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剧院现状与出路

2020-05-25 02:51张静
人文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剧目剧场疫情

2019年是剧院演出爆发的重要一年,山东省各大剧院的演出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无论是在剧目创新还是引进剧目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剧院演出因其特殊属性被迫停摆,剧院损失惨重,演出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剧场演出思路,整体提升山东省剧院演出的抗风险能力。

一、疫情对剧院演出的影响

(一)剧院演出的特殊属性

剧院是演艺市场的重要部分,涵盖了戏剧、歌剧、音乐剧和舞蹈剧等在内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表演艺术产品,剧场演出通过舞台环境和演员表演实现文化传播,因此具有特殊属性。首先,不同于传统的有形产品,表演艺术的演出产品是非实体的,是演出人员在人力、物力和环境的基础下生产出来的服务性产品;其次,演出过程中不需要通过载体或者媒体加以传播,生产者直接面对观众,观众直接观看生产过程;再次,演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是并列的,在时间上是同一的,具有时空同一性;最后,演出所具有的唯一性决定了演出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储存性。

(二)疫情对剧院演出结构的冲击

剧场演出是即时性消费,强调演员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必须切断传播途径。剧院场馆空间封闭、人群密集且接触频繁,是传染病传播的渠道之一,因此场馆的全方位关闭也是理所当然,剧目“停摆”也为演出业整体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方面,预演出剧目停演,前期支出无法收回。2月1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剧场委员会发起倡议,号召剧场发出战“疫”承诺,以退定金、降租金、专题演出慰问抗“疫”一线人员等五大坚实举措与全行业、全社会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自此,山东省各剧院全面停工停演,剧目延迟甚至取消,召回大量门票。剧院演出多是群体表演,演员系统庞杂,排练周期长,原定于疫情期间演出的剧目,前期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出。延期演出增加了支出款项,取消演出更使得前期投入的成本难以收回。

另一方面,演出排练被迫中止,复工困难。疫情之下,演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居家隔离,难以实现有效排练。因此,剧院复工之后,还需为演员排练留出较长时间。排练期间,倘若剧院持续处于空档期,那么演出时间将继续压缩。

可见,全方位停工停演不仅给非营利表演机构的自负盈亏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以票房收入作为维持表演艺术机构平稳运营手段的营利性表演机构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二、疫情期间剧院的自救自保

剧院运营具有长期性、连贯性的特征,面对全方位停工停演,研究剧院防控举措,对于后疫情时代补救措施的制定可以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剧院自救自保措施

剧院既是营利性的经济机构,又是公共文化场所,剧院面对疫情的自救自保措施可以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类。

1.营利措施

票房、场租是剧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了防范疫情扩散,剧院全线关闭,几乎失去收入来源。为此,剧院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创利增收。首先,多家剧院开办云端剧院,在网上发布往期精彩表演的录制视频,通过付费点播与流量积累创利增收;其次,部分剧院联合演员进行线上直播,通过打赏、点赞等实现流量变现;最后,还有剧院选择推出线上课程,把日常培训转移到线上,并收取培训费用。

2.非营利措施

剧院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消费场所,面对疫情理应承担起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责,为全民抗“疫”做出贡献。为此,剧院工作人员通过“云录制”的方式创作各种形式的抗“疫”艺术作品,在安抚民众心情方面起到重要的文化导向作用。为满足疫情期间民众的文化需求,许多剧院积极分享各类艺术歌曲,丰富民众日常生活。除此之外,为迎接剧院开门后及时复演,剧院也摸索出“云排练”的方式,网络连线共同训练,为演出做好准备。

(二)剧院自救自保措施分析

疫情期间,剧院以网络为主要阵地勉强运营,虽依托流量变现,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因为剧院表演相对比较小众,付费点播人数少,无法支撑其庞大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剧院在日常運营中缺乏长效应急防控机制,过度依赖线下运营,忽视了线上运营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抛弃线上运营实不可取,只有打破封闭,才能实现剧院的全方位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剧院演出的转型和升级发展

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确保后疫情时代剧场演出正常进行。疫情是“危”也是“机”,山东省剧场演出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把握机遇、整合资源,才能实现剧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政府“搭台”

疫情面前,政府强制力在振兴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剧院要想走出疫情带来的阵痛期,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1.适当增加政府补贴,助推剧院复工

剧院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文化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服务设施之一,对于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丰富城市文化内核具有重要作用。很多中小型剧院的发展资金都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和扶持,即使剧院正在向市场型转变,也仍需要政策性的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政府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能够助推剧院走出困境。一方面,可以对剧院进行福利补助,如对于取消演出的剧目补贴一定的人工费用,或者对延期演出剧目造成的观众流失提供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剧院演出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承担和支付较高的税费,无形中增加了剧院的发展负担,目前,政府已经取消部分税收支持全行业正常运行。而剧院排练周期长、复工困难,对此,山东省政府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免征税收的时间,为剧院“回血”提供缓冲。

