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钊
[摘 要] 目前,牧民定居安置工程已成为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本文在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牧民定居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小拐乡牧民定居安置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有助于当地牧民定居安置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牧民;定居安置;产业体系;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8-26-2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畜牧草原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保护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及其他涉农文件已经多次提出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行牧民定居工程,让牧民从游牧走向定居,保护草场资源,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历史证明,游牧民族从游牧走向定居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定居才能繁荣和幸福[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游牧民人口占牧业人口比重较大。过去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应四季变化而转场,生活条件简陋。从1986年开始,依托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计划地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2]。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牧民开始告别游牧生活,开始定居,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由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转型,改善了牧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牧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牧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1 克拉玛依区小拐乡牧民定居安置现状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是一个以哈萨克族聚居的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和俄罗斯5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农牧乡。小拐乡辖区内现有耕地约0.667万hm2(包含兵团农场耕地),草场面积23.200万hm2,主要畜产品为马、牛、羊。自1980年开始,小拐乡开始实行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为牧民划分了耕地,多数哈萨克族牧民告别了四季游牧生活,搬进了牧民新居,开始了定居生活。
2 克拉玛依区小拐乡牧民定居安置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乡村建设仍有不足
小拐乡与克拉玛依市区之间的往来缺乏固定的公共交通线路,两地之间的交流不便。乡内商店商品种类少,购买大宗商品仍需到克拉玛依市。同时,乡内尚未拥有快递收发点,物流基础薄弱。
2.2 资源整合缺失,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定居之后,在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帮助牧民提高经济收入。但是,旅游景观之间并未有明显的线路规划来引导游客。在游客接待、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小拐乡定居牧民也有参与,但是,对于牧民在餐饮、手工艺品制作、游客接待方面的培训不足,牧民的游客接待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于小拐乡的旅游项目以及旅游资源的宣传及推广仍需加强,小拐乡以旅游为主的产业体系尚需完善。
2.3 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趋势严重
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常住人口数量很少,2017年小拐乡常住人口仅为1 178人。在目前的小拐乡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居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大部分流失人口到克拉玛依市区就业,仅留下老年人待在村内,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小拐乡各项产业发展。
2.4 传统思想需改变,牲畜良种率低
目前,小拐乡放牧的牲畜大都为小拐乡本地品种,如哈萨克羊、黄牛等。当地牧民放牧的牲畜由于在草场不停转场,培育良种的难度较大。加之当地牧民认为传统的牲畜品种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及草场资源,所以对于品种改良兴趣不大,导致小拐乡放牧牲畜的良种率极低。
2.5 政府组织结构仍需完善,草原资源管理机构缺乏
目前,小拐乡没有设置如草原站等专门的机构关注小拐乡草场资源状况,以及针对牧民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培训、提前预防各类危害草场资源的病虫害,不利于保护草场资源环境。
3 完善克拉玛依区小拐乡牧民定居安置工作的建议
3.1 完善基础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公共交通线路,以增强小拐乡和克拉玛依市之间的交流,帮助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在乡内开办快递网点,更好地帮助当地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幸福感。
3.2 加强产业结合,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要加强对于农牧民旅游方面的相关培训,提高农牧民在旅游接待中的参与度,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也要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同时,要将旅游景点相关的各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以旅游为主,餐饮、住宿、手工业为辅的产业体系。
3.3 调整人口结构,加强人才引进
为了保证良好的人口结构,更好地促进小拐乡发展,应加强人才引进,一方面把外地的农牧业人才吸引至小拐乡;另一方面,把走出去的小拐乡青壮年劳动力牵引回乡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更好更快发展。
3.4 轉变传统思想,提高牲畜品种多样性
养殖牲畜改良品种能帮助牧民有效地减少损失,规避风险,甚至能实现牧民增产增收。技术人员可以借助村内宣传栏、培养技术专业讲座等对牧民进行培训,转变牧民的传统思想。同时,加快对于新品种及改良品种的研发,提高改良品种较当前品种的优势,提高防疫能力,有效地帮助牧民预防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3.5 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监管
对于农牧乡而言,草场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需要草原站来承担全乡草地管理、保护、建设、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乡天然草原建设利用、人工草地建设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乡草原鼠、虫、病、毒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承担全乡饲草料、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乡草原保护与建设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工作。为牧民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以及对草场资源提供保护,从而更好地帮助牧民发展畜牧业,保障牧民的经济效益,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姜杰.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与生态草原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以新源县那拉提镇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54-60.
[2]刘国勇,李晓萍.基于牧民满意度的新疆牧民定居点建设模式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