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热夏提
摘要: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目前,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大多以西方音乐为主。教学内容中,应该进一步增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是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视唱练耳 教学 民族民间音乐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12-02
高校音樂院系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摇篮。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进入中小学校或者社会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育。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为少年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他们对我们国家的音乐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范围广、持久、深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音乐教学理念和质量决定着影响着中国未来音乐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所以,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完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优化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改进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使其更好的为中国音乐发展服务,便成为视唱练耳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课的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程,属于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增强学生内心听觉、音乐记忆力和读谱能力,为其它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大部分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一般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四个学期,每周两个课时。
各高校的视唱练耳课基本参照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以钢琴为教具,集中课堂教学。视唱教材的选择以人民音乐出版社《视唱练耳》(亨利·蕾蒙恩、古斯塔夫·卡卢利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等为主。视唱条目中欧洲大小调风格旋律占较大篇幅,其中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民歌、著名作曲家作品主题、以及一些针对性练习曲;也有少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包括中国各地民歌、中国作曲家作品主题。
二、增加民间音乐的必要性
(一)音乐工作的需要
由于目前视唱练耳所习内容以欧洲风格内容为主,按照十二平均律训练,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如果遇到大小调风格的作品,能够较好的把握,但遇到中国风格的作品,往往难以准确演绎。众所周知,中国有着非常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我们国家音乐工作者平时所接触的作品,主要就是中国风格的各种作品,欧洲风格的作品所占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在工作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二)中国音乐发展的需要
纵观世界音乐历史,每个国家的音乐发展,无不根植于本国民族民间音乐。很多大作曲家的创作,其灵感和素材也来自于他们本民族民间的音乐。例如音乐史上著名的“民族乐派”便是如此。20世纪20年代末,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中觉得缺乏灵感:“异国的空气无法给我灵感,我找不到写作的题材。我必须在看到真正的冬天和刹那间绽开的春天,必须再听到俄罗斯的语言。除了俄罗斯,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让我创作。”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照搬欧洲、美国、韩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理念、作曲技法等积极因素,才能够产生符合时代、与世界相通、具有高艺术水准的中国音乐。中国未来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音乐,而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会是中国音乐未来发展的基石。
(三)中国音乐传承的需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各具特色。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除了极少数几所专业院校外,几乎都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一个国家高校音乐教育,代表着这个国家音乐的主流发展方向。我国在儿童音乐启蒙中充当重要角色的音乐老师,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几乎起不到多少作用,这是不可思议的。视唱练耳中加入更多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使学生熟悉各种民间音乐,通过视唱,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音乐院系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便会用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如果他们从事儿童音乐教学,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便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扎根。更重要的是,将更多民族民间音乐纳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便纳入中国主流音乐的发展渠道,便会有不断扩大的群众基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就会不断传承下去。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音乐工作者工作的需要,还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与传承的需求,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更多民族民间音乐,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增加民间音乐的紧迫性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处境来看,很不乐观。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涉及一少部分,其它主要存在于民间。近年来,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获得大家一定程度的肯定,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民族、通俗并列,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也有所增加。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人力物力对民族民间音乐大力进行挖掘、抢救,其中很多音乐通过申请还被批准成为非物质遗产。但这种表面的繁荣现象,仍然无法改变其在中国音乐领域的弱势地位。民族民间音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种音乐已经濒临消亡,缺乏广泛的生存基础,已经成为中国音乐中的“非主流”。一些老艺人和他们传承人的坚守,不过是一种对传统音乐艺术的不舍,是对民族民间音乐边缘化的不甘。这种情怀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悲凉。要么成为活化石,要么重新焕发生机,民族民间音乐,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马上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更多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二)民族民间音乐处境困难的原因
民族民间音乐目前比较困难的处境,有来自各方面的原因。首先,历史上北魏起实施乐户制度,音乐成为一种贱业,从事音乐的人属于贱民,社会地位很低。这种影响直到现在还未消除。民间艺人地位不高,社会各界甚至是民间艺人们自己,对于民间音乐的评价也就高不到哪里去。认为这种音乐不入流。他們没有更多经典的作品出现,表演登不上大雅之堂,只能在民间婚丧嫁娶中演出,换取微薄的报酬。其次,民族民间音乐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有一些民警艺人为了吸引观众,采用一些倒立、博取大众的眼球,与杂耍结合在一起,甚至为了能获得一些赏赐,低声下气,无形中降低了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准。第三,从业者仰人鼻息人格低下,所谓的音乐艺术专心娱乐雇佣者,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高水准的艺术新作。他们的一些作品,大多是传统作品,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演奏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很少扎根于民间,创作一些艺术品位较高、群众喜闻乐见、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民族民间音乐便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被边缘化。
民族民间音乐要想改变目前处境,关键不在于民间艺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而在于我们国家音乐学家、相关主管部门决策者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如果专家们真正重视起来,民族民间音乐必然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只能落入不重视—没有好作品—更不重视—更没有好作品的恶性循环中去。民族民间音乐是否得到重视,重要的标志就是它在教学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如果处于主导地位,它便会成为主流音乐;处于次要地位,就只能成为附属支流音乐;如果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它就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传统音乐为基础是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的总体趋势。民族民间音乐不会只体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它将体现在音乐教学、音乐实践、音乐评价等等音乐活动的所有环节中。高校视唱练耳中增加更多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视唱练耳中占据主导地位后,中国的音乐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做到这些,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相关专家、学者、音乐教育工作者等有识之士携手合作,不懈努力,对视唱练耳课程进行研讨,设计出符合我国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大纲。总之,民族民间音乐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获得更高的地位,也应该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评价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珠.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若干问题[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2]骆文湘.从戏曲学员的视唱练耳教学谈起[J].艺海,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