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语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研究

2020-05-26 01:51和玲何黎扬
青年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和玲 何黎扬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从目前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到泰国进行实习或工作时,其泰语水平常常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本文从泰语学习的角度出发,探析泰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泰语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后,提高学生学习泰语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泰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实践研究,改革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泰语相关课程,以期对教学能有较大促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泰語课程;考核改革

一  泰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合作中,外语人才在对外合作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为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根据社会对培养南亚、东南亚语言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在既掌握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又通晓一门南亚、东南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云南各高校都积极开设南亚、东南亚语种相关课程。

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10年的泰语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泰语课程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泰语听说读写水平。但是,对一部分已经毕业,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学生和曾经在泰国实习过的同学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泰语时,还是常常感到词汇量缺乏、力不从心。而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关。如: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性比较大,侧重于考核知识点的实际与掌握而不够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成绩评定方式也相对单一等问题。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一直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尤其是针对本科生零起点起的泰语教学中,考核是一种能够及时了解、检查和评定泰语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泰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泰语教学环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可持续自主学习和学好泰语的能力,就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而考试作为考核的手段之一,首先应当发挥其教育、激励、导向等作用,通过考试调动学生学习泰语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一个能够发挥个性、公平竞争、激发潜能的考试环境。这样,不仅能发挥传统泰语考试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泰语的基础上发挥其创造性,为复合型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外语类课程考试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泰语课程考核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形式单一

从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泰语课程考核方式来看,泰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科目考试得区别不是很大。从考试形式来说,都是采取笔试的闭卷考试为主。初级阶段的题型主要为默写字母、选择题、判断题、词汇题等。中高级阶段的题型则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翻译题和写作题为主。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大概为7:3或8:2,以主观题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句式运用能力。但这样的考核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弊端。为应付考试,学生在考试前大量记忆单词和句子,在考试中往往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据调查,考完试后2周左右,学生能正确拼写的泰语不到50%。这说明学生真正的泰语水平与期末考试成绩不相符合。

(二)考试内容的局限性

每一门语言都有每一门语言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与考核中与其他语言会存在一定差异。泰语在语系归属上属于汉藏语系,语法与汉语基本相同。对教师来说,语法教学在泰语教学中的比重较小,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法学习也不是该门课程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额外补充大量的词汇以及相关语言知识,但在期末考试中,为了凸显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往往忽略了补充部分的考核,而是以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为主,学生在复习时也就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复习,而忽略了课堂中花大量时间补充的知识点,这使得考试内容受到局限,考试结果也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水平,平时学得好的和学的差的同学,通过复习,考试成绩差异不大。

(三)成绩评定相对单一

根据学校期末考试的相关规定:考试课综合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考查课综合成绩=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40)。泰语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归属于考试课,因此平时成绩只占30%,但泰语作为该专业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学习泰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即到泰国进行教学实习或毕业后到泰国教授汉语。掌握该国的语言,能使学生在教学、生活中都起来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平时成绩的评定。而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平时作业组成,对于95%的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在考核中并不能起到真正学以致用以及划分等次的效果。

三 泰语课程考核改革的要点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地发展,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真正做到考试形式多样化。基于泰语学习的角度来考虑,大学第二外语的泰语教学与考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多元的人才考察观念,将课程评价看作是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在泰语课程考核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后,应该对学生泰语课程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指导,在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前提下,认真看待学生的考试结果,从而能够为因地制宜地为学生下一步的泰语课程学习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在泰语课程考核中,应建立多元化的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如: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从“态度评价+平时测验+技能测评考核(口语、听力、翻译能力考核)+期末考试=总成绩”的评分方式。其中每种成分所占的比重分别是:态度评价20%、平时测验20%、技能测评考核(口语、听力、翻译能力考核)30%,期末考试30%。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

建立多元化的泰语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方法是:

在态度评价中,教师通过平时上课对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详细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情况,并通过这些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给出一个总的评价。

在平时测验中,可以弥补期末试卷中在对应学期中对所学泰语知识测试内容涵盖不全的不足。

技能测评考核的主要方法是为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泰语复合型人才而设计的。因为无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其他专业选学泰语的学生,学习泰语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顺利地与人交流或進行教学、工作等。技能测试的环节就是为了检验学生使用泰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这部分考核往往是以往的考试所欠缺的,但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此部分可以采用口语考核、听力能力考核、翻译能力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期末考试在对学生泰语水平的考核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仍然可以继续现有的方式,但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可以组织本项目组的老师对“泰语2——泰语4”期末考试的试题建立试题、试卷库,每次考试从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考试,真正做到教考分离。

(二)建立全程考试制度

进行全程考试制度就是在教学中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情况而进行单元考试的形式。由于“泰语1”课程为泰语语音课程,以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的掌握为主,因此,全程考试制度适用于零基础的泰语学习者。全程考试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泰语语音基础。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与学习者对认知对象的情感认同有关。对于“泰语1”的学习者来说,泰语是零起点外语,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加之学习者的好奇与兴趣,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学习者学习“泰语1”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在初级阶段只能通过成绩来体现,因此,以全程考试作为“泰语1”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全程考试制度在“泰语1”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计划将若干课文内容编为一个单元,大约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单元考试,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一学期进行4-5次考核,取消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最终成绩为4-5次全程考试的平均分,占最终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

“泰语2-泰语4”的课程主要以听说读写为主,因此全程考试制度在“泰语2-泰语4”中运用时,考试的内容应该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契合,也就是教师在相对应的课程中选择考试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灵活调整全程考试制度和泰语课程评价制度中相应环节的百分比。可以在每个月的测试中,根据所学指定1-3个主题供学生选择,再根据对听说读写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测试,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测试,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考试方式,如:要求学生翻译或改写指定的篇目,来考查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局限于听写单词。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多样化提问、角色扮演、复述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情况,等等。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里的单词和课文,而是以阶段性测试的手段,使学生在测试准备的过程中已学会并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泰语2-泰语4”的课程特点,全程考试制度适合一学期进行4-5次考核,取消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最终成绩为4-5次全程考试的平均分,占最终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这样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泰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泰语知识进行交流表达等实践能力。

但在运用全程考试制度和建立多元化的泰语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对泰语课程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将泰语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式落到实处,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复合型泰语人才。

(三) 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考核方式

在运用多元化的泰语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和全程考试制度相结合,对泰语课程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除了设计考试内容本身,还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适时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此外,在泰语考核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泰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机会,充分发挥泰语等级考试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推动泰语学科教学改革。汉语国际教学专业的泰语课程教学,是以泰语基础为主,通过泰语等级考试得要求,可以对泰语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为后续的泰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但在考核改革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考试的内容应该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契合,也就是教师在相对应的课程中选择考试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教教学的内容,灵活调整全程考试制度和泰语课程评价制度中相应环节的百分比。这样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将泰语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式落到实处,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复合型泰语人才。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毕业生,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外,还需要对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及中外关系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由此可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在对已毕业学生的访谈和调查,部分学生在泰国进行教学时,由于媒介语言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使用英语还是泰语,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笔者认为,虽然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的外语水平有效的,但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进行合理有效的泰语考核改革,不仅能实现泰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自身的教学质量,为教学双方提供较为理性和真实的事实依据,同时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综合地评价学生。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也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袁晓军 基于外语学习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04期

[2]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 1) .

[3]杜晖.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J].考试与评价: 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 3) .

[4]何婷婷.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课程考试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2,(06).

项目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课程考核改革项目(泰语)。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
跨学科视野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再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学研究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