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霖
摘 要:本文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存在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出了三融三驱三自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三融三驱三自主;探索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国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2015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改革工作[2]。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充分整合,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多终端学习的需求。此外,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也推动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有效克服教学内容的扁平化、枯燥化等缺点,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展示与分享,演变为跨学科的高端综合教育教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网络学习服务[4]。
然而,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资源使用率低,重建设,轻应用,课程网站成了资源堆积的仓库;使用效果不佳,常常是为了课程点击率而要求学生刷课,甚至为了提高帖子数而大量注水;资源更新率低下,资源往往不是在应用中自然而然地根据课程实际需要而更新,而是为了应付验收而突击完成,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未能协调统一。
那么,在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自律差、学生基础薄弱的基本学情下,我们如何建设一门受学生欢迎的在线课程,有效地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且实现课程资源的及时更新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更新进行探索,提出三融三驱三自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1 如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微课视频的建设,应该重视课程开发团队组建、课程规划、教学资源开发以及配套的教学活动设计等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从建设开始就注重教学应用,做到有的放矢,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和激发学生参与度的课程。
在课程团队组成上,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多方参与的三师课程团队,并加入学生,做到教学相长。
课程规划中,以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移动通信技术》为例,进行整体设计,将整门课程设计为手机信息的神奇旅行,代替原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网络结构等枯燥乏味的知识体系。同时,建设了通信小百科、通信名人名企,典型事故等课程思政资源库,嵌入到各个教学单位,并设计通信小实验室,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资源开发上,教学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微课视频的设计,要求做到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容易学”、“快乐学”到“喜欢学”。比如在《伪装天线》的微课视频中,引入了大家非常关心民生问题,通信基站有没有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有多大,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5G为什么这么快》的微课视频中,引入了行业发展热点华为的极化码成为5G的国际标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将MIMO多天线技术比喻为新修高速公路来提升两地的交通流量,将抽象的MIMO容量计算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环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精心设计教案,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个性化的进阶任务,锻炼学生的技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
课程上线后,为了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了项目积分的横向考评和个人进步的纵向考评相结合的全程化的考核方式,从在线课程视频学习、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课后拓展,以及个人自我提升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如何应用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课程的应用一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两条主线认真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将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
课前自学中,设计了在线课程自学记录单,将微课视频自学过程中同学们认为的重点、难点进行记录,提高学习效率,收集提问,方便翻转课堂教学,还可利用课程平台发放课前任务,在课程网站开展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PK、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项目和任务,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
课后,一方面组建以学生为组的线上运行团队,充分利用讨论区、QQ群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另一方面利用在线课程的后台学习数据统计进行反馈和督促。
除了课程本身教学设计,通过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组织了学院内知识竞赛,并带领学生参与行业国家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鼓励考取华为等公司的高级别职业资格认证。
3 如何更新在线开放课程
关键在于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持续更新的常态化机制。
在顶层设计上,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不盲目追求资源的数量与种类,优先建设并上传最必须的资源,资源应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程团队人手不足时,号召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巩固知识技能、增进师生互动、为课程注入新鮮的活力。将师生联合制作的资源应用与课程教学与网络课程中,并进行相应的反馈。
组建课程小组,将课程资源建设与改进的教研活动常态化。每一门课程均指定课程负责人,定期讨论制定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实施方案,按时完成资源建设规划,定期开展研讨,提出合理优化方案,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将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常态化。不定期举办学生信息化教学资源比赛常态化,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学。
成立信息化工作室,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应用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工作室团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负责课程网站平台的维护和学习数据的统计;对网络中的僵尸资源、优质资源、待优化资源进行分类,并给出删除或优化处理的建议;对师生建设课程微视频等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如PPT优化、微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工作室的学生成员包括三个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换届。工作室不仅是师生之间连接的纽带,是促进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的前行军,更是资源建设、应用、更新常态化的有力保障。
4 总结
教学工作一个极具复杂性、综合性、创造性的工作,没有一味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总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就是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思政三者融合,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大赛、综合考评三种方式驱动学生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鹏,赵韩强,李亚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5(2):5-7.
[2]王友富.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000(007):56-59.
[3]夏如杰,张丽娟,申欢迎等.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旬刊,2018,17(08):67-68.
[4]鲍浩波.化学类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大学化学,20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