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从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视频会上获悉,河南省将以6大行动、4项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2020年,河南省将抓好已脱贫地区扶贫产业全面提升,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 000人的20个县(市、区)和52个未脱贫村支持力度,通过6大行动、4项服务,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带贫主体升级、产业服务升级。
6大行动
开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行动。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持续抓好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带动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落实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两场”建设。年内贫困地区优质小麦发展到43.33万hm2,优质花生发展到76.67万hm2,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至6.00万hm2,中药材面积稳定在23.33万hm2,优质饲草作物发展至4.33万hm2,生猪存栏恢复至1 800万头,新增犊牛7万头,优质果蔬、茶叶、食用菌稳步发展,扩大羊、蜂等特色养殖规模。
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以面、肉、油、乳和果蔬五大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预冷、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等设施,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任务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创建2020年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组织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扶贫行动。推进贫困地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品牌建设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年内新增省级农业品牌85个。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扶贫整县推进行动,减免相关费用,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和服务。年内贫困地区新增绿色食品标志认证260个,新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10个。
开展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带贫能力提升行动。加强贫困地区30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3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作,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向贫困地区倾斜,年内新认定贫困地区省级龙头企业30家。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开展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抓好贫困地区现有1.02万家带贫农民合作社培育,完善带贫主体政策扶持与带贫效果挂钩机制。年内新认定贫困地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0家,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30个。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收入。
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10月底前基本完成贫困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指导贫困地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在贫困地区推广集体资产收益、产权抵押贷款等带贫模式。
4项服务
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技术扶贫行动,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支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研修,着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倾斜安排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资金,实施产业扶贫带头人培养计划,每个县安排示范培训任务100人以上。
加强产销对接。举办农民丰收节、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等节庆展会,搭建产销平臺,开展精准对接。实施贫困地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批对接、商超对接、直销直供,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联合省交通厅、省扶贫办,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贫困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消费扶贫行动。
强化风险防控。做好贫困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治,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导贫困地区将参与带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作为风险评估主要对象,加强产业扶贫风险监测。
改善基础条件。指导贫困地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24.67万hm2新建任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落实。年内90%以上贫困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升。
此外,2020年河南省还将加大政策支持农业产业扶贫,发挥好财政资金“补短板”作用,涉农项目资金安排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投入比例不低于上年。用好金融支农政策,加大对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贫困地区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四优四化”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指导贫困地区将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http://nynct.henan.gov.cn/2020/03-17/1305792.html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