2.推出文化消费券,促进文化惠民

剧院和观众构成文化消费的两端,政府在给剧院“输血”的同时,还应当为观众“造血”。被隔离在家,大众文化需求被长期抑制,疫情结束之后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反弹。但是部分消费者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这与其强烈的消费欲望相矛盾。剧院是多元文化汇聚的重要场所,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打通剧院和观众的通道,政府可以推出一批剧院消费券,由政府出钱购买,吸引民众在疫情结束之后主动走进剧场,并培育潜在消费群体,促进潜在消费群体向正式消费群体转化。

(二)剧场“唱戏”

1.剧院运营

完善剧场防疫系统并形成长效机制。虽然我国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是仍然存在“境外输入”和“二次反弹”的风险,日常防护丝毫不可放松警惕。因此,做好剧院的防疫系统至关重要。首先,剧院需要建立疫情防护小组,整体把握剧院情况并及时上报防疫内容;其次,剧院应该加强观众入场时的体温检测,避免咳嗽或者发烧人员进入剧院;最后,剧院还需要适当安排间隔座椅,避免观众之间发生近距离接触。

改革剧院运营,建立特殊时期运营机制。经此一“疫”,可以认识到,在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演出行业具有“敏感”特征。因此,为应对各种形式的外在不可控因素,剧院应当考虑建立日常和特殊时期两套运行机制,请求政府在特殊时期对该行业实施政策援助,并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和素质能力,避免出现特殊时期“两眼一抹黑”的窘况。

推动“互联网+剧院”模式,拓展线上业务。表演艺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转变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通性较低,盈利模式也主要依靠线下的演出和互动。但也不能彻底放弃线上运营模式,剧场线上业务可以通过欣赏和教学两种形式,真正打通线上线下运营一体化。互联网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本次疫情期间剧院推出的“云端歌剧院”“云课堂”等取得的显著成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观众召回

法国戏剧理论家弗朗西斯科·萨塞认为,观众是戏剧的本质,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以观众欣赏为归宿,与观众需求相适应。表演艺术体验的完整性需要观众的参与。作为表演艺术的接受者,观众透过艺术家的表演感知内心情绪,积累审美体验;同时,观众的参与和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舞台演出产生影响,成为表演艺术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剧目停演,剧院多是通过电话联系观众退票,需要反复确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针对大量退票情况,剧院可以模拟车票售票平台,直接操作退票退款。与此同时,应当建立不可抗力条件下退票优惠制度,引导观众“回流”。

3.剧目排演

合理规划演出周期,调整演出剧目。虽然这是一段被动“停下来”的时间,但借此时间冷静思考后,或许可以发现演出行业的“空白区”。剧院应当合理评估各种剧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好的剧目、优秀的团体进入市场、抢占市场,制作内容与水平都比较低的剧目可以考虑删减场次或者延期演出。

推出疫情相关系列剧目。疫情期间,山东省在做好外防内控的同时,对湖北的“搬家式”救援充分展现出兄弟省份的坚定情谊。“援助”过程中有很多故事、元素可以挖掘,剧院可以精选感染力强的故事编排成剧,甚至进一步拓展成不同剧种的剧目作品。剧院的文化演出服务及其衍生出的创意作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利于剧院长久发展,因此可以着手培育、延伸劇院产业链,构建剧院文化产品平台,留存疫情记忆。

4.战略合作

对内加强联系,建立跨领域文化圈。剧院、美术馆、图书馆、艺术馆等都属于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场馆参观人群都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剧院可以联合同地域的公共文化场所,共同推出联合会员制度,会员可优惠购买剧场门票,将更多潜在消费者引流到剧院中,真正发挥剧院的文化资源枢纽功能,打造城市演艺集群,推动城市文化协同发展。

对外精诚合作,增强剧院品牌凝聚力和影响力。剧院运营是多领域交互合作的过程,赢得合作者的信任和支持尤为重要,而这种信任和支持来自于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剧院的层次和水平对品牌影响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所有细节都做到位。面对全国演出行业的停滞,后疫情时代剧院的品牌工作将更多体现在与国际演出团体的对接上。为此,剧院需要积极和长期合作伙伴保持联系,并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提升剧院的品牌影响力。

结语

剧院不仅是展现文艺作品的舞台,也是城市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肩负着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传播优秀文化、洗涤心灵的窗口。疫情为剧院从业人员带来了一个“冷静期”,只有反思剧院运营方式,变革管理机制,才能增强剧院抗险抗压能力,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祝莉莉]

[作者简介] 张静,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剧目剧场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开心剧场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