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现如今,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探索更为合理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信息化背景下,对图书资料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此,管理人员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维护信息安全。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其工作效率不够理想,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则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1 图书馆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随着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需求,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1)书籍查找及阅读难度升高。传统的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对于图书种类划分存在着不完善、不细致问题,这使得人员在资料书籍找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借阅流程较为繁杂,手续繁多,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借阅效率。
2)图书馆资料管理问题频出。传统图书馆资料管理虽然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可以从读者角度出发,合理规整资料,但是由于资料数量的增多,管理人员紧缺严重,再加上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职能的限制,使得图书馆资料整理及分类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制约,资料管理和保养较差,很多资料或者存在规整不及时,影响借阅的情况,或者存在资料破损的问题,降低阅读质量。
3)管理意识薄弱。传统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管理意识缺失就是最为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导致管理工作落实度降低,资料书籍完整性缺失,保养工作不到位,进而直接降低图书馆现有资料质量,不利于图书馆的运营。
2 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资料管理自然也不例外。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改善图书馆资料管理水平,加强资料的完整性。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加快资料查阅速度。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资料书籍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相比于纸质书籍,其管理难度逐渐减弱,且电子版书籍的存储也较为方便,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可保证书籍的完整性。在查阅过程中,相关人员只需输入关键字或书籍代码即可快速找到书籍相关内容,为管理人员及读者带来较大便利。
2)提高书籍归纳和整理效率。传统书籍资料整理分类中,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和时间,且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但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后,可利用计算机对书籍资料进行录入和编辑,并做好相应的归类工作,可节省大量时间。
3)增大资源利用率。信息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传播和共享速度,确保读者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书籍资料的更新情况,从而降低书籍资料翻阅率,增大资源利用率,减少书籍的破损。
3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智能化的圖书馆资料管理系统。智能化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的建立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图书馆资料的电子化管理。将原本的纸质书籍资料转变成数字化模式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在系统完善过程中,根据区域特色及流行元素,设置个性化的阅览室,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二是通过先进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做到书籍资料的自动化检索和查阅,从而提高查阅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该方式的落实也可有效降低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强资料书籍的齐全性、完整性。
2)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落实度。首先,建立与实际需求相符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书籍资料的录入、检索、编制等工作,做到自动化管理,以加强资料书籍查询的有效性,规避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限制,节省管理成本,降低管理人员的压力。其次,实现书籍资料的数字化转换。纸质资料书籍在长时间保存及翻看中会存在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且不容易对其进行修复,降低了资料书籍利用率。另外,纸质资料对于存管温度及空间环境也有着严格要求,且空间占用量较大,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及运转。将图书资料实行数字化转化,有利于完成信息资源的海量存储,数字化形式的图书资料在利用时只需直接检索调阅数字化文件,无需调阅原件,这样既增大了资源利用率,又可减少对实物资料的损害。最后,做到网络共享,加快资源传输速度。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体系,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传输,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各种限制,增大资源利用率,也可减少纸质资料传递中存在的各类弊端,提高资料借阅效率,更好地实现资源数据的科学利用,优化图书馆管理水平。
3)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扶持,这样才能增强各项基础设施配备的齐全性,增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效率,进而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改进图书馆中资料书籍的质量。同时,资金投放力度的加大,对于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创新也有着很好的推动效果,这为图书馆资料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不是每个图书馆都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的,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应当适当地采取与其他图书馆之间联合的方式来购买数据共享和数据,促使数据库得到适当的拓展。或者可以采取联合购买的方式,来降低在资源方面的引入成本。
4)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传统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且一般会聘用一些退休人员来开展管理工作。但在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对于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需要对图书管理人员实行重新筛选和规划,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活动,确保其符合信息化管理要求,提升图书馆资料管理的综合水平。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有一颗热忱的爱书之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正式的工作中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资料管理中来。其次,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明确自身的责任所在,合理规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资料管理人员还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明确掌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要求,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不断加强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从而改进资料书籍的整理、归纳和管理效率,加强资料准确性、齐全性。
为了有效改善图书管理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在员工正式上岗之前,需接受具体的职业技能考试,图书馆需从中选择成绩优秀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突出的人员接受二次培训,达到培养高素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目的。
4 结束语
图书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增大了资料使用率,维护了信息安全,全面满足个性化服务的基本要求,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多方便,为我国图书馆产业的可持续前行及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渗透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琳梓.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
作者简介
兰贵龙(1990-),男,满族,吉林榆树人,榆树市图书馆,在职助理馆员,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