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型高校,一般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应用型高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好的注脚。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应用型高校 “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意义与必要性,然后对其模式与途径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三·三”制;协同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43-04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generally refer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Three-Three"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is the best footnote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o continuously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statu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t first expound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Three-Three"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hen analyzes its mode and approach, and the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hree-Three" Syste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應用型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具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型高校 “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加强产学研机制以及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其“三·三制”,是指“三进、三出、三融合”,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苦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通过校企协作,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进”是指企业项目进课堂、专家骨干进教室、多元助学进校园。“三出”是指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下企业锻炼、科研助企业发展。“三融合”是指校企理念融合共定培养方案、校企资源共建教学资源、校企人员融合共育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高校 “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是新常态下时代发展与应用型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下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研、访谈与座谈等方式,分析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专业工作对接的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企业项目进课堂、专家骨干进教室,多元助学进校园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及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的了解,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通过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师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师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种校、企、生三赢的环境下,形成校企理念融合共定培养方案、校企资源融合共建教学资源、校企人员融合共育应用型人才的长效协同育人模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借鉴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结合实践创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三种模式:
1.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替进行,在毕业前学生回到学校集体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该模式学校可随时了解到学生的各项情况以及缓解在相应设备设施上的压力,学生在工作期间也可以培养责任心,提高适用性。此模式以学校方为主,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全程参与,相互配合。
2.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即企业与学校。该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突出职业技能,具有双元性的实效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校企合作之间的衔接成本。但是,学校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与成本。
3. 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模式。“官、学、产”分别为政府及其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学校。实施过程中政府起调控作用,企业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体,高校的研究开发能力是关键。校企合作关系确定后,企业将从高校获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实际经济效益。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其合作机制与理论等尚不完善。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是企业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委托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大学四年时间里,一般前两年是系统地接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三年,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与培训;第四年,鉴于订单企业需求进行专业的实操学习,提高学生入职后角色转换的适应度。
2. “项目驱动式”模式。这是学校按照校企合作中的相关项目合约,定向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优化符合双方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体系,最后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受益。
3. “顶岗实习式”模式。主要是指从符合企业需求出发,与行业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将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企业试用期有效结合,将其分配到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学会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
4. “产学研结合式”模式。虽是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但是这已成为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办学定位,应用型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学校期间,主要是突出特色办学,以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为主,而在实习期间,则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实践操作,让教学知识与实践过程实现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校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虽然各有差异,但是也有着共同点:高校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和企业的合作,重视企业师资力量;让校企之间进行互相服务,在合作过程中达到共识,同时,在人才培养中也要有企业,校企共建合作管理模式与机制。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重视不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明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措施不多,合作项目不深入等。
二、研究意义与必要性分析
(一)研究意义
通过构建与实践“三·三”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模式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校企共建共赢。融合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资源,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育质量。依托企业资源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借助企业资源帮助师生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将项目进行孵化,进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各方面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
(二)必要性
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多次发文件表明。其中《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创新创業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健全管理协同机制。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
三、应用型高校“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途径
(一)模式
本文所述“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首先采取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实地考察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寻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途径;通过行动实践积累经验、丰富研究成果。其次设计问卷进行试调查,做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对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保证问卷调查的全面性。
“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现状调研、参与研究的合作企业调研和选定,完成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现况的梳理。其次,进行实证研究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研究成果,积累一系列实践案例提炼经验。最后,形成终结性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如下:
1. 解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滞后性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匹配度。“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利用专业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与非专业素质分析,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为市场提供各类应用型人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 解决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与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实践经验不够、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创建、实践剖析融于一体。其中分别针对主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高校教师及企业指导人员的培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学生实习锻炼,构建实训锻炼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岗位技能。
3. 解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动力不足,成果孵化转化率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偏弱的问题。通过“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融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尤其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并贯穿大学期间实践教育全过程,因此,促进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此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操能力、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使得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孵化基地。
(二)途径
“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通过考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与规格、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现状,从中探索出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途径。具体途径如下:
1. 通过“三进”促进学校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应用型高校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利用“三进”改革学校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项目带进课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专家骨干走进教室,增强学生行业专业认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多元助学引进校园,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提供资助、搭建平台。
2. 通过“三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与企业发展共同进步,为地方企业、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就要突出“应用”, 重视“实践”。学生到企业实践,切身体验实际工作要求和标准,参与项目研究与开发,提升实践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教师下企业锻炼,紧密对接企业生产和研究实际,促进个人对行业发展前沿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科研助企业发展。教师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难题,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
3. 通过“三融合”助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道路上仍存在合作不稳定、融合渠道不贯通,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校企共定培养方案,有效保障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既能促进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可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与前沿性。校企共育应用型人才,形成“人才共育、成效共评、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社会需求。
四、应用型高校实施“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一)创立应用型高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校企共建冠名班,共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教师又是企业员工;学生又是企业的预备员工;相关企业员工又是学校教师。促进校、企、生三方在知识、理念、技能上的共同进步,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共同开展校企员工知识与职能培训,實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二)构建专业素养与技能素质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将专业对接基本岗位群的技能需求规格、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与服务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理实一体教、学、训(练)、做合一的教学环节与培养过程、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与技能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
通过新课程的开发、企业实践项目的进驻、企业冠名的各类学科比赛与创新创业比赛,将创新创业元素不断融入,助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共建校企合作实训操作平台
目前,有很多合作企业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就业能力表示怀疑,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让企业的需求与学校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通过建立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实训操作平台,引进企业项目进课堂、让老师的教学能够融合企业的需求进行联合检验,打造“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生实践机制。
(五)完善融合产教理念教育管理制度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用型高校要改变以往的制度,与行业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并建立和完善“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重视引导应用型高校能够自主开展一系列产教融合实践活动以及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工作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自身未来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实习时间和实习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艳桃.罗思琦.西方主流国家和我国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8(02):42-43.
[2]姚丹.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154-155.
[3]陈璐,樊浩.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传媒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2019(09):176-177.
[4]赵晓兵,赵光.产教融合导向下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规划的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9,32(03):113-118.
[5]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地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02):108.
[6]林建荣,王春,施文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新校区规划与建设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04):68-8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高校‘三·三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XJK19BGD057)成果
作者简介:胡继荣(197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