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效率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种组织的效率却是更多的以生态的负面影响体现出来的,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牺牲社会环境为代价,引发了大量的污染事件,这对于社会发展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研究。
關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业绩评价;研究
对于一家优秀的企业来说,其在经营发展期间,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效益,还需要重视社会效益,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规范化,但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却产生了严重的社会责任危机,如三鹿奶粉事件、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等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长远经营发展实际上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文章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研究。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与反思
1.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之前,针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生产模式简单,因此所应用到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观察性评价法。而在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爆发,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逐渐从单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过渡。传统的观察性评价法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
进入到20世纪初,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模式逐渐从单一朝着多元化和分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实际上给企业的绩效评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绩效评价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以杜邦分析体系为代表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应运而生,该评价模式是以投资报酬率作为核心,然后分析各个部门的业绩,结合业绩情况规划和协调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该评价模式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结构越来越复杂,以投资报酬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方式所凸显的缺点也越来越多,比如说企业下属部门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之间不够协调,这些可能都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杜邦分析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解决投资报酬率指标在应用中存在的缺点,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代表,其创立了剩余收益评价指标,该绩效评价方法的突出性优势在于,用于对绩效进行评估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评估操作可行性比较强。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绩效进行评价时,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编制到对外财务报告之上,剩余收益的作用也就愈加重要。
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以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也暴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如财务指标的发布时间滞后,不能全方位地反映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指标造假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对未来绩效的预测能力比较差,无法全方位地反映无形资产以及质量和客户资源等,在此背景下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绩效评价形成了以平衡记分卡为代表的企业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相较于之前的评价方法来说,优点在于评价企业绩效时,要将所有能够促使企业经济结果得以实现的指标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其有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以及不同部门目标的协调。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世界各国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财务指标,而是将关注点放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之上,但是也不能说明这种评价指标是毫无缺陷的,其主要表现在货币计量作用被不断弱化。从根本上来说,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但是这些绩效评价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经营成果,而未能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绩效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在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时,始终存在有一定的缺陷。
2.企业绩效评价的反思
可持续发展自被提出之后,就一直都是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中的不懈追求,其指的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对各类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既实现当前生活人们的财富增长,同时又不会对下一代居民的财富增长产生阻碍作用的一种发展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营生产期间就不能只是单纯地以经济价值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目标,同时还需兼顾资源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传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已经处于相对比较紧缺的状态,企业经营活动所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严重。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时,纳入生态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来说,其只有担负起资源节约使用和环境质量保护的责任,构建基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自身在生产经营期间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构建策略
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理论知识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所必须的,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对于我国现有的许多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规模有限,资金不足,对于可持续发展考虑的比较少,更多的则是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为了获取更高的竞技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首先就需要企业正视自身经营与社会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利用生态资源,其是与社会生态资源交流互动最为频繁的存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其还将会给企业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改变。另外一方面,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也将会对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如果说一些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的资源被随意滥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制约,反之如果始终注意节约资源,资源的富余量比较大,企业购买资源的成本低,那么其将会取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这样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企业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时,还需明确企业与生态之间存在有哪些关联性。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也是在节约自身的经营生产成本,但是结合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对有形资产比较重视,而对于非物质以及无形的资产重视度明显不足。这种物质财富背景下所滋生的观念,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认知,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企业的业绩评价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约束。最后,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还需适当的摒弃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纪人假设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导向的基本心理动机,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内在动力。企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又是理性经济人,企业也就演变成为了一个理性经纪人共同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人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这样就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构成影响,业绩评价也将不够科学客观等等。
2.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的路径
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该项工作:
一是明确生态价值提升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最终归宿。从生态价值的角度来看,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正是借助当前社会所有的一系列资源来获取经济回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重新评估绩效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满足,绝不能单纯地关注物质财富的获取,将物质财富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因为企业经营发展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只关注经济方面的内容,生态问题必然会被忽视。但是如果只关注生态效益,忽视社会经济效益也不可能,因为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过分关注生态效益,企业则会走向灭亡。因此,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必须要找准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平衡好企业发展过程中二者取舍之间存在的矛盾。企业在绩效评价时,绝不能只是单纯的关注企业经济效益,要在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之下,重视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在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与设计、绩效成果等角度入手,保证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破坏生态效益。此外,企业还需关注在企业中谋求发展的股东、职工、合作伙伴的经济效益,实现多元和谐发展。
二是明确资源环境成本、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都存在有成本核算考虑片面的问题,比如说企业一般会将原材料成本、投入资金以及劳动成本作为总投入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在生产经营时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等则基本上不会被纳入到成本核算的内容中。正是这种习惯性的忽视,导致资源和环境被肆意破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社会资源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如能源企业的发展,伴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将会对开采区的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但是在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一直都认为这些资源是上天给予的,因此无需将这些资源成本纳入到企业生产成本之中。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资源与环境问题早已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视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消费者以及合作者的认可。因此,生态环境因素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背景下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企业可以充分权衡经济指标与资源、环境指标,这样资源与环境因素也将会变成企业生产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也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是兼顾过程与结果指标。企业绩效的获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必须要有过程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如果只关注企业结果目标,那么对于企业经营期间究竟是如何达到生态效益与經济效益并重的目的,就无从得知,这样也就难以获悉企业是否成功的落实了各项生态指标。但是如果只关注过程指标,缺乏结果指标,那么企业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是企业最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能够实现却是未知的,因此结果不明朗。由此可见,在绩效评价时,既要关注过程也应当关注结果。
总之,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其业绩评价模式也将会不断做出新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从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入手,将生态环境因素等融入到业绩评价体系中,能够给企业的经营发展给出更加科学的指导,这样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
参考文献:
[1]温若琳,刘博弘.浅析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电子制作,2015(03).
[2]尹开国,施婷婷,汪莹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5(01).
[3]宋红玉,沈菊琴.委托代理理论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J].会计之友,2014(30).
[4]韩金彤,王诗茜,杨爱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绩效评价设计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作者简介:李紫涵,女,籍贯:郑州,学历:硕士研究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