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80年代前期开始,中国文艺渐渐苏醒,虽然还没有完全取得和现实生活发展的同步性,但是从题材、主旨到方法、手段、风格都开始了全方位的向原有的旧的格局的告别,而这也体现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上。1980年前后,20世纪以来重要的现代派现象逐渐在文艺领域亮相,文学上,卡夫卡、加缪、萨特、波特莱尔等外国知名现代派作家为文艺界所熟知。“新潮”电影、“新潮”音乐、“新潮”美术等思潮也同时涌动,遂引起了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大讨论。在1985年前后,文艺界的“新新人类”以异样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看待社会,其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体现出了现代主义的特色,在此,仅以话剧《狗儿爷涅槃》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国话剧;狗儿爷涅槃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流派总称。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包括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流派。新时期文艺,结束了前几十年文艺一元发展的封闭状态,进入了开放包容的多元发展阶段。不仅在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深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其表达技巧、文艺观念、艺术形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改观。新时期,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蓬勃,是由社会激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事件所催生的,并为之提供了产生的土壤。在一系列社会激变给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后,人们陷入了苦闷、彷徨、反思、困惑乃至绝望的思想境地,而这在中国话剧界主要表现为文学新人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视角,从而产生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反思作品,如莫言的小说,话剧《魔方》、《狗儿爷涅槃》、《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杨炼的诗歌《诺日朗》等“现代东方诗”。
一、关注生活进程,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很多有关文艺思想的大讨论,如对“朦胧诗”及新的美学原则的讨论,对文艺心理学的讨论,对文艺批评方法的讨论,对复杂性格的讨论,对文学创作的商品化倾向的讨论,对通俗文学的讨论,以及对“戏剧观”的大讨论等等。在这些文艺思想的讨论中,主要是针对文学中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等展开研究讨论。人性有好有坏,有阶级性的一面,也有着被广泛认同的共同性的一面。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既然文艺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这就需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埋头于生活寻找创作的素材。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高大上”,不需要政治性的色彩,而是经历了十年动荡后的民族,在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过程中,也是在一点点的审视自己的创伤,审视自己的问题,从而开始了一次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全方位变革。
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传承艺术经典实践中往往会注入新的时代感悟与阐释,集合经典的当代魅力,这里的关键是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繼承才能更好的创新,①中国文艺进入新时期以后,文艺思潮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头推进”:一是现实主义的拓展和深化;二是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各种新思潮此起彼伏;三是通俗文艺势不可挡。1986年上演的话剧《狗儿爷涅槃》便是如此,该剧以近几十年中国农村的风云变迁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傍山小村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狗儿爷背负着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封建经济的沉重包袱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一生。该话剧采用了只分场、不分幕的自由演出形式,在倒叙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插入狗儿爷一生不同阶段的回忆,再加上其内心世界的真挚独白与情感的自然流露,使其叙事空间变得更加的灵活自如。在话剧《狗儿爷涅槃》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它的影响。它所描写的主人公是我们生活里再平常不过的人物——农民,而这位农民的身上又有着其自身的典型性与大部分人所普遍存在的共性,他渴望得到土地,但是却又摆脱不了封建地主思想在他身上所下的无形的禁锢。在80年代后期,文艺思想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文化思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文艺要求回到自身的呼声日益普遍和高涨,文学在表现时代时如何进一步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作家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二是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在话剧《狗儿爷涅槃》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新格局的建立,主要是在文本的呈现以及话剧舞台的建立上。