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020-05-25 22:02张云龙
科学与财富 2020年9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研究综述农村

张云龙

摘 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重要体现。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源。饮水安全问题关乎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根据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截至 2004 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达 3.2 亿,占农村总人口数的34%。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依旧存在问题,且大致可分为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3种类型。科学、合理的确定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对认识和改善农村饮水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饮水安全评价可分为定性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针对现状定性评价、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研究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力实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一定要把“让人民群众喝起干净的水”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奋斗目标之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要务。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多措并举提供安全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对党和政府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给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给水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发展不平衡,给水设施普及率较低,给水工程设施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城镇和村庄的用水都依赖地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致使水源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加之,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大部分村庄都自行、分散给水,水源保护困难。

2.2农村排水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而工业废水只有少量经轻度处理后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例如,在各项污染源中,来自农村的污染占了很大一部分,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只有部分镇区铺设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农村很多地区无力建设排水管网系统及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90%以上的生活污水只能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三、集成技术的应用

3.1自动恒压变频技术在实际运用自动恒压变频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对变频器输出的频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满足农村供水工作的需求和标准。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依照供水量变化的状况,才能够对输出频率进行合理调节。对于自动恒压变频供水系统来说,其自身由多种先进化的设备组合而成,但为了能够提高水泵运行的效率,就需要针对潜水泵电机采取无极调速运转的方式,确保出水压力具备恒定性的特点。

3.2集中供水工程技术

对于集中供水施工技术来说,能够对水源进行集中处理,然后采取管道对其进行运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水资源在运输中遭受到污染,确保能够加强水资源的质量,从而保障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标准

四、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家制定了统一的饮水安全评价体系及标准。2004 年底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作为评价饮用水安全的标准。并将农村饮水状况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层次标准。2006年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经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 13 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科学合理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确定地区农村饮水特征及衡量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的基础。

4.1农村饮水安全水量评价指标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世界平均值的80%年际间变化较大且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呈现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保证地区用水量安全需充分地利用地表水合理地利用地下水。地表水源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和沟塘水;地下水源包括:深井水、浅井水和泉水。通过分析农村水源分布和来蓄水情况发现依靠自然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水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农村小水库蓄水量虽然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对应于农户的地理分布情况水库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根本解决农村饮水水源问题;沟塘集水主要依靠降水汇集受限于沟塘数量及容量地区水量得不到保障。

4.2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指标

饮用水水质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性因素。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和放射性是衡量饮用水水质的 4 大类指标。据统计水质不达标的农村人口数为 2.2 亿占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数的70%。天然水质超标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质不达标是农村饮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主要成因。天然水质超标包括高氟、高砷、苦咸水以及铁锰等物质超标其形成、分布主要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质不达标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超标。工业排污、家禽粪便、水产养殖饲料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是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

4.3农村饮水安全供水评价指标

农村供水工程可以划分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按照其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可大致分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管网延伸供水工程、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集中供水工程4种类型。分散式供水工程根据用水户数量分为单户分散供水工程和联户分散供水工程2种类型。截至2010年底农村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 52 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率达到58%。供水工程的管理模式包括城鄉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水利部门直管模式、水利部门专管和农民参与管理相结合模式、个人承包管理模式、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村集体管理模式、托管模式、自建自管模式等多种类型。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资金短缺、规划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较差,供水能力与居民需水量不适应,水质监测不够净水设施不齐备,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管理体系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等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4.4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方便程度评价指标

用水方便程度关乎农村居民的饮水量和饮水质量。据统计,2015 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72 元,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34.5%。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居民收入水平低,受资金投入限制,规划、建设配套的饮水安全工程难度较大。受地区水资源储量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居民需进行远距离取水以获得足量、卫生的饮用水。农村居民居住零散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道路交通不便,居民用水方便程度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此外,季节性缺水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居民用水方便程度的重要因素。

五、结 语

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和工程评价标准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相适应。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供水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5):245-247.

[2]徐佳.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研究综述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