也在自己的绘画生涯中贡献出了许多关于奥菲莉亚的作品。它们诞生的历史是一个复杂又多变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那时资产阶级逐步兴起,工业革命无法停下扩张的脚步,各种新思潮涌现,仿佛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处在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洪流中,才会激发出拉斐尔前派主义的出现,才能淘洗出这样一颗艺术的沧海明珠。

参考文献:

[1][英]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 朱生豪.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英]提姆·巴林杰.拉斐尔前派艺术[M].梁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意]翁贝托·艾柯编著.美的历史[M].彭淮栋.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1.

[4]钟悦颖.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J].戏剧之家,2019(18):220-221.

猜你喜欢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象征意义解析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阿甘正传》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荻原朔太郎象征主义诗学略论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