它打破了原先话剧舞台上的旧有格局,从物理空间、历史空间、心里空间三个方面进行故事的讲述,因此也被界定为“多场现代悲喜剧”。二是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作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从再现生活到组合生活,表现“感觉”和“观念”。因此,在舞台上“表现生活”逐渐代替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其现代性特征开始鲜明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在话剧《狗儿爷涅槃》的处理方式中,不再是一味地直接强调,“填鸭式”的向观众灌输思想,而是利用不一样的叙事结构,利用物理空间所展现的方位布置和地理事物作为重要的舞台表现成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且深刻的审美体验与观感效果。
二、加重主观表现的分量,缩小客观反映的范围
(一)追求感觉化、非理性的艺术创作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重点就在于“现代”这两个字上,是20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之一,几乎渗透到了世纪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和现实主义的区别还是不小的。首先,“现代主义”重视主观表现,而“现实主义”注重客观表现;其次,“现代主义”注重非理性的感觉,而“现实主义”追求于理性的思辨;再次,“现代主义”强调抽象的哲理概括,“现实主义”则强调具体的描绘;最后,“现代主义”重视艺术直觉的自然流露和探索、创新,“现实主义”则是重视传统的技巧以及技法的运用。在话剧《狗儿爷涅槃》中,这样的体现可见一斑。
“土地”是该剧物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拥有土地,也是狗儿爷一生的追求,他一生的酸甜苦辣都围绕着那几块地展开。狗儿爷这一辈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能够成为像祁永年那样的地主,而这些也都是通过物理空间的变换流转体现出来的。“门楼”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具以及具有象征意味的载体,门楼可以说是见证了狗儿爷的一生,他对地主祁永年的仇恨和报复都围绕着门楼展开,年轻时的狗儿爷被地主祁永年压迫,吊在门楼上鞭打,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此当在土改运动中看到了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的狗儿爷,也萌生了想要把祁永年吊在门楼上打一顿的想法,于是便立志要守护好门楼,而在他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和仇人祁永年的女儿结婚时,竟然提出了让他们两口子对着门楼发誓,守好门楼,而这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中,儿子陈大虎要拆掉门楼谋求发展时,狗儿爷无力抵抗时代潮流,只好选择一把火烧掉门楼,和它同归于尽,一起“涅槃”了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土地”和“门楼”不仅是剧中重要的组成道具,更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反映,让观众看得见摸得着。
(二)表现手法博采众长,花样繁多
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在关注文学的本体特征,大量借鉴现代主义的形式、技巧时,也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分離的状况,如朦胧诗、意识流小说等“开放的现实主义”。全方位改革之后,作家开始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从再现生活到组合生活、表现“观念”和“感觉”;表现生活代替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文学的现代性特征较为明显,文学从观念到创作开始了全方位突破;文学争论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
在《狗儿爷涅槃》中,这样的表现方式也可见一斑。《狗儿爷涅槃》突破传统话剧以事件发展为顺序的叙事结构,而采用极其灵活的以人物心理和意识变化为依据的发展结构,加强了舞台的时空表现力,使全剧具有写意特征。②该剧还采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以第一人称进行讲述,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独白和与地主祁永年的幻觉对话,直接向观众披露主人公自己的内心想法,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土地是狗儿爷的命根子,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千千万万农民的命根子,舞台上也很好的表现出了时代的交替,在时代的交替中,在历史洪流的演变中,狗儿爷的命运也在不断随之起起伏伏着。这部话剧多次在现代和过去中直接转换,狗儿爷也在现实和虚幻中来回切换,话剧舞台上的历史时空感很鲜明的为观众展现出了他悲剧的一生。他无法改变时代的变化,“哭坟”这场戏便很好的展现出了狗儿爷的心理空间的表现力,表达出了他对土地的眷恋和不舍。
三、结语
这场文艺思潮的大变革,使文艺理论的一些基本观念得到了拓展、探索,形
成了文艺理论观念的变革大潮。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显示出了强烈的本土意识。在叙事上,摆脱现实主义创作那种叙述者与创作者合一的做法,而采用二者相分离,灵活多变的叙事方式;在形象上,不再把典型形象的塑造看做最高艺术目标,而追求形象的多样性,如个性化、符号化、情意化、象征化等人物形象都经常出现在作品中;在结构上,作品的时空转换灵活自由,结构形态趋于散漫、随意;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理想,使整体内容呈现出一种丰满的姿态。
参考文献:
①仲呈祥.《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9月刊.
②柴瑜.《话剧《狗儿爷涅槃》的叙事空间构建》.四川戏剧.2017年10月刊.
作者简介:
殷兆玥 (1994- ),女,民族: 汉,山东济南,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戏剧影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