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方法

2020-05-26 12:02金美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小学数学思维

金美娟

[摘要]反思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相应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反思的方法,并采取实际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爱上反思,不断提升他们的反思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思维

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思能力,并不断给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传统选拔制度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将数学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反思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反思能力相对较差。反思是一种习惯,是需要学生能够长期坚持的,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一、从探究活动中培养反思能力

小学生的反思意识通常较为薄弱,要想提升他们的反思能力,少不了教师的教导,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一场经历,如果教师将数学中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反思,则不仅有助于提升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反思能力,深化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概念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22-6=(),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计算一遍,随后用小木棒根据算式进行摆放验证,最终在交流探讨中形成了以下反思过程:学生A:先从一盒中拿掉2根,再从另一盒中拿掉4根,最后剩下16根;学生B:可直接从一盒中拿掉6根,最后把剩余的4根和2根合起来等于6根,最后用10加6就等于16;学生C:我是先将一盒打开与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随后拿掉6根,就剩下6根,再用10加上6就等于16。教师听了学生的想法说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办法,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学生们经过反思与探究,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由于个位数2减6是不够的,因此要从一盒中拿点出来再减,也就是从十位数上退1位当作10和个位数上的2加起来再减。整个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反思,并利用反思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二、从思维探讨中培养反思能力

由于生活背景、文化环境、经验与认知水平的不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与认知高度会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只有让自己的思维与他人进行充分的碰撞,才能获得认识与思维上的共识,起到优化的作用,如果这样的思维火花是在探究活动前喷发,还可以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反思,获得共同进步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统计和平均数”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反思,根据上节课的套圈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两张统计图表,分别统计了男生和女生套中的数目,其中男生一共5人,投中最多的有8个,最少的有5个,合计26个;而女生则有6人,投中最多的是9个,最少的是3个,合计28个。待学生们获取及交流了图表信息后,引导他们思考“套圈活动中,是男生准还是女生更准?”的问题,学生1:我认为女生更准,因为女生最多的有9个。学生2:我认为是男生更准,因为男生5个人就已经投中26个了,而女生6个人也才套中了28个。若是男生再加一人,只要套中2个以上,总数就会超过女生。学生的思考原因有很多,很明显,无论是根据套中的最大数或总数来比都有些不合理。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适合的数来比较,就是“平均数”。通过学生的思考辩论得出“平均数”这个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兴奋与集中的状态中,在思考中反思自己的答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争辩的机会,慷慨地把平台让给学生,孩子们有了自由思考、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争论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取人之长,学会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孩子们碰撞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更学会了反思自我与反思他人思维的方法。

三、从对比总结中培养反思能力

学生缺少批判性思维、反思能力也较差的体现,更是代表了学生的创造性较低。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反馈而来的信息,通过与他人的對比,诱导学生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否是最简单、有效的,同时还要努力寻找最佳的解题方式,让思维向着灵活性与创新性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对于怎样计算9+8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木棒试着摆一摆,再进行讲解,学生们的答案都非常有意思。学生1:我选择了数数的办法:从9再往后数8个数,10,11,12,13,14,15,16,17。学生2:我也是,我是从8往后数9个数,9,10,11,12,13,14,15,16,17。学生3:可以先把9凑成10,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是17根。学生4:也可以先把8凑成10,同样能看到是17根。学生5:我是因为知道10+8=18,那么,9+8自然就是17了。学生6:我跟之前的同学一样,因为8+8=16,所以,9+8=17。随后,学生继续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是最简便的?”教师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一起来将这几种方式进行摆一摆,对比一下,找出自己认为最简便的运算方法。学生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让学生在反思中一起找到更加优化的方法。

四、从解题结果中培养反思能力

同样题型的数学题目,可以采用类似的解题办法,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对问题、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举一反三。作业不只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要主动进行检查反思,如果只是简单地交给教师进行批改,这样的模式,不仅会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产生对数学的厌恶,而且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好处的局面。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有可能是由知识水平有限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之后,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正误做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计算“25%x+75%=36.75”这个题目,教师首先让学生将整个计算的结果代入到原来的算式中,学生在计算中自己就会发现,左边与右边并不相等,这时候,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不相等,难道是自己算错了,那么,又到底是错在哪里呢?于是,学生开始反思探究自己的错误,在反思中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原来25%与75%是不能直接这样相加的。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之前会这样想呢?是哪里的思维出现了错误,是哪个地方让自己理解错了呢?于是,接下来,当学生因为反思而发现自己的思维错误,就会进行调整,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而像这样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反思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思维定式,于是就没有仔细地进行审题,才最终导致计算的错误,从结果反思中深入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反思能力。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反思是教学中的潜在资源,教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让他们发现自身学习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正或强化。这种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改正的过程,就是教学中所推崇的自我教育部分。当学生懂得了自我反思,就相当于让他们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通过反思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教育,强化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小学数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