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隔离的三天三夜

2020-05-26 12:04吴勇
对外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江夏方舱医护人员

吴勇

一、隔离的第一天

1.隔离

直到中午送餐的服务员胳膊伸得长长的,想尽可能离我远一点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不属于正常人,而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人。

2020年3月14日,到武汉采访第41天。

因为接送我们去采访的司机师傅被检查出来核酸阳性,所有坐过车的人都要去做CT,检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是,要马上送入院。

没有想到武汉战疫即将胜利的前夕,我成为了密切接触者。被迫在酒店开始了三天的自我隔离。不过也因此稍稍体会武汉人民的不易。毕竟,酸甜苦辣咸皆是文章。

2.安全

在武汉采访新冠肺炎疫情,最大的挑战是安全。传播途径太多了,衣食住行,每个方面都有感染源。这里是魔鬼的肚子,疫区的疫区。与病毒的接触是无法避免的,比如采访痊愈出院的病人,比如采访医护人员,甚至包括媒体人摩肩擦踵去拼抢新闻的时候。

最有挑战的一次是在医院采访到一半的时候,护目镜的带子突然断掉了。只能用一只手死死地按住眼镜坚持采访完毕才进入到消杀区。

这次密切接触就是3月12日去采访武昌康复点。当时医护人员还和我们开玩笑,新闻记者也是高危人群。没想到一语成谶,我们在两天之后也被隔离。为了让服务员安心,我之后不再马上去开门,而是在门铃响过后再等5分钟,戴上口罩,再去门口地上取盒饭。我安慰自己,毕竟还算年轻,即使传染了病毒也应该问题不大吧。

二、隔离的第二天

3月15日晚上7点半,我们一行3人,自己开车去做体检。这情形和我们到武汉的第一天很像:车很少,车里很沉默,路灯也显得暗淡。

来武汉前,大女儿四月和岳母都反对我来武汉。四月一直问:老爸你们单位那么多人,为什么要你去武汉?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敢看她的眼睛。采访了这么多医护人员、外卖小哥、志愿者后,我已经找到了答案。等回家,就给她好好讲讲这里,和爸爸一起战斗过的英雄好汉。

1. 土色的口罩

2月4日到达武汉站,也是在晚上。高铁G503北京西到武汉整趟车大部分都空空荡荡。火车到武汉,只下不上。下车和搬运行李,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2月5日,到武汉第二天,去雷神山医院工地采访建设者。发现安装CT工程师口罩颜色和我们不一样,还以为是新款。他说口罩是泥土染的色,因为干活儿要不停地扶正口罩。“谁都知道戴口罩保命,但是你干活就要出汗,出汗口罩就湿透了,糊住鼻子。怎么办?只能摘掉口罩。因为能早一分钟完成,就能多救一个病患。”

2.手机的军功章

中国人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武汉,开门第一件事是消毒。进出宾馆,要从头到脚彻底消杀一次。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消毒,然后冲热水澡。工作之前先给电脑键盘、鼠标和写字桌消毒。

有一次忙起来忘记了擦干手机。结果消毒剂从充电口渗了进去死机。经过吹风机和电暖器一顿抢救,好歹给挽救了回来。不过新买的华为手机的显示屏内部留下了水渍形成的花纹,和流经武汉的长江很像。本次战疫的军功章也有它一半。

3.平凡英雄

如果要发奖章,我认为,得奖名单上一定要有张继先医生。2月13日,经过再三努力采访到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她是第一个通过卫生系统上报新冠肺炎病例的医生。在医生值班室里,她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你不要拍我。我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老父亲一个人在外地,我根本没有时间回去照看,忠孝不能两全。”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就变得低沉嘶哑,难受得说不出话来。她对自己要求很严,但是当谈到父亲的时候,眼泪马上就止不住了。

在武汉,我采访了雷神山的建设者、志愿者和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母亲、妻子和女儿。但是危难之际,他们逆行向前。

这里是医护人员的战场,是各行业逆行者的战场,也是媒体的战场。实际上不管在不在武汉,疫情期间所有坚守岗位的人都是英雄。

三、隔离的第三天

1.海外来函

因为隔离,不能出去采访。抓紧时间整理邮箱的时候才发现,收到数封来自美国、伊朗等国家读者的求助邮件。他们都是看到了之前《中国日报》对江夏方舱应用中医治愈新冠病人的报道,希望能详细了解武汉是怎么做的,方舱医院是怎么建的,中药药方是怎么开的。

来自美国的读者说他65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免疫受损,应该怎么办?来自伊朗的医生说,想了解药物的名字和配方,希望能在伊朗发表以救助更多的人。来自意大利的记者想了解中医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以便在当地推广。

他们的邮件,说明《中国日报》的付出没有白费,中国的努力正在成为照亮世界的一盏明灯。通过分享中国经验,必将更好地帮助全球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影。

2.江夏纯中医方舱

一边回复读者的邮件,一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去江夏方舱采访的故事。

2月26日江夏纯中医方舱第一批23位患者痊愈出院。我和同事一早就等在医院门口。我发誓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对话:一位痊愈出院的阿姨和一个30来岁的年轻医生说:“我不晓得你的名字,我认得你的眼睛。真的谢谢你,你们辛苦啦!”

72岁的张伯礼院士在开舱之初,一定要亲自进去走一走,把病人生活和治疗的问题想到前头。“我们宁可自己多麻烦,也要让患者方便。”

也就在这一天,我收到消息,岳母因为积劳成疾,突然右眼失明,走路困难。家里两个孩子,一直都是她帮忙带。疫情之下,钟点工没办法上班,身体终于挺不住了。祈祷老人无恙,期待疫情早日结束,能早点回去分担。

3.无恙

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同,中国互相帮助的精神,五千年来一直传承。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守望相助让我们共克时艰。

3月16号晚上的时候,经历了3天未能外出采访的日子之后,终于拿到了肺部CT的电子版。再三和医生确认结果一切正常,瞬间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很少有人想当英雄,做烈士,都是父亲、儿子和丈夫,都想常伴家人身边。但是为了肩上的职责,必须勇往直前。

四、定风波

忐忑数日,自我隔离3天。虽然不能出行,但让我能稍稍体会到当时在隔离中武汉市民不易的万分之一。我只有3天,而他们从1月23日到记者发稿时已经隔离60余天,中间艰辛,一言难尽。好在武汉从3月18日新增病人清零,病魔即将俯首。

有相识的医疗队朋友这两日也在纷纷胜利凯旋,还有人继续坚守。

借苏轼《定风波》一首,与战友们共勉。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供图)

猜你喜欢
江夏方舱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七月梧桐最入画
给你一个橙子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