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宁曲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逐渐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潮流。所谓的产教融合指的是有机结合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在保持持续创新的基础上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从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入手,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现状及育人目标,同时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意義及作用进行详细阐述,进而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73-03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将“产教融合”当作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职业性、区域性是其本身应有的特点,而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性人才加强培养,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完善建设课程、专业、资源、实践等几个方面,可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坚持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总的来说,产教融合就是充分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从而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对于产教融合的成功与否,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能否均衡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概括来说,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内涵就是融合教育与发展于一体,不再像以往那样割裂教育。尽管教育在迅速发展,但是脱离了实际,无法达到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也很难保持长久。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呈现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并且教育的目的也被展现出来。为生产服务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与生产相脱离的教育一定是不切实际的、是失败的,时代也会将其抛弃。
二、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校企对产教融合冷热不均
虽然国家和政府都有产教融合政策出台,但是操作中总是有问题存在,学校有很足的劲头,而企业却没有实质上的参与,只是在走过场而已。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此类现象:
首先,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识较为模糊。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的,力求以小的代价获取大回报。但事实上,人才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结果是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所培养出的人才用起来可能会不顺手,这样的风险是企业不愿承受的。针对这一事实,社会招聘成了企业的首选方式,通过这一途径选择适合岗位需要的员工,并在企业内部开展短期培训,采取这种方式同样可以使这些员工达到企业要求,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其次,企业对高职生的技能持怀疑、不认可的态度。高职学生实习时多是在企业进行一些重复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企业一般不会安排学生做那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原因在于企业不信任高职学生的技能,不给他们机会参与到技术工作中。另外,也可能是企业有私心,认为这些学生不是企业员工,不能去学习企业中所需要的主要技术[1]。
再次,企业的行为制约体系缺乏。基于制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仍将学校和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协调这两个方面就成了主要任务,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也没有完全介入,对产教融合双方主体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使双方的责权利不够明确,甚至于企业都没有实质性动作,完全在做表面文章,应有的作用根本没发挥出来,显得非常被动。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干预监督,扭转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的局面。
(二)校企没有界定好主体责权利
在产教融合方面,我国起步比较晚,再加上缺少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以也无法合理去界定产教融合双方主体的各自责权利,往往在职责的履行过程中,主体双方都无所适从,不利于校企融合的深入。
首先,校企主体职责不清晰。在与我国企业的产教融合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都做得很好。在产教融合制度方面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学习和在企业锻炼的各自时间段。尽管如此,企业却在操作时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理想。追究其原因发现,这主要在于不明确的双方主体职责以及没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实践方案。所以,产教融合双方主体职责必须要明确,并且要有可行的考核方案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去。
其次,缺乏制度保障校企主体职责。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产教融合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多是实践在先,将总结放在后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就是一个典型,高职院校操作的过程中大多对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做法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再与国情、校情、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并下发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文件。但这样的培养方案只是做了表面总结,不具有针对性,理论支撑不足,进而对产教融合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2]。
(三)学生向员工转换有明显的差异
所谓学生向员工转换的差异就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当前社会需求的调研还不够深入,有时尽管做了深入的调研,但是受到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制约,培养的学生要达到市场需求并不容易。近年来,有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但是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出现了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偏离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情况。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随之出现了明显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技术更新还是产业转型,速度都非常快,由此也使市场对人才有了不断改变的需求,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与其保持同步,所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与员工的素质就必然存在差异性。此外,企业还可能对职业院校的各种安排疲于应付,影响到企业合理进行配置资源。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现状及育人目标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现状
如今,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得到不断推进,已经进入到深入实施阶段。在教育改革深化及不断改善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形势下,开始在多地区实施产教融合,成绩也非常令人满意。但是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时没能协调好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步调,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企业热,学校冷”“企业冷,学校热”,其发生原因在于不明确的责任及管理内容等。高职院校要将当前这一突出矛盾解决好,才能夠进一步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3]。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育人目标
目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的承担者。所以,深化产教融合,有效结合起教育链与人才链,这将是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改革推进的关键举措。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有利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创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国各方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概括来说,健全育人机制是当前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人才培养计划需要改善,教育管理中引导企业参与进来,为企业培养出有用人才。另外,国家已经加大力度来扶持教育、科技领域,投入几千亿资金,使得学校的师资更强、配套设施更齐全,还以技术为导向,为我国提供科研领域人才,我国人才市场开始逐渐扩大,发展领域更宽,这些人才都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意义及作用
培养专业性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通过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展,学校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还能培养各类实用性人才,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帮学生创造出勤工俭学的有利条件。产教融合能使两方的资源相互融合,引导学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使学到的知识向技能方面转化,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全面掌握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就业。高职院校结合实践,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帮他们更好地消化知识、转化知识,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还能积极实践。除此之外,产教融合还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探索,而这种创新能力恰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方向。通过实践工作学生可以挣到工资,用来减轻家里负担,由此便有更多的孩子有学可上[4]。
(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实施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充分考虑,这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专业才能更长久持续下去。懂理论、会操作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至于手忙脚乱。这样的人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我国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招聘来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但是实践活动却很少参与,所以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在产教融合的带动下,必然会积极参与实践,深刻地认识实践知识的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总之,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会更灵活。
五、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应用对策
(一)双方责任必须要明确,以便实现共赢
为了顺利实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就应该以当前的实际管理情况及现有资源为基础,多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沟通,说服其加盟到产教融合体系中,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为了能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应明确双方责任,将校企双赢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产教融合的实施中,以学校当前的机械设备和专业实习工厂作为媒介,这样就能有更多企业被吸引进来。教师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生产中去,学到了大量的实践知识。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学人员,确保生产中能够按照产教结合教学计划来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应安排有关教师对生产全程跟班,并且给予一定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生产技术。注意在开展校企合作前,校企双方之间要做好彼此考察、审核、选择工作,只有最适合的校企联合,其产生的效果才能是最佳的[5]。
(二)突出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
一是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方面,要先构建一个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系中主要包括的课程有专业基础课、文化课、技能课等。既能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全面发展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再去深入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分阶段、循序渐渐地安排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学生们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经历一个阶段后,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此外,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后,必须对他们严格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考核不合格者要继续学习。因此,专业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置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统一,促使学生能增强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更重视操作流程。总而言之,实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合理的奖惩考核细则以及实习规范,以此保证学生能按规范进行学习和实践,减少操作风险,确保安全[6]。
(三)重点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突出问题
为了使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顺利实施,就要求高职院校先彻底解决产教融合的突出性问题。一是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存在矛盾,企业和学校的各自倾向不同是矛盾的根源,企业倾向的是自主生产时间,学校更多是倾向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所以需要校企协调才能解决问题,协商的结果是既满足企业生产要求,还能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时间。二是解决企业生产与学生学习之间的问题,合格率及效率一直是企业生产中的重点。而学生多是新手,上机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学校和企业就有必要安排一些技术熟练且技术过硬的技术培训人员,以便学生的熟练度增加。三是学生人数与设备数量之间的矛盾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高职院校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资源,加强投资生产设备,从而保证达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要求。解决产教融合突出问题是学生实践时间和加工好产品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都要进行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提升。
结束语
总之,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所以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就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也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尹建云.试论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6(5).
[2]宋会林.对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就、问题及应对对策的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3]李建军,王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
[4]孔宝根.论如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J].教育发展研究,2017(6).
[5]祁波.基于工作过程中构建产教融合机制——以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6(2).
[6]曹丹.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新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Abstract: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so-calle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industry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usefu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Starting from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mechanism
(責任编辑:陈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