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认同与困境分析

2020-05-25 02:46崔豪
中国新通信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摘要:随着两岸三地电影界的交流,相对中性、去意识形态化的“华语电影”概念应运而出,由于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协调性的特征,为之后的学科研究中带来了一些文化认同问题。

关键词:去意识形态化;华语电影;学科研究;文化认同

在我国电影业总体来讲蓬勃发展的今天,华语电影概念应该放到文化战略传播和民族主义复兴的高度,它除了在两岸三地包括海外华人已有的创作经验上对文化共同体做出总结性提炼,更应该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在不忤逆中华文化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展望未来,创造性的提出系统的具有高度文化辨识度的创作方法,既要以商业化叙事感染观众,又要构成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关键一环。在建构这个体系时,应该重点考虑到四个核心因素。

一、中华原典精神。寻根溯源是必不可少的底盘,在创作过程中,具体的手法可以模仿,技术可以被仿制,唯独作品的内在气质是无法复制的,它必须经过对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独到理解,才能类似于“风格”,散发于无形之中。中华文化的原典精神应普遍寄寓在华语电影的外延和内涵中。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二、独特的影像语言。影像是电影的本体,在民族化的电影中,影像语言自然也会符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和美学形态,如沟口健二长镜头画卷式的散点特征,林权泽对韩国传统音乐的大量运用等。但考虑到过于民族化的影像语言在异域传播时容易被“奇观化”。因此,对华语电影影像语言的要求,应采取宽松的态度,只在某些关键部分做明确要求,比如细节考据、历史空间的复现程度、演员表演气质等,具备可供辨识的“典型文化特征”,应是华语电影影像语言的底线。

三、隐藏的叙事机制。正如最佳范例——好莱坞的文化输出,华语电影必须有一个文化内核,即中华原典精神,创作者大可以在手法上炫耀各种叙事技巧和技术成果,以避免说教和图解,但在文化传播的角度,中华文化精神必须居于统挚地位,作为中心辐射影片的各个层面。说到这个问题,就要解决一个长久的争端,也就是两岸三地关于“身份代表”的分歧,但随着内地电影业的持续壮大,这个问题也应该明晰了,产业力量居于主导地位,由中华大好河山的主体所浸润养育的一方,自然应当仁不让的居于中心地位。

四、文化宽容度与市场分层。华语电影概念对电影创作应起到指引和启发作用,而非限制作用,中华原典精神和独特的影像语言应处于宏观引领地位,在这一纲领下,华语电影应该细分种类,着力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时代风尚和精神特征。同样,在受众层面,要有清晰的定位,否则会两面不讨好满盘皆输。就文化圈来讲,华语电影未来的发展应以 两岸三地——日韩——东南亚——欧美 的顺序来考虑受众,日韩与我国文化近亲性相对明显,东南亚市场长期受香港电影影响,在文化接受上,必然要比欧美容易的多,而我过人口众多,人口红利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掘,以两岸三地为核心的东亚市场在相当的时间内完全可以满足华语电影产业的发展,大可不必到万里波涛之外去舍近求远。那么,对华语电影的研究,就是重点问题了,如果只提出高屋建瓴的建议,而无相对具体且成体系的创作思路,对理论转化为生产力是帮助不大的。,这就需要研究者自身拥有一定的传统人文素养,回归对传统的研究。集合历史、文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种资源,实施跨学科联动研究,对华语电影概念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近代亚洲的经验,对华语电影的研究是重要启示,昔日中华文化圈饱受列强凌夷,中国和朝鲜的变革之士分别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和“东道西器”论,可惜未能救国,自此,东亚或多或少师法欧美,各自走上复兴之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能赶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电影理论的发展大潮,始终缺少成熟的自我理论建树,如今时过境迁,取得政治经济军事的长足进步后,尤其是在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的背景下,对世界电影理论几十年来的成果,应视作“器”而有益于中华之“道”。随着民族的强盛,道路虽然坎坷但前途却振奋人心,民族千百年来的深厚积淀必然能成为对华语电影能量无穷的哺育养分,而华语电影随着自身的成熟与发展,也必然能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潮流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易文翔. “影像传播与中国故事[J]. 粤海风. 2019(28).

[2]侯海榮;任宏良. 当代电影与传统文化耦合的困境与突围[J]. 电影文学. 2019(33).

[3]李道新;孙婧. 诗意雕刻的电影时光-电影史学家李道新教授访谈[J]. 四川戏剧. 2019(25).

作者简介:

崔豪(1995—),男,汉族,河北邯郸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创作方向